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
2024-10-03 19:03:19 6 举报
AI智能生成
阅读书籍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四个步骤
基础阅读
需要回答的问题
作者准备写什么方面的内容?
作者阐述的什么内容
哪些是重要观点?
有哪些大致的方法论?
重点关注目录
理解字面意思
两个观点
不否定自我受教育的能力,就是获得更多教育的开始。通常一个人踏入社会就是学习的结束,换个角度其实是开始。思维决定行动,只要不停止学习与思考,就没有所谓上限。
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最有价值的服务——或说得正确一点,只有当一个人的自我期许,能力与需要受限制时,教育机会才会受到限制(自己想要学些,突出的重点是主动性)
检视阅读
需要回答的问题
1、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2、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3、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检视阅读一(略读skim建议)
1、先看书名,如果有序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
3、如果书中有索引也要检索
4、读一下出版介绍
5、挑几个与主题最相关的篇章
6、东翻翻西翻翻,断断续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以上足以判定你是否准备开始略读一本书了
(判断是否是一本好书,主观来说)
(判断是否是一本好书,主观来说)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pre-read)
重要阅读规则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度的书,从头到位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阅读的速度:(对不同的书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
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 略读或粗读一本书总是个好主意。尤其当你并不清楚手边的一本书是否值得细心阅读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必须先略读一下。略读过后,你就会很清楚了。一般来说,就算你想要仔细阅读的书也要先略读一下,从基本架构上先找到一些想法。
>> 最后,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规则。这也是检视阅读的基本概念。不要害怕,或是担忧自己似乎读得很肤浅。就算是最难读的书也快快地读一遍。当你再读第二次时,你就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
分析阅读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阅读前就要清楚读的是哪类书(按种类、主题分类)
虚构作品
小说
喜剧
史诗
抒情诗
论说性
科学
哲学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脑图 拆书)
(4)发现作者的意图
如果你能知道每个人都会问的一些问题,你就懂得如何找出作者的问题。这个可以列出简短的公式: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以上这些都是理论性的问题。
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以上这些都是实用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有点类似于自我感动,所以现在有很多垃圾书)
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被说服,接受他的观点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作者提出问题,并且后续给出答案。这些答案就是作者的主旨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12)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主题阅读
在主题阅读中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主题阅读本身
一: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观察研究范围)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书与书的关联)
二 :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主题阅读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主题阅读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这里自己占据主导位置,由自己出发把这些书籍作者做出比较)
(这里自己占据主导位置,由自己出发把这些书籍作者做出比较)
主题阅读步骤三:厘清问题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主题阅读步骤四:界定议题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主题阅读步骤五:分析讨论
(5)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二、对读者(自己)的要求
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贯穿全书,问自己的四个问题
1、这本书到底在说什么?
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的观点,阐述的方式。
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最关键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最关键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4、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以及最关键的,你会怎么做?)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以及最关键的,你会怎么做?)
总结: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或忘的原则。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
光是知道这四个问题还不够。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一下就被击中(共鸣)。这种行为背后的逻辑,看似很简单。自己却没有真正质问过症结所在,也谈不上改变。但现在发现问题了,希望以后我说即我想,减少空无意义的表述。说一些真正的有力量的话语。
三、如何理解一本书(表达、笔记)
尝试讲给别人听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如果不能让别人清晰地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那就是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还不够深
阅读一本书应该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有关这个主题,他知道的应该比你多,否则你根本不用去跟这本书打交道。但是了解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学生必须想自己提问,也要向老师提问。一旦他了解老师的想法后,还要跟老师争辩。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讨论的过程,这是读者对作者表达的最高的敬意。
(憧憬是距离理解最遥远的情感)
(憧憬是距离理解最遥远的情感)
表达自己的思考(做笔记)
1、画底线 —— 在重点,有力量,有共鸣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 —— 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是画底线太长了,在段落外加括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自己喜欢的其他符号) —— 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者是段落即可。可以在此类位置书页折角,或者添加一张书签。这样以后从书架拿起,打开做记号的地方,能瞬间唤起你的记忆
4、空白处添加编号 —— 论点的一连串陈述、前后关联的事件、地点的切换、人物的关系,做出顺序或者是关联的编号
(事件关联、地点切换、人物关系、时间观念,这几个要素是理解百年孤独一类难理解书籍的法宝)
(事件关联、地点切换、人物关系、时间观念,这几个要素是理解百年孤独一类难理解书籍的法宝)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页码 —— 强调作者在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观点、相关要点、不同观点的地方。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比较,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许多读者会用CF(表示“比较Compare”与“参照Refer to”)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者是参照的意思
6、将关键字或者是句子圈出来 —— 映像更加深刻,更深刻可以自己手打一遍,放到记事本或者是其他地方(不需要完全一样,表达相同意思就可以了)
7、在书页空白处做笔记 —— 在阅读某一章的时候,你可能会有某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用来作为个人理解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次记下来
三种笔记方法(完全依赖阅读的层次而定)
结构笔记
检视阅读,笔记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
概念笔记
分析阅读,关于本书准确性的意义,了解作者的观点是啥,同时也得出自己的观点
辩证笔记
主题阅读,针对同一个主题。对相关陈述和疑问列出比较
四、对于工具书的思考
(职场、财务、社交)
(职场、财务、社交)
任何实用性的书籍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书籍只是给出建议、方法论、行为准则
实际问题只能靠行动来解决
理论性原则归纳为行事规则,规则熟练于心,最终形成习惯。
重点关心方法指向的目标与结果
越通用的规则,往往越与实际性问题偏离
解决复杂实际性问题时,更加关注的是书籍中阐述方法的思想,而不是具体方法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