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六章——邓小平理论
2024-09-23 12:49:12 16 举报
毛概框架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基本问题和精髓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关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1980.5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1986.9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
1990.12社会主义最大优越性/本质:共同富裕
1992.初南方谈话: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本质
生产力
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
生产关系
根本原则:1.以公有制为主体。2.共同富裕
邓小平思想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推动保证了拨乱反正
破除了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是非标准
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
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主要内容
宏观
分析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7十三大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国情把握,是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1997十五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实际(基本国情)
意义:对国情的准确把握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突破,为中特提供了总依据
基本任务+根本任务
十三大: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七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十九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1981.十一届六中: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南方谈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
中观
发展战略(三步走)
温饱—小康—基本现代化
途径:先富带动后富,先沿海后内地
微观(具体策略)
动力:改革开放
是深刻的社会变革,二次革命,现代化必由之路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是崭新事业,大事业
开放也是改革(1984.10十二届三中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
活力:市场经济
发展和形成过程
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十二届三中全会,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十三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1992南方谈话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意义
突破了计划和市场是制度属性的观念
标志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内涵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不具有制度属性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建设&法制
改革开放&惩治腐败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坚持一个中国是核心和基础
两制并存
高度自治
努力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中特外交
全球性战略问题
和平与发展 东西南北
基本外交目标
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与其他党的相处原则
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党建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
组织建设
领导班子建设
党风建设
制度建设
历史地位
马毛的继承发展
中特理论体系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