广播电视中心关键技术(一建通信与实务)重要考点
2024-08-02 17:10:2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广播电视中心关键技术,一建通信与实务考试要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广播中心技术
技术用房声学指标
混响时间
衰减时间:声能衰减到原值的百万分之一(即声能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
影响因素:与房间容积、墙壁、地板和顶棚等材料的吸声系数有关
噪声分类
室外噪声
通过固体或空气传入室内的,主要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两种
脚步声是最常听到的撞击声
室内噪声
是摄像机和人员移动,以及空调等设备所产生的噪声
技术用房声学要求
适当的混响时间
演播室或录音室的混响采用方式
自然长混响
用于供大型交响乐团演奏的录音室,在制作节目时不需要另外加入人工延时和混响
强吸收的短混响
用于一般录音室,必须加人工的混响,获得较好的音色和不同的艺术效果
隔绝外面的噪声
控制是利用调音控制台对演播室或录音室送来的信号进行处理
通常演播室或录音室与相邻的控制室之间设有玻璃窗,以便工作人员彼此观察联系
技术用房的声学处理
材料选择
改变墙壁、顶棚的吸声材料以及铺设地毯,可以调整演播室或录音室的混响时间。
颜色以灰暗色无反光为宜。
减少出入
在设计演播室时,尽量不在演播室房顶上设置设备、人员出入频繁的房间(会议室)
达不到要求,可在上层楼板上铺减振、吸声材料,如地毯加以解决
双层隔离
应设在振动和噪声小的位置,墙壁、门、窗应做隔声处理,如墙体采用厚墙或双层墙,采用密封式的双层窗
录音室入口采用特制的双层门,并留出3m2以上的空间,即“声闸”
电视中心技术
广播电视中心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
节目制作+节目资源管理+节目播出控制+信号发送子系统
承担功能
功能内容
录制+编辑+调度播出+传送
两大部分
节目制作
是产生节目的发源地,是中心的主体
节目播控
是节目交换、发送的总调度。中心的规模根据节目套数、节目性质节目制作量和节目播出量确定
广播中心工艺
录音室+控制室+复制室+效果配音室+审听室+播出控制室+节目资料室
电视中心工艺
电视节目制作
电视演播室
大型:400平米以上
中心200平米左右
小型100平米以下
虚拟演播室
将计算机产生的虚拟三维场景与摄像机现场拍摄的演员(或节目主持人)表演的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
使演员(节目主持人)的表演(前景)与虚拟场景(背景)达到同步的变换,从而实现前景与背景的完美结合
电视节目编辑系统
核心
编辑是电视节自后期制作的核心
线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系统
使用盘基媒体进行存储和编辑的数字化视音频后期制作系统
线性
磁带+编辑录像机+编辑控制器组成
非线性编辑网络
新闻节目非线新闻节目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综合节目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
特技和图文动画创作系统
视频特性+数字特性
电视节目播出
电视节目播出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
总控系统+播控系统+播控上载矩阵系统+硬盘系统+以视频服务器为主的自动播出系统
总控系统
对播控中心所有信号进行处理、检测和监视
播控中心
担负各个频道电视节目播出控制任务
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
自动播出方式
传统自动播出系统+硬盘播出系统
播出系统选择
硬盘播出+硬盘+磁带混合以及磁带
广播电视直播专网
内网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是一个以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通过对节目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形成不同格式的数据化文件,再对其进行索引、分类和集中保存
融媒体中心技术
概述
即融合媒体,借助于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形式将新闻资讯等广泛传播给受众,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的新型媒体
含省、市、县三级,省级提供技术支撑、运营维护的省级云平台
总体要求及系统框架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求与系统框架
充分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按照移动优先原则
按照“媒体+”理念,开展综合服务业务,与省市平台的连接宜选用专用网络链路,该网络不宜同时开展互联网服务
市级融媒体中心要求与逻辑架构技术
系统逻辑架构分为业务层、能力层、数据层和资源层
省级技术平台要求与系统框架
包括基础资源、工具、服务、运营管理、宣传管理服务与媒体协作和安全保障等部分
部署模式及功能要求
县级融媒体中心部署模式及功能要求
一类为最大化利用省平台资源模式
二类为省县部署兼顾模式
三类为本地化部署为主模式
市级融媒体中心部署模式及功能要求
三级协同:省市协同、市县协同和独立开展
省级技术平台部署模式及功能要求
省级技术平台应覆盖全省,与省域内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互动
采用开放的云架构具有松耦合、资源池化、高可扩展等特性,采用微服务架构方式实现业务发展快速迭代升级
技术用房及设施配套要求
技术用房设备要求
新闻指挥调度中心用以策划指挥和分析评价要求
满足工位和终端显示设备放置的要求
演播室数量
设置1~3个演播室协同工作
后期制作
以语言类录音为主
据需要设置1~2个录音室
融媒体采编用房面积
每个工位使用面积宜在6~7㎡
频率设置
按每套频率1套直播室的数量进行配置,可根据需要做1套预留
即N+1套
技术配套用房要求
还包括导演室
辅助配套用房要求
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关键技术指标要求
新媒体播发
视音频技术
局域网技术
广播声学技术
声音广播相关知识
人听频率
辨识:20~20000Hz
敏感:3000~5000Hz
声源特性
方向性+反射+折射
声音特性因素
响度
与声波强度有关
音调
与频率有关
音色
与波形有关
感知特性
声音声压等级越高,人耳听觉响应越趋平直
同一放音系统,低声会音域变窄,高声压等级频带变宽
立体声原理
双耳定位
用双耳收听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远近双耳定位的重要依据是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
立体声的拾声(获得声音)
双声道立体声采用两个传声器拾取声音,产生左、右声道
立体声的听声
双声道立体声放音条件下,左右两只音箱应该对称地放置于听音室中线的两侧,最佳听音角度是60°~70
重放立体声时的最佳听声位置,是在以左、右扬声器连线为底边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处
双音箱+人,成等腰三角形
立体声放音时监听音箱应当置于人耳高度(约1.2m)附近,背景噪声满足噪声评价曲线NR-15
多声道环绕立体声
在听音者前方设置L、C、R三只音箱,在侧后方设置SL与SR两只音箱,重低音声道LFE,背景噪声应满足NR-15曲线
5.1声道还音系统在(声道隔离、动态范围、环绕声的立体化和全频带化)等性能方面都给人以更强的“临场感”
演播室灯光技术
电视照明的电光源
光源要求
色温+亮度+实时
性能指标
额定电压和电流
额定功率
光通量和发光效应
指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
色温
表征光源所发出的可见光的颜色成分即频谱特性的一个参量
电视演播室照明光源的色温为3200K
显色性
描述待测试光源的光照射到景物上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与标准光源照明时的视觉效果相似性的一个概念,用显色指数R,值表示
当R,=100时,表示事物在灯光下显示出来的颜色与在标准光源下一致,显色性最好
全寿命和有效寿命
从开始点亮到其不能工作时的全部累计点亮时间为全寿命,从开始点亮到其光通量下降到一定数值时的全部累计点亮时间为有效寿命
照明灯具分类
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激光等
演播室灯具
灯具作用
支撑光源+对光源的出射光线进行控制,实现光通量的再分配,光束范围和光线软硬性质等的控制
子主题
灯具分类
聚光型灯具
是一种硬光型灯具,主要在内景照明中使用
常见有菲涅耳聚光灯、回光灯、光束灯追光灯、远射程聚光灯和投影聚光灯
散光型灯具
电气调光设备
电气调光设备
概念
通过控制电光源的工作电流,实现对灯光强度的控制
功能
满足不同场景对照度变化的要求
进行场次预选,提高演播室利用效率
延长电光源的使用寿命
可控硅调光设备
通过调整与电光源串联的可控硅的选通脉冲的定时,改变流过电光源的工作电流,实现调光
是目前演播室照明调光控制的主流元器件
演播室灯光技术要求
对照度的要求
摄像管式彩色摄像机的最佳照明条件是
镜头光圈在F4位置,照度2000lx
CCD彩色摄像机降低了对照度的要求
镜头光圈在F5.5位置,照度2000lx
电视演播室灯光配置
取1000~1500lx比较合适
对色温和显色性的要求
多选用色温3200k、显色指数R,达97~99的卤钨灯作为演播室照明光源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