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技术
2024-08-16 11:38:3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是一种用于设计和实施通信系统的复杂工程技术,涵盖了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与维护。这种技术的核心内容包括光缆、电缆、天线、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以及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协议等软件方面的配置和优化。通过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在通信设备之间的传输,保证网络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核定的中继站站址位置
核定光缆线路的路由走向及敷设方式、敷设位置、环境条件及配套设施的安装地点
核定和丈量线路路由的地面距离
根据环境条件,初步确定接头位置
为光缆的配盘、分屯及敷设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
修改和补充施工图。
通用任务
核定光缆线路与障碍物交越具体位置及技术措施
架空线路
保护措施的完整性及实施的可行性
核定防雷、防白蚁、防强电、防腐等地段的长度
核定沟坎保护的地点和数量
直埋线路
核定管道光缆占用管孔的位置
管道线路
路由器重复测量主要任务
口诀:中路方环配,地接数修图
复测时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图设计进行
500m以上范围
如遇必须变更施工图设计选定的路由方案或需要进行较大范围变动时
与设计、建设(或监理)单位协商确定,并按建设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路由复测的原则
施工单位
组织单位
施工、监理、建设(或维护)、设计
参与单位
核实复测的路由与施工图设计有无差异
绘图核实
路由变动部分应按施工图的比例绘出路由位置及路由两侧g0m以内的地形和主要建筑物
路由周边
绘出“防雷、防白蚁、防强电、防腐”设施的位置和保护措施、具体长度等
四防措施
穿越较大的障碍物时,如位置变更应测绘出新的断面图
障碍物创越
沿路由统计各测量点累计长度、局站位置,沿线土质、河流、渠塘、公路、铁路、树林、经济作物、通信设施
及其他设施和沟坎加固筹的范围、长度和累计数量记录光缆运输、施工车辆进入通路的资料
登记工作
路由复测主要工作内容
外框
光(电)缆线路路由复测
检查光缆盘有无变形,护板有无损伤,各种随盘资料是否齐全
检查光缆外皮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密封是否完好、光缆端别(A、B端)标志正确、明显
对经过检验的光缆应做记录,并在缆盘上做好标识
外观检查工作应请供应单位一起进行
外观检查
100%抽样
按厂家标明的折射率系数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光纤长度
按厂家标明的扭绞系数计算单盘光缆长度
光纤出厂长度只允许正偏差,当发现负偏差时应重点测量,以得出光缆的实际长度
长度复测
加1-2km测试光纤(尾纤)消除OTDR的盲区
用后向散射法(OTDR法)测试
单盘损耗测量
观查判断光缆在成缆或运输过程中光纤是否被压伤、断裂或轻微裂伤
观查光纤随长度的损耗分布是否均匀
光纤是否存在缺陷
后向散射信号曲线观察
光缆的外护层要进行目视检查
除特殊要求外,施工现场一般不进行测量
护层绝缘检查
光缆光点性能检验
光缆单盘检验
口诀:单长绝后
在路由复测和单盘检验后,敷设之前进行
以整个工程统一考虑,以1个中继段为配置单元
靠近局站侧的单盘光缆长度不应少于1km,并应选配光纤参数好的光缆
按规定长度预留,避免浪费,且单盘长度应选配合理:尽量做到整盘配置,减少接头
配盘原则
尽量安排在地势平坦、稳固和无水地带
尽量避开水塘、河渠、桥梁、沟坎、快慢道、交通道口
埋式与管道交界处的接头,应安排在人(手)孔内
架空光缆接头尽可能安排在杆旁或杆上
接头位置选择
按顺序配置A、B端,不宜倒置
东西向时:东为A端,西为B端
干线工程中,南北向时:北为A端,南为B端
城域网工程中,中心局侧为A端,支局侧为B端
分支光缆的端别应服从主干光缆的端别
光缆端别要求
中继段内有水线防护要求的特殊类型光缆,应先确定其位置,然后从特殊光缆接头点向两端配光缆
特殊光缆优先
配盘结果应记在“中继段光缆配盘图”中
配盘记录
光缆配盘
光缆的单盘检验和配盘
外观检查、环阻测试、不良线对检验、绝缘电阻检验和电缆气闭性能检验
电缆单盘检验
合理计算电缆在人(手)孔中的迂回长度、电缆接头的重叠长度和接续的操作长度
电缆配盘
电缆单盘检验与配盘
333型,43型—15D
无外护层或02型—10D
静态弯曲(光缆外护层)
333型,43型—30D
无外护层或02型—20D
动态弯曲(光缆外护层)
室外电缆曲率半径大于其外径的15倍
光(电)缆曲率半径的要求
动态是静态的2倍
考虑缆的牵引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按照A,B端敷设
光(电)缆的敷设
中间为接续
光缆的接续
两端为成端(入局)
光缆的成端
接续与成端功能内容主要流程相似
接续说明
接头盒的密封
余纤盘绕固定
连续损耗的检测
光纤连接
直埋光缆一般还应在接头盒内安装检测尾缆
内容包括
光缆金属构件一般在接头处不做电气连通
注意观察熔接机屏幕上显示的光纤端面是否符合要求以及熔接后光纤接续损耗值的大小
熔接后用OTDR进行监测,监测不合格的光纤接头应返工,重新接续
监测合格的,在熔接点处对光纤保护管加热缩封。
接头盒内的光缆一般采用熔接进行接续
在接头盒的光纤收容盘内应整齐盘绕方向一致
盘绕半径应30mm,带状光缆的光纤带不得有S弯
余留光纤
应将接头盒内需要安装的设备和配件安装完整、固定牢固,接头盒的密封方式和方法应满足接头盒说明书的要求
安装好的接头盒应可以有效防止水和潮气进入
接头盒密封(前)
⑤标识松套管序号,开剥光纤外松套管,清除纤外油
④固定光缆及加强芯
③安装密封圈
②开剥光缆
①核对光缆的端别
⑩OTDR监测(合格继续不合格重新熔接)
⑨熔接
⑧用切割刀制作光纤端面
⑦剥掉涂覆层
⑥套好光纤保护管
13)盘留、固定接头盒预留盘内余留光纤
12)固定光纤保护管
11)光纤保护管加热缩封
16)接头盒密封
15)直埋光缆连接监测尾缆
14)安装接头盒设备和配件
接头盒内光缆熔接操作顺序
接头盒内光缆的接续
交接设备、分线设备内将光缆的金属构件按设计要求连接到交接设备、分线设备的接地端子P成端盘上
暂时不使用的适配器,均应盖好端帽
4)固定光缆及加强芯
3)开剥光缆外护套及缆内的护层
2)光缆固定在走线架和光纤配线架上
1)局内的光缆布放
9)与熔纤盘内尾纤熔接
8)用切割刀制作光纤端面
7)剥掉涂覆层
6)套好光纤保护管
5)标识松套管序号,开剥光纤外的松套管
14)熔纤盘安装回位
13)盘留、固定熔纤盘内余留光纤
10)OTDR监测(合格继续不合格重熔)
成端光缆接续熔接操作顺序
成端光缆的接续
OTDR
仪表
接续点光纤段长测试、接续点损耗测试
内容
每一根光纤进行双向测试,取算术平均值
要求
所测试的每一段光缆的纤长应记录在“中继段线路光纤衰减统计表\"中
每段记录
并计算表中的中继段全部光纤的总衰减和衰减系数
将对应光缆的出厂配号、中继段光缆接头编号、光缆单盘检验记录的单盘光缆的光纤衰减系数记录
参数记录
并填入竣工测试记录的\"光纤接头损耗测试记录“表中
监测的光纤长度和双向接续损耗值应做好记录
长度与损耗
观察接续点及其两侧光纤的后向散射曲线,根据该曲线的形状分析判断所接续光缆是否存在损伤、断纤等问题
(实际不常用)
该方法可以一次性地对光纤接续点进行正向和反向的段长和接续损耗测试
推广使用远端环回监测法对光纤接续点进行检测
损伤记录
填表
光缆接续监测
全部室外光缆接续已完成
光缆接头盒已安放好
接头盒两侧的预留光缆已固定好
光缆成端接续已完成
成端尾纤的连接器已按设计要求插入光纤配线架相应的适配器内
直埋光缆线路在线路上所有动土的工作已全部完成
前提条件
仪表:OTDR
内容:正向衰减值,反向衰减值和中继段的衰减系数
记录表: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测试记录
1)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系数及传输长度
仪表:光源和光功率计
内容:总衰减值
记录表:中继段光纤通道总衰减测试记录表
2)光纤通道总衰减
内容:光纤后向散射曲线
记录表:中继段光纤后向散射曲线表
3)光纤后向散射曲线
仪表:高阻计或500W兆欧表
内容:对地绝缘电阻
记录表:光缆线路对地绝缘测试记录表
4)光缆对地绝缘电阻(仅直埋需要)
仪表:PMD测试仪和CD测试仪
内容:中继段偏振模色散系数和色度色散
记录:中继段光纤偏振模色散系数测试记录表
5)中继段光纤偏振模色散(PMD)及色度色散(CD)
测试内容
光缆中继段测试
口诀:总后长系绝色
光缆测试
采用压接法(扣式接线子压接或模块式接线子压接)
全塑电缆芯线连接
绝缘电阻、接地电阻工作电容、近端串音衰耗 、环路电阻、屏蔽层电阻
电缆竣工测试内容
电缆的连接与测试
光(电)缆接续,测试
通信线路工程通用施工技术
根据电杆的类别、现场土质、项目所在地负荷区决定
挖坑原则
硬土(洞深)1.0米
普通土(洞深)1.2米
杆长:6.0~6.5米
硬土(洞深)1.2米
普通土(洞深)1.3米
杆长:7.0~7.5米
硬土(洞深)1.4米
普通土(洞深)1.5米
杆长:8.0米
硬土(洞深)1.5米
普通土(洞深)1.6米
杆长:9.0米
洞深规范(水泥杆)
记住前三种
电杆洞深
市区杆距为35~45m,郊外杆距为50~55m
跨越小河或其他障碍物时,采用长杆档方式
在轻、中、重负荷区杆距超过70m、65m、50m时)应按长杆档标准架设
杆距
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
电杆中心与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不应大于50mm
除终端杆外,杆身应上下垂直,杆面不得错位
直线线路
角杆梢位于两侧直线杆路杆梢连线的交叉点上
应在线路转角点沿线路夹角平分线内移
水泥电杆的内移值为100~150mm,木杆内移值为200~300mm
角杆要求
杆梢应向拉线侧倾斜100~120mm
终端杆
立杆的基本要求
立杆
由杆路的负载、线路负荷、角深大小,拉线的距高比等因素决定
拉线程式(粗细)
口诀:234角终泄
角杆拉线、终端拉线、双方拉线(抗风拉线)、三方拉线、四方拉线(防凌拉线)、泄力拉线
按作用分
口诀:高吊落V
落地拉线、高桩拉线,吊板拉线,V形拉线
按建筑方式分
拉线种类
洞深允许偏差应小于50mm。
拉线地锚坑洞深,根据拉线程式和现场土质情况确定
落地拉线受地形所限,距高比不得小于0.75,不得大于1.25
标称距高比为1
可安装1根与吊线程式相同的钢绞线做拉线,拉线安装在角杆内角平分线的反侧
对于角杆拉线,角深≤13m的角杆
角深13~25m的角杆
拉线距高比在0.75~1之间且角深大于10m的角杆
距高比小于0.5且角深大于6.5m的角杆
设2根顶头拉线,可分成2个角深大致相等且转变方向相同的双角杆
角深大于25m的角杆
每条拉线安装在对应线条张力的反侧方
2条拉线的出土点应相互内移600mm
采用与吊线程式高一级或同一程式的2根钢绞线做拉线
安装位置应在杆路直线受力方向的反侧
其程式应比吊线等级高一级的钢绞线
终端杆前一档可安装1条7/3.0钢绞线的顺直拉线
当直线杆路较长或杆上负荷较大时
顶头拉线应装在终端杆上
出土长度为300~600mm,允许偏差50~100mm
拉线地锚的实际出土点与规定出土点偏移≤50mm
拉线地锚应埋设端正,不得偏斜,地锚的拉线盘应与拉线垂直
地锚出土
靠近电力设施及热闹市区的拉线,应加装绝缘子
人行道上易被行人触碰的拉线应设置拉线标识,在距离地面高2.0m以下的拉线部位应用绝缘材料保护
闹市拉线
拉线安装基本要求
拉线
安装放电间隙式避雷线
在与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交越处
安装位置
避雷线安装应断开50mm间隙
两侧木杆
埋在离地面700mm以下
地下延伸
避雷线及地线
一条吊线必须在杆路的同一侧,不能左右跳
按先上后下、先难后易的原则确定吊线的方位
原则上架设第一条吊线时,吊线宜设在杆路的人行道(或有建筑物)侧
吊线距电杆顶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应>500mm
两侧上下交替安装时,两侧的层间垂直距离应为200mm
同一杆路架设两层吊线时,同侧两层吊线间距应为400mm
安装原则
加装仰角辅助装置或俯角辅助装置
吊线在电杆上的坡度变更大于杆距的5%且小于10%时
坡度安装
允许偏差不大于标准垂度的10%
在20°C以下安装时
允许偏差不大于标准垂度的5%
在20°C以上安装时
吊线原始垂度
吊线在终端杆及角深大于25m的角杆上,应做终结
同层两条吊线在一根电杆上的两侧,在终端杆做成合手终结
相邻杆档电缆吊线负荷不等或在负荷较大的线路终端杆前一根电杆应按设计要求做泄力杆
吊线安装原则
架设吊线
应根据光缆外径选用挂钩程式)挂钩的搭扣方向应一致,托板不得脱落
在电杆两侧的第一只挂钩应各距电杆250mm,允许偏差±20mm
光缆挂钩的间距为500mm,允许偏差±30mm
在电杆上应做弯曲处理,伸缩弯在电杆的两侧的挂钩间下垂200mm
架空光(电)缆敷设
光(电)缆线路进入交接设备时,可与交接设备共用一条地线
地线共用
在雷害严重地带,应装设架空地线
架空吊线与用户引入被复线外的输电线交越时,从电力线的下方通过,与电力线交越部分的架空吊线应加套绝缘保护管
防雷要求
架空光电缆的保护
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技术
常考考点
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
光缆沟底宽度随光缆数目而变
光缆沟质量要求:直、弧、深、平、宽
每回填300mm应夯实一次
石质沟应在敷设前、后铺100mm厚碎土或细土
光缆沟回填时,应先回填300mm厚的碎士或细土,并人工踏平
开挖及回填光(电)缆沟
在沟底应自然平铺,不得出现紧绷或腾空现象,应保证光缆全部贴到沟底,不得有背扣
同沟敷设的光缆平行距离应不小于100mm
光缆在各类管材中穿放时管材内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沟底安装
允许开挖路面的公路或乡村大道时,光缆应采用钢管或塑料管保护
穿越有动土可能的机耕路时,应采用铺红砖或水泥盖板保护
穿越安装
设置护坎保护
高低差在0.8m及以上的沟坎处
设置漫水坡、挡土墙。
穿越或沿靠山涧、溪流等易受水流冲刷的地段
采用“S”形敷设
坡度大于20°、坡长大于30m
堵塞的间隔应为5~10m
坡度大于30°的地段
敷设铠装
坡度大于30°的较长斜坡地段
坡度坡地
采用钢管或塑料管等保护措施
考虑机械损伤、振动和环境温度的影响
桥上安装
排流线(防雷线)应布放在光(电)缆上方300mm处
防雷线的接头应采用重鲁焊接方式并做防锈处理
采用消弧线、避雷针、排流线等防雷措施
防雷地域
采用水泥包封
埋深不足
穿放不小于20m的塑料管保护
离杆较近
保护措施
直埋光缆敷设安装及保护
光电缆接头、转弯处、预留处
长途塑料管道的人手孔点,塑料管道断开点及接头点,埋式人手孔的位置
敷设防雷排流线的起止点、同沟敷设光电缆的起止点
穿越障碍物点;直线段落较长,直线段落间隔不应大于200m
装有监测装置地点
埋设位置
07为子段序号,23为长段序号
07/23
普通接头标石
08序号的监测位
08(J)/24
监测点标石
小于转角表示转角
〈/25
转角标石
欧姆符合表示特殊
Ω/26
特殊预留标石
— 表示直线
— /27
直线标石
X表示障碍
X/28
障碍标石
表示在某序号出新+1标石
07+1/23+1
新增接头标石
标号方式
标石的埋设要求
上游50~200米,下游50~100米为禁区
河宽小于500米
上游200~400米,下游50~100米为禁区
河宽大于500米
上游500米,下游200米
特大河流
禁止抛锚区划定
共2块
在河流一侧上下游河堤各设置一块水线标志牌
河宽小于50米
共4块
在光缆上、下游的河道两岸均设置一块水线标志牌
河宽较大河流
在近航道处设置水线标志牌
河滩或主航道偏向一侧
在水线标志牌上设置灯光设备
夜航的河流
水线标志牌的安装位置
按设计要求或河流的大小采用单杆或双杆
设在地势高、无障碍物遮挡地方,正面与上游或下游方向成25°~ 30°夹角
在水泥杆根部采取加装底盘、卡盘等加固措施
在士质松软的地区或埋深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加拉线
水线标志牌的安装方式
水线标志牌的埋设
光(电)缆线路标石及水线标志牌的埋设
在光缆回填300mm后和光缆接头盒封装回填后进行
光缆线路对地绝缘监测装置应与光缆的【金属护层、金属加强芯及接头盒进水检测电极】相连接
测试条件
在2min后读数
高阻表测试
在仪表稳定后读数
兆欧表测试
电阻测试
避免在相对湿度大于80%的条件下进行
湿度要求
长度不得超过2m
引线要求
其中允许10%的单盘光缆不低于2MΩ(电阻/距离)
金属外护层对地绝缘电阻的竣工验收指标应不低于10MΩ*km
验收指标
埋设后的单盘直埋光缆,金属外护层对地绝缘电阻维护指标应不低于2MQ
维护指标
光缆线路对地绝缘
直埋线路工程施工技术
先下后上,先侧后中逐层使用
大对数电缆、干线光缆一般应敷设在靠下靠侧的管孔
选用原则
同一条光缆所占用的孔位在各个人手孔应尽量保持不变(有被占用的情况)
管孔必须对应使用
使用原则
管孔选用
首先检查设计图纸规定使用的管孔是否空闲,进、出口的状态是否完好
清刷前
用低压聚乙烯塑料穿管(孔)器或预留在管孔中的光缆牵引铁线或电缆牵引钢丝绳加转环、钢丝刷、抹布清刷管孔
清刷中
采用自动减压式洗管技术利用气洗方式清刷管孔
封闭性管道
清刷管道和人手孔
在一个管孔内布放多根塑料子管,每根子管穿放一条光缆
在孔径90mm的管孔内,应一次敷足根或三根以上子管
子管单用
子管不得跨人手孔敷设,不得在管道内有接头
不跨用
子管在人手孔中伸出的长度为200~400mm
预留伸出
空余子管用子管塞子封堵。
空余封堵
子管敷设
在管道进、出口处采用保护措施,避免损伤光缆
光缆保护
管道光(电)缆在人(手)孔内应紧靠人(手)孔的孔壁,用尼龙扎带绑扎在托架上,或用卡固法固定在孔壁上
光缆在人孔内子管外的部分,应使用波纹塑料软管保护
孔内保护
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孔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的水位线以上的位置
防积水浸泡
光缆余长应按设计规定的方法盘放并固定在人(手)孔内
接头处两侧光缆预留的重叠长度应符合设计要
预留敷设
不得互相交叉或从人(手)孔中间直穿
上、下不得重叠相压
光缆应在托板或人孔壁上排列整齐
并考虑留有今后维护中拆除接头包管的移动位置
电缆接头应平直安放在托架中间
光缆接头距离两侧管道出口处的光缆长度不应小于400mm
在人(手)孔内
头和光(电)缆都不应该阻挡空闲管孔避免影响今后敷设新的光(电)缆
接头不应放在管道进口处的上方或下方
排列顺序
人手孔内有醒目的识别标识或标志吊牌
必须内容:产权单位,路由走向,规格型号,竣工时间
标志吊牌
管道光电缆敷设
管道线路工程施工技术
工作区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
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线路
楼层垂直(水平)干线线缆的统称
配线间至信息插座或工作区子系统总在一个楼层上,沿大楼顶棚或地板布放,垂直干线子系统穿越楼层布放
离得最近的子系统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技术
塑料管在人(手)孔内余留长度应不小于400mm以便于气流敷设光缆时设备与塑料管的连接
硅芯管在人(手)孔内,距上覆和孔底的距离均不得小300mm
距两侧孔壁均不得小于200mm
硅芯管之间的间隔应不小于30mm
硅芯管道的敷设
气吹设备气流量应大天10m^3/分钟
管道在吹缆前应进行保气及导通试验
吹缆前应将润滑剂加入管内,加入量由管孔内壁光滑程度、管道径路的复杂程度、吹缆的长度
采用活塞气吹头敷设方法,以增加光缆前段的牵引力
管道路径爬坡度较大
采用无活塞气吹头敷设方法
有个别地段的管道弯曲度较大
气流吹放光缆特点
更快的吹缆速度
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室外光缆网络的各个部分
灵活的大楼布线和线路分歧
光缆接头少,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改变光缆通道
可以在不开挖的基础上随时对现有的管道进行扩容
新的敷缆技术可以随时满足商业和客户对网络的需求
初期建设成本低,投资随着需求的增长而增长
气吹微缆技术优点
微管的横截面积(外径)的总和不得超出母管横截面积的一半
母管能布防微管的数量
微管的吹放
采用串联气吹法,中间点向两侧气吹法,缓冲式三连气吹法
微缆的吹放
微管与微缆的吹放
气流敷设光缆施工技术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技术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