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总资本市场交流内容20241016
2024-10-16 00:37:5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宏观市场分析,当前政策解读,以及投资配置建议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宏观分析
1、当前经济形势?
1、新旧动能切换(类似12~15年,消费电子爆发)
2、当前新旧动能切换的复杂性
1、去地产化。2018年以前民间投资房地产占比50%,目前是个位数。
2、出口的变化
1、出口对象的变化
1、北美欧盟大洋洲日韩变为一带一路
2、产品需求结构很大差异(高新技术出口占比从30%降低至25%)
3、中国的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在中游设备、机械,越向上游,附加值降低。
2、出口变为出海
1、为什么汇率和出口份额背离了?
2、出口和出海的区别?(出口创汇需要结汇再生产,出海不需要结汇了,汇率贬值)
3、模式本身无好坏,而取决于时期
3、人口年龄中位数2024年到40岁
4、全球资产博弈
1、央行不再扩表(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都在锁表,加息)
2、存量资金博弈
3、美国资产的虹吸效应(降息预期的影响,今年2月、6月)
2、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图
1、外部增长的机会在哪儿?
一带一路,城镇化率普遍30%~40%,打开城镇化率和基建的空间
企业走出去获得利润需要强大的内核——国防军工科技(十四五规划,富国强军)
GNP和GDP,先让财政富起来
2、居民部门两张表的压力
1、人民币计价资产缩水,房地产占比69%。核心资产缩水,新增储蓄同比转负。
2、国务院《高质量解决就业问题》,政治局会议,针对消费和民生——解决居民两张表,修复资产缩水
3、2008年是如何解决的?投资;2018年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地产转向制造业让产业升级,刺激消费。
4、美国日本的消费主义?输出美元扩大贸易逆差;解决收入;财富效应和获得感。
5、地产和金融,防风险?逆周期调节的工具!不仅提振消费,还有扭转预期。
3、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对我们的影响?
1、美国经济真的那么好么?(7月3号的数据,和9月的数据,巨大反差)
1、55岁以上人口永久退出就业市场
2、通胀中枢的上移,中国商品的依赖度
3、中东局势复杂,油价可能带动美国通胀
4、2001年美股进入熊市,美联储持续降息,消除虹吸效应,大选后首先挤泡沫
2、还是要回归自身经济面
1、8、9月发债提速
2、财政部长会议并没有明确数字预期
1、不要对数字有执念
2、盘活存量,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
4、当前国内资本市场运行逻辑
1、过去20年发展房地产和出口,3年的调整
2、政策发力,公司盈利修复,国央企的作为,并购重组。
3、民营企业家信心修复,居民获得财富效应,消费提振。
政策解析
1、近期政策梳理——核心:鼓励加杠杆(股市和楼市),强调民生和消费。
2、过往政策驱动行情的解析
全过程:放量大涨——阶段调整——更长时间的主升浪
特征
1、市场经过长时间大跌,先做左侧底,继续缩量,此后市场在政策驱动下,可能会持续一波放量大涨构筑市场右侧底(1999,2005,2009,2014,2019)
2、第一波放量大涨时,通常都是基本面比较差的时候,但是政策积极流动性宽裕
3、第一波放量大涨,速度非常快,平均为 24 个交易日涨幅超过 20%,多数情况下是政策或者政策预期带来的,第一波放量大涨的平均涨幅是 32%
4、第一波放量大涨时,一般会呈现普涨局面,相对的投资者偏好的行业是非银金融(券商)、电子、军工、有色、计算机
5、第一波放量大涨后,调整的时间非常不确定(1~123),平均调整幅度为 10.6%
6、调整结束后还有一波主升浪,平均 268 个交易日(约一年),上涨幅度方差非常大(14%~482%),主升浪有 明确的主线牵引;
7、每一轮行情都有主力增量资金,由主力增量资金来决定市场风格,而最终行情的结束要么是经济见顶,要么就是 增量资金反馈机制被终结。
8、第二波主升浪如果有明确经济趋势(2005~2007、2009~2010、2019~2020),则更加有利于质量最好的各行 业龙头,如果有明确的产业趋势(1999~2000 互联网、2014~2015 移动互联网、2019~2020 新能源 CXO 半导体) 投资者会考虑当时空间最大的产业趋势。
行业配置及投资建议
1、市场反弹后市场展望思路和中期方向
1、看政策
1、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国内基建相关的板块如工程机械、水泥、钢铁等板块
2、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消费板块
3、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相关政策旨在支撑地产销售而非开工, 地产股和地产后周期的消费板块包括家电家居装修建材
4、要努力提升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券商、保险
2、看产业趋势
1、人工智能。大模型日益成熟:从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办公软件、政务......都会走向 AI 化,相关领域的硬件和软件的成长空间巨大。
2、国家安全。当前地缘背景下,国家安全,包括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软硬件的自主可控,军事装备的壮大发展等领域都空间 巨大。
3、医药健康。当前人口结构背景下,医疗和医药的总需求将会保持增加的趋势,优质医疗医药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3、看宏观——弱现实,强预期,等待政策的进一步落地。
4、看资金趋势——互换便利协议,市值管理计划,并购重组六条。均指向300ETF,高质量A50
2、过往产业趋势回顾
2013年-2015年:“互联网+”产业趋势
2018 年 10 月-2019 年:5G产业趋势(2018 年 5G 开始试商用,2019 年宣布 5G 正式商用。)
2020年4月-2021年9月:新能源产业(2020 年 9 月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3060”目标后)
2022年5月-7月:“新能源新技术路线”产业趋势(新能源产业自 2020 年开始已经成为中国的 全球优势产业,关注低渗透率的技术进步,动力电池中的复合集流体和光伏电池中的钙 钛矿电池)
2023年1月至5月:人工智能产业趋势
3、小结:短期AI 消费电子、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固态电池四个产业趋势,中期看国家安全相关如军工、信创、自主可控等板块。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