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化发展
2024-09-11 23:06:1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信息化发展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的趋势,它涉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这种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了重要的驱动力,为各个领域提供了更加智能和高效的解决方案。因此,信息化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信息和信息化
1.1、信息基础
1.1.1、信息是物质、能量及其属性的标示的集合,是确定性的增加
1.1.2、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1.1.3、信息的定义:数学家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1.4、信息的特征
1.1.4.1、客观性
1.1.4.2、普遍性
1.1.4.3、无限性
1.1.4.4、动态性
1.1.4.5、相对性
1.1.4.5.1、不同的认识主体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以及信息量可能是不同的
1.1.4.6、依附性
1.1.4.7、变换性
1.1.4.8、传递性
1.1.4.9、层次性
1.1.4.10、系统性
1.1.4.11、转化性
1.1.5、信息的质量
1.1.5.1、精确性
1.1.5.2、完整性
1.1.5.3、可靠性
1.1.5.4、及时性
1.1.5.5、经济性
1.1.5.6、可验证性
1.1.5.7、安全性
1.1.6、信息的模型
1.1.6.1.1、决定信息系统性能的关键就在编码器和译码器
1.1.6.1.2、信息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有效性:在系统中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可靠性:要求信宿收到的信息尽可能与信源发出的信息一致,或者说失真尽可能小
1.2、信息系统基础
1.2.1、系统及其特征
1.2.1.1、系统是系统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1.2.1.2、特征
1.2.1.2.1、目的性
1.2.1.2.2、整体性
1.2.1.2.3、层次性
1.2.1.2.4、稳定性
1.2.1.2.5、突变型
1.2.1.2.6、自组织性
1.2.1.2.7、相似性
1.2.1.2.8、相关性
1.2.1.2.9、环境适应性
1.2.2、信息系统及其特性
1.2.2.1、信息系统是结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为生产或信息化过程以及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的系统
1.2.2.2、信息系统是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和系统实现条件的结合
1.2.2.3、广义的信息系统可以是手工的也可以是电子化的
1.2.2.4、信息系统的特征
1.2.2.4.1、开放性
1.2.2.4.2、脆弱性
1.2.2.4.3、健壮性
1.2.2.5、信息系统的抽象模型
1.2.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2.3.1、软件的生命周期
1.2.3.1.1、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
1.2.3.1.2、需求分析
1.2.3.1.3、概要设计
1.2.3.1.4、详细设计
1.2.3.1.5、编码
1.2.3.1.6、测试和维护
1.2.3.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2.3.2.1、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
成果:系统设计任务书
1.2.3.2.2、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成果: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1.2.3.2.3、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成果: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1.2.3.2.4、系统实施(编码、测试)
1.2.3.2.5、系统运行和维护
1.2.3.3、项目的生命周期
启动
计划
执行
收尾
1.3、信息化基础
1.3.1、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1.3.2、信息化是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其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1.3.3、信息化的内涵
1.3.3.1、信息网络体系
1.3.3.2、信息产业基础
1.3.3.3、社会运行环境
1.3.3.4、效用积累过程
1.3.3.5、启示
1.3.3.5.1、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1.3.3.5.2、信息化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1.3.3.5.3、信息化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生产工具
1.3.3.5.4、信息化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以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1.3.3.5.5、信息化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1.3.4、信息化体系
信息资源是核心
信息技术应用是龙头
信息网络是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信息化人才是关键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是保障
1.3.5、信息化趋势
1.3.5.1、组织的信息化趋势
1.3.5.1.1、产品信息化
1.3.5.1.2、产业信息化
1.3.5.1.3、社会生活信息化
1.3.5.1.4、国民经济信息化
1.3.5.2、国家的信息化趋势
第一步、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称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
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称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
第二步、到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
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
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1.3.6、国家的信息化规划
发展重点
a、数据治理
b、密码区块链技术
c、信息互联互通
d、智能网联
e、网络安全
2、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
2.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1.1、七大领域
1、5G基建
2、特高压
3、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4、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5、大数据中心
6、人工智能
7、工业互联网
2.1.2、概念定义
2.1.2.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2.1.2.2、信息的基础设施
2.1.2.2.1、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2.1.2.2.2、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
2.1.2.2.3、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
2.1.2.3、融合基础设施
2.1.2.3.1、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2.1.2.3.2、智慧能源基础设施
2.1.2.4、创新基础设施
2.1.2.4.1、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1.2.4.2、科教基础设施
2.1.2.4.3、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
2.1.3、发展重点
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
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
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持续提高用户普及率,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
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
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新设一批国际通信出入口,全面推荐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
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
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网接入能力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E级和10E级超级计算中心
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
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
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
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打通多元化投资通道,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等
2.2、工业互联网
2.2.1、内涵和外延
2.2.1.1、工业经济发展角度
2.2.1.1.1、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2.2.1.1.2、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2.2.1.2、网络设施发展角度
2.2.1.2.1、加速网络演进升级
2.2.1.2.2、拓展数字经济空间
2.2.2、平台体系
2.2.2.1、网络体系
2.2.2.1.1、网络互联
2.2.2.1.2、数据互通
2.2.2.1.3、标识解析
2.2.2.2、平台体系
2.2.2.2.1、边缘层
2.2.2.2.2、IaaS
2.2.2.2.3、PaaS
2.2.2.2.4、SaaS
2.2.2.3、数据体系
2.2.2.3.1、重要性
2.2.2.3.2、专业性
2.2.2.3.3、复杂性
2.2.2.4、安全体系
2.2.2.4.1、涉及范围广
2.2.2.4.2、造成影响大
2.2.2.4.3、企业基础防护基础弱
2.2.3、融合应用
2.2.3.1、平台化设计
2.2.3.2、智能化制造
2.2.3.3、网络化协同
2.2.3.4、个性化定制
2.2.3.5、服务化延伸
2.2.3.6、数字化管理
2.3、城市互联网
2.3.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2.3.1.1、物联网IOT
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意物体与网络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特征
1、通信与识别
2、智能化
3、互联性
2.3.1.2、智慧城市Smart City
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运营等领域中,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服务,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商业环境,为政府赋能更高效的运营与管理机制
主要特征
1、系统感知
2、传递可靠
3、高度智能
2.3.2、城市物联网应用场景
智慧物流
仓储管理
运输监测
冷链物流
智能交通
智能公交
共享单车
车联网
智慧停车
智能红绿灯
汽车电子标识
充电桩
高速无感收费
智能安防
门禁
监控
报警
智慧能源环保
智能水表
智能电表
智能燃气表
智能路灯
智能医疗
对人的智能化管理
应用传感器进行监测
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
应用RFID技术,实现数字化医院
智慧建筑
照明用电
消防监测
智慧电梯
楼宇监测
运用于古建筑领域的白蚁监测
智能家居
单品链接
物物联动
平台集成
智能零售
用于近场和中场零售
无人便利店、智能售货机(近场零售)
3、产业现代化
3.1、农业农村现代化
3.1.1、农业现代化
3.1.1.1、农业现代化
3.1.1.1.1、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农民素质的过程
3.1.1.1.2、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
3.1.1.1.3、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成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
3.1.1.1.4、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
3.1.1.2、农业信息化
3.1.1.2.1、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以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
3.1.1.2.2、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3.1.2、乡村振兴战略
3.1.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1.2.2、发展智慧农业
3.1.2.3、建设数字乡村
3.2、工业现代化
3.2.1、两化融合
3.2.1.1、是信息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2.1.2、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3.2.1.3、四个方面
3.2.1.3.1、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送技术创新
3.2.1.3.2、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活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3.2.1.3.3、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3.2.1.3.4、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
3.2.2、智能制造
3.2.2.1、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人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
3.2.2.2、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人员
组织战略
组织战略
人员技能
人员技能
技术
数据
数据
集成
集成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
资源
装备
装备
网络
网络
制造
设计
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
生产
采购
计划与调度
生产作业
设备管理
安全环保
仓储配送
能源管理
物流
物流
销售
销售
服务
客户服务
产品服务
3.2.2.3、《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等级
一级(规划级)
企业应开始对实施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条件进行规划,能够对核心业务活动进行流程管理
二级(规范级)
企业采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手段对核心装备和业务活动等进行改造和规范,实施单一业务活动的数据共享
三级(集成级)
企业应对装备、系统等开展集成,实现跨业务活动间的数据共享
四级(优化级)
企业应对人员、资源、制造等进行数据挖掘,形成知识、模型等,实现对核心业务的精准预测和优化
五级(引领级)
企业应基于模型持续驱动业务活动的优化和创新,实现产业链协同并衍生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
3.3、服务现代化
3.3.1、现代化服务业
3.3.1.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3.3.1.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3.1.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3.3.1.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3.3.2、融合形态
3.3.2.1、结合型融合
是指在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服务投入
3.3.2.2、绑定型融合
是指制造业实体产品必须与响应的服务产品绑定
3.3.2.3、延伸型融合
是指以体育文化产业、娱乐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
3.3.3、消费互联网
3.3.3.1、是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而生的互联网类型
3.3.3.2、以消费者为中心
3.3.3.3、属性
媒体属性:自由媒体、社会媒体以及以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
产业属性:由在线旅行和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等其他组成
4、数字中国
4.1、数字中国
宽带中国
互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
电子政务
新型智慧城市
数字乡村
4.2、数字经济
4.2.1、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的经济形态
4.2.2、是一种新的经济范式,它建立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驱动产业梯次转型和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在基础设施、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治理结构上表现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显著不同的新特点
4.2.3、新技术的经济范式
驱动力
新结构
价值创造
经济增长
4.2.4、主要内容构成
4.2.4.1、数字产业化
4.2.4.1.1、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4.2.3.1.2、发展重点
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
区块链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4.2.4.2、产业数字化
4.2.4.2.1、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再造的过程
4.2.4.2.2、典型特征
1、以数据科技变革生产工具
2、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
3、以数字内容重构产品结构
4、以信息网络为市场配置纽带
5、以服务平台为产业生态载体
6、以数字善治为发展机制条件
4.2.4.2.3、“六链融合”发展模式
1、产业链
1.1、基础研究
1.2、应用研发
1.3、产品开发
1.4、市场销售
2、创新链
2.1、高校
2.2、科研院所
2.3、企业研发中心
2.4、协同创新中心
3、供应链
3.1、国内大循环
3.2、国内国际双循环
3.3、平台经济
4、要素链
资金
技术
数据
人才
5、资金链
社会化基金
产业并购基金
国家引导基金
6、政策链
产业扶持
人才引进
税收政策
土地政策
区域协同
行业监管
4.2.4.3、数字化治理
4.2.4.3.1、通常是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应用,创新社会治理方法手段,优化社会治理模式,推荐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4.2.4.3.2、核心特征
全社会的数据互通、数字化的全面协同与跨部门的流程再造,形成“用户数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户数管理、用户数据创新”的治理机制
4.2.4.3.3、3个方面的内涵
对数据的治理
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治理
对数字融合空间进行治理
4.2.4.4、数据价值化
4.2.4.4.1、是指以数据资源为起点,经理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阶段,实现数据价值化的经济过程
4.2.4.4.2、三化框架
1、数据资源化
使无序、混乱的数据称为有序、有使用价值的数据资源。数据资源化阶段包括通过数据的采集、整理、聚合、分析等,形成可采、可见、标准、互通、可信的高质量数据资源
是激发数据价值的基础
2、数据资产化
是数据通过流通交易给使用者或者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过程
是实现数据价值的核心
3、数据资本化
两种方式:数据信贷融资与数据证券化
本质是实现数据要素社会化配置
4.3、数字政府
4.3.1、通常是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为着力点,通过数据驱动重塑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形成“用数据决策、数据服务、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4.3.2、数字新特征
特征
协同化
云端化
智能化
数据化
动态化
关键词
共享
互通
便利
4.3.3、主要内容
一网通办
是指政务服务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跨省通办
是一种政务服务模式
办理模式
全程代办
代收代办
多地联办
一网统管
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创新模式
重点强调
一网
包括政务云、政务网和政务大数据中心等
一屏
是指通过对多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将城市运行情况充分反应出来
联动
畅通各级指挥体系,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联勤联动、高效处置提供快速响应能力
预警
基于多为、海量、全息数据汇集,实现城市运行体征的全量、实施掌握和智能预警
创新
以管理需求带动智能化建设,以信息流、数据流推动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和管理创新
4.3.4、能力体系
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提升经济调节能力
大力推行智慧监管,提升市场监管能力
积极推动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社会管理能力
持续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强化动态感知和立体防控,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加快推荐数字机关建设,提升政务运行效能,提升辅助决策能力
推进公开平台智能集约发展,提升政务公开水平
4.4、数字社会
4.4.1、数字民生
4.4.1.1、普惠
充分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体系,扩大民生保障覆盖范围,助力普惠型民生建设,解决民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4.4.1.2、赋能
信息技术体系与民生的深度融合赋予了民生建设新动能,促进民生保障时效指数式增长
4.4.1.3、利民
信息技术体系创新拓展了公共服务场景,推送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使民生服务日趋智慧化、便利化和人性化
4.4.2、智慧城市
4.4.2.1、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个管理系统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
4.4.2.2、基本原理
1、强调“人民城市为人民”以面向政府、企业、市民等主体提供智慧化服务为主要模式
2、重点强化数据治理、数字孪生、编辑决策、多元融合和态势感知等五大核心能力要素的建设
3、更加注重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运营管理、评估改进和创新发展在内的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
4、目标旨在推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经济、精神文明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5、持续推荐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4.4.2.3、核心能力要素
1、数据治理
2、数据孪生
3、边际决策
4、多元融合
5、态势感知
4.4.2.4、成熟度等级
一级(规划级)
围绕智慧城市发展进行策划
二级(管理级)
明确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原则、目标和实施计划
三级(协同级)
管控智慧城市各项发展目标
四级(优化级)
聚焦智慧城市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五级(引领级)
构建智慧城市敏捷发展能力
4.4.3、数字乡村
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
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
建设智慧绿色农村
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信息惠民服务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产力
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
统筹推送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
4.4.4、数字生活
生活工具数字化
生活内容数字化
生活方式数字化
4.5、数字生态
4.5.1、数据要素市场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双重属性
数据要素市场就是将尚未完全有市场配置的数据要素转向由市场配置的动态过程,其目的是形成以市场为根本的调配机制,实现数据流动的价值或者数据在流动中产生价值
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据产权、交易机制、定价机制、分配机制、监管机制、法律范围等保障制度的基础上
不同产业链环节的独特使命
1、数据采集环节
关注数据采集的准确度、全面性
2、数据存储环节
关注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调用的实时性
3、数据加工环节
关注数据加工的精度
4、数据流通环节
关注在保障所有者权利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合规的流通
5、数据分析环节
关注数据深度分析挖掘
6、数据应用环节
关注数据作为要素在合理、充分应用中产生价值,降低生产要素获取成本及提升赋能水平
4.5.2、数字营商环境
4.5.2.1、评价体系指标
1、数字支撑体系
1、普遍接入
2、智慧物流设施
3、电子支付设施
2、数据开发利用和安全
1、公共数据开放
2、数据安全
3、数字市场准入
1、数字经济业态市场准入
2、政务服务便利度
4、数字市场规则
1、平台企业责任
2、商户权利责任
3、数字消费者保护
5、数字创新环境
1、数字创新生态
2、数字素养与技能
3、知识产权保护
4.5.3、网络安全保护
4.5.3.1、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收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4.5.3.2、主要举措
1、健全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
2、加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审查
3、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安全综合治理能力
4、推动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
5、加强网络安全国际交流合作
5、数字化转型与元宇宙
5.1、数字化转型
5.1.1、系统性、彻底的重新定义,而不仅仅是IT,而是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新定义的时候,成功才得以实现
5.1.2、驱动因素
1、生产力飞升:第四次科技革命
2、生产要素变化:数据要素诞生
3、信息传播效率突破:社会互联网新格局
4、社会“智慧主体”规模:快速复制与智能+
5.1.3、基本原理
5.1.3.1、传统难以支撑组织发展需求的体现
1、决策瓶颈
2、变革制约
3、知识资产流失
4、需求响应延迟
5.1.3.2、组织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
1、业务融合
2、持续坚持
3、变化冲突
4、效果判断
5.1.4、智慧转移
DIKW模型很好的诠释了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慧(Wisdom)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他们的转化过程与方法。S8D模型就是基于DIKW模型,构筑了“智慧-数据”、“数据-智慧”两大过程的8个转化活动
S8D模型
“智慧-数据”过程
1、通过智慧结构化明确了业务体系层面方面的内容
2、通过知识模型化定义业务活动的逻辑关系
3、通过过程信息化(管理和工艺流程化)明确各执行操作系列要求
4、通过数据平台化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共享等
“数据-智慧”过程
1、通过对象数字化实现对各类对象的数字化表达
2、通过孪生虚拟化完成物理对象到信息空间的映射
3、通过架构可视化实现业务知识模型与经验沉淀的复用和创新
4、通过计算智能化实现多元条件下的调度和决策
5.1.5、持续迭代
5.2、元宇宙
主要特征
沉浸式体验
虚拟身份
虚拟经济
虚拟社会治理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