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思维导图
2024-11-13 17:09:2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往往忽略了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和孩子之间那份独一无二的情感纽带。本书深入浅出、温暖人心的育儿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贴心朋友,在您育儿的旅程中提供支持与启发。现将《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的核心观点及内容梳理成思维导图,让您能快速地一目了然了解书籍核心。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五章 高质量陪伴的秘密武器
放下手机,才能陪好孩子
别让手机绑架了你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如果孩子经过多次尝试,爸爸妈妈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就会放弃努力。因为他在潜意识里已经认定,自己在爸爸妈妈心里还没有手机重要。
父母刷手机的那几秒,破坏着孩子未来的关键能力
联合注意
即你和孩子能共同注意一项事物的能力
直接决定联合注意效果的,就是父母的陪伴方式。
亲子阅读——再忙也不能少的10分钟
真正决定亲子关系质量的,并不是陪伴的时间长度,而是情感浓度。
亲子阅读,了解、修复孩子情绪问题的最好方式
绘本是最好的道具
睡前的绘本沟通,能在温馨平静的氛围中让孩子修复白天的情绪。
亲子阅读,让爱有了更好的表达方式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最需要的,是一个通过故事走进他心里的人,能胜任这个角色的,只有父母;而能采用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
趁孩子的世界只有你的时候,走进他心里;那么在今后的世界里,他才会永远把最宝贵的位置留给你。
一起运动,养育自信、快乐的孩子
运动,让年糕成功逆袭
最重要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他愿意去努力,且非常享受努力的过程。抱着成功的信念、享受奋斗的快乐,无论最后成绩如何,他总能从运动中获得自信和快乐。
擅长的运动,让年糕变得自信、快乐
如何利用运动,“规划”孩子的自信和快乐
每日运动
同时不要给孩子否定性的评价
一起旅行——亲子关系的急救包
24小时的亲密陪伴——最有效的亲子关系急救包
在亲子旅行中,被治愈的不只是孩子
孩子的力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他细腻的情感,对世界的敏感,都能点燃我们这些迟钝大人的热情。
亲子旅行,让爸爸拥有深度的身份体验
亲子旅行中,放松的状态、亲密的陪伴、新鲜的体验,都释放出了能让情感充分共振的能量。
带孩子去博物馆,一百次都不嫌多
从兴趣点入手,让孩子爱上博物馆
和孩子一起出发,才是逛博物馆最大的乐趣
孩子对新知识的热情,真的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反而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往往封闭了自己对知识的入口
博物馆,让孩子领略更生动的世界
“展品其实在启发思考,在开启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的对话。”
“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
一场好电影,让大人和孩子一起做梦
一部好电影,让大人和孩子一起做梦
带孩子进电影院前,先做好这些功课
选片
告诉孩子看电影的规则:要安静,不能打扰别人
一起玩桌游,在笑声中激发头脑活力
桌游的选择
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选择能开发、培养年糕各种能力的桌游。
培养逻辑思维和观察力
兔宝宝魔法箱、三只小猪、塞车时间。
训练记忆力
胜在有脑。
训练专注力
TOI小手电找找看、Smart Games IQ系列。
训练语言、想象力
火星猪之故事大爆炸、Mighty Mind磁力拼图。
培养数学思维
小狗天平、TOI热带鱼数独游戏。
训练逻辑思维
火星猪之数字龙卷风。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弥鹿9合1经典拼图。
我也能玩得很开心!
让孩子正视困难,玩桌游是最好的演练场
孩子在桌游中学习尊重规则,体会输赢
小孩自己可以体会到:规则就是规则,不会因为你不知道、不了解、不熟悉,它就可以不存在或是改变。
桌游,居家旅游必备的带娃神器
工具·发疯日
这一天,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玩”
对孩子来说,任何学习和课程都要为这一天让位;对父母来说,这一天要放下手机,放下所有事情,给予孩子全心的陪伴;最重要的就是,尽量保证这一天的活动都是户外的,有一定运动量。
第六章 学习力决定孩子一生的竞争力
玩就是最高效的学习
在玩中激发好奇心,点燃求知欲
玩着发现问题,玩着寻找答案,我看到年糕在这个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和探寻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比让孩子在玩耍中真实地看到、体验到世界的魅力,更能激发他的好奇心、点燃他的求知欲呢
问问题、找答案,孩子的每个“为什么”都是在认识世界
在点滴生活中,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学习入口
孩子的童年越长,孩子向各个方向探索的机会就越多,越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园丁与木匠》
——《园丁与木匠》
所谓“童年越长”,就是允许孩子用玩耍、用好奇去实现自由探索。
热爱比知识重要,好奇心比分数重要,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比掌握一项技能重要。
把生活里的挑战,都变成学习的机会
懂得多的孩子更听话
让孩子听话的正确方式是,让孩子理解这么做的重要性。
因为有了认知,沟通才会有效
我们经常会把知识和生活割裂得太开,觉得只有在书本或课堂上才能学到知识。但学习和生活向来密不可分,而且学习是为了让孩子明事理,可不仅仅是学知识。而且,只有孩子有了明确的认知,亲子沟通才能更顺畅、有效。
学习的副产品——全面提升孩子的性格和情绪
教孩子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塑造孩子性格和情绪的过程。懂得更多,才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更知道如何处理遇到的问题。
认知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
很多时候,成年人所谓的孩子不听话、任性,更多的是源于我们跟孩子之间的认知差。
带孩子认知事物背后的真实原理,是很好的育儿方法。只有当孩子认知了事物运作的真实原因,才会产生做这件事的真正动力;有了这份动力,事情就会容易很多。
会说话的孩子,一开口就赢了
跟孩子多说话,促进他大脑发育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工具,跟孩子说话,让他尽可能多地感知周围的环境,引导他产生表达和交流的欲望。
说话抓住两个关键点,孩子听话又聪明
正确而高级的名词、新鲜而有趣的概念
在一起好好说话,就是一家人的意义
教孩子认字,要像吃饭喝水那么自然
热爱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当孩子热爱阅读,并且发现想要满足自己的阅读渴望,最好的途径就是“可以像妈妈一样,认识好多字”的时候,认字就会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不用催促和刻意训练。
教孩子认字,要先尊重认字的规律
字是指代事物的一种符号;我们教孩子认字,其实是为了帮助他建立这种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孩子的识字能力是自然发展出来的,认字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是字卡或者认字挂图,而是能帮他在符号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生活认知。
让孩子爱上阅读,先做好阅读准备
选书三原则
一、放到年糕手上的每本书,都是我看过的。
二、即使是经典,也要做价值观的更新引导。
三、孩子读的书,要比他的实际认知高一点点。
带有难度的内容,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他的潜能。
培养专注力,让孩子的努力更高效
为什么孩子做事不够专注
3岁孩子有目的性地持续注意某个事物的时间是3~5分钟;
4岁孩子可以持续10分钟左右;
5~6岁孩子可以持续10~15分钟。
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本质就在于帮他排除其他干扰,集中注意力。
不打扰,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
越小的孩子,抗干扰的能力越差,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降低环境中的干扰
清晰的目标,让孩子更容易专注
把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拆解了。每个小任务都有明确的目标;每完成一个目标,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就是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的奥秘所在。
每一个动作、每一步都有了明确的目标意识,孩子就能循着目标,专注地完成每个任务。
让脑子更聪明的办法,在手上
电子游戏带来的启发
“触屏技术对幼儿来说,并不像大众认为的全是坏处。相反,滑动和控制软件,能增强孩子在精细动作上的精确性和灵巧度。”
——蒂姆·史密斯
——蒂姆·史密斯
认知发展最关键的精细动作,藏在日常小事里
当孩子在剪纸、画画的时候,重点真不是他剪了什么、画得多好,而是这些活动能对手部肌肉进行精细锻炼,这是所有运动技能中对认知发展最关键的部分。
孩子的智力、心理发育与手的发育同步进行
手多运动,多做精细动作,边运动边思考,才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提升孩子智力水平的有效办法。
给孩子报兴趣班,请先想好这些事
兴趣班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挖掘他的特长潜能。
孩子上兴趣班,对家长是一个挑战
家长要清楚,上兴趣班不只是孩子的事,它是需要家长陪孩子一起完成的一个人生挑战。
兴趣班的选择标准:不影响全家人的生活质量
给孩子报兴趣班前,先去体验
孩子的坚持,离不开他的兴趣和家长的引导
家长只负责引导,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要交给孩子。
真正决定智商的,是思维方式
数学启蒙:科学思维能力的底层建筑
数学最关键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使我们的思维严谨、逻辑清晰。
科学思维: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
科学家探索世界的方式是,提出设想,找到证据,再去验证或推翻假设。
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工具·阅读银行
1、选书标准
标准1:孩子的年龄&认知发展。
●0~1岁是孩子从知觉到认知发展的黄金时间,刺激大脑的认知能力,是这个阶段的养育重点。
黑白挂图、拼图玩具书
●8~12个月,婴儿对爬行和寻找隐藏物体的热情很高,《猜猜我是谁》系列就特别符合这个年龄段特点。
●1~2岁,探索世界的爆发期。
用洞洞书、触摸书、游戏书
●2~4岁,表征活动爆发期。所谓表征活动,就是借物喻人。因此,你想讲什么道理的时候,用绘本里的小动物或人物讲给孩子听,效果会更好。
《小猪佩奇》
●4~7岁,更期待了解真实的世界。这个阶段,其实是带领孩子认知真实世界的黄金时间,而认知真实世界最有用的工具就是科普书。
标准2:图书的功能和分类。
0~2岁:认知书、游戏书、触摸书、洞洞书、手偶书。
3~6岁:绘本(图画书)、百科书、益智启蒙、英语、动漫卡通、儿童文学。
2.阅读存折
今天我和谁一起,花了多长时间,读了一本怎样的书,我最喜欢它的什么。
第七章 更平和的家庭,更阳光的孩子
吼了孩子,我还是好妈妈吗?
我承认,我打过年糕
吼了孩子不要紧,情感急救很重要
好妈妈的弦不必绷那么紧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刻,父母对孩子发了脾气之后,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给孩子留下伤害,给孩子留下阴影,只要你记得事后和孩子平心静气地沟通、道歉。
好父母并不意味着不能有情绪,比起“割掉情绪”,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怎么理解情绪、处理情绪;当情绪出现的时候,如何带着孩子把这种“失败”变成一次彼此理解的机会。
女人30,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
30岁时才发现,所谓“岁月静好”都是骗人的
30岁找到自己,一切都还不晚
女人30,我不再期待别人的拯救
要求孩子前,先要求自己
从制定目标到实现目标,全靠坚持
婚后停止自我成长,才是女人的困局
我为什么要坚持
搞定一切的妈妈,都会时间管理
化零为整+马上行动,高效利用时间
不要总想着整块的时间、完美的准备,也不要追求90分,只要你开始做,先做到60分也可以。
提前规划,高效利用时间
时间管理,让我们找回生活主动权
其实时间管理也是这样:不是为了补偿以前的浪费,而是为了让现在能变得更好。
好妈妈胜过学区房
你给孩子规划的人生,就是最好的吗
时代变化太快,我们的人生早就不是父母预设的样子
比规划人生更有用的,是榜样的力量
“生活是靠自己挣来的。”
你展现的榜样力量,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作为父母,给孩子真正有价值的帮助并不在于学区房,而是当迎着生活逆流而上时,你给孩子看到的是怎样的背影。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第一位
“先顾眼前”必将“追悔莫及”
要保证夫妻情感账户余额充足
爸爸妈妈才是不可分开的
父母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让爸爸带娃,我做对了3件事
为啥爸爸进入角色,总是好像慢半拍
让爸爸带娃,我是这么做的
布置任务
给他安排的活,尽量都符合他的兴趣
婆媳关系,不是什么大问题
你面对的不是婆婆,而是一段婆媳关系
光动嘴不够,关键还得靠行动
把话说在前面、事情做在前面,带着老人去改变,去融入你的生活。
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家庭
家庭会议,更高效的沟通方式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什么状态下的沟通才有效?就是你不带情绪和态度,为了推动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沟通。
日程同步,每个人都能获得足够的“个人时间”
小工具:日程表、白板墙、微信群。
工具·家人愿望卡
家庭成员愿望日
章—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受用一生
为什么育儿会成为一场战争
当妈妈们问出“怎么办”的时候,她们就像救火队员,永远都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背后的实质
焦虑
我们需要真正的方向
亲子关系金字塔模型
育儿的本质,就是维护一段亲子关系
育儿中要把80%的力气,花在搞好亲子关系上。
——劳拉·马卡姆
——劳拉·马卡姆
亲子关系金字塔模型的四个层面
生理需求的满足
照顾宝宝吃喝拉撒
亲子关系的浓度
关注到孩子认知和情感需求的“高质量陪伴”
榜样的力量
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先要解决父母自身的问题。
自驱力
好的亲子关系方能养出一个有自驱力的孩子。
说再见时,自驱力是你唯一能给孩子的行李
自驱力是什么
一个人不需要外界的推动、自发地要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能力。
父母的推动养不成自驱力
自驱力来自亲子关系
第二章 怎么做亲子沟通才最高效
爱发脾气的孩子,才不是被惯坏了
积极暂停,并非惩罚孩子的手段
积极暂停的核心与关键是“积极”,而不是“暂停”。
帮助孩子认知情绪,才是积极暂停的目的
换一个环境,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情绪冷静的空间。试图站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从而理解情绪背后真正的需求。
中国家庭的育儿僵局,就是缺少尊重
尊重孩子,先得理解孩子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对待他,亲子间的冲突就很容易解决了。
尊重孩子,尊重他是独立个体
真正的尊重孩子,是要将他们看作和我们自己一样,是个享有同等决定权的人。
如何让孩子对你无话不谈
用对沟通方式,孩子会主动向你倾诉
“独有的小秘密”、“角色互换”
爱的责备,让孩子不敢向你表达他发生了什么
正面表达你的关心,比“爱的责备”更有效果。
积极示范,孩子遇到麻烦会主动求助
想要更多观察孩子的生活,游戏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别给孩子贴标签
别让标签限制了你,也别用标签定义孩子
在一段关系中,力量比较强势的一方,对另一方做出了某种认定,另一方做出的一些行为就会强化强势者的认定。这就是“贴标签”的可怕之处。
父母的爱和接纳,让孩子坦然面对被贴标签
“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我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的爱和接纳可以给他保持自我的勇气。“
你自以为是的唠叨,其实会害了孩子
唠叨不能让孩子听话,反而引起厌烦
没完没了的唠叨,往往都是好心办坏事
唠叨会毁掉孩子的自律和自信
与其唠叨没完,不如把话说清楚
信息要简单清晰
只说事情本身
试试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孩子
安全感够了,孩子的表现就好了
提前告知+保持联结,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要消除孩子的不安,就要保持亲子联结的不中断。
跟孩子聊聊你的工作,他会理解并坦然面对分离
工具·分离焦虑处理流程
分离焦虑流程+游戏力
分离焦虑流程
第一步:无论多难,都一定要和孩子正式告别。
第二步:试着说出孩子的感受。
第三步:“蹲守诺言”,准点回家,陪伴孩子。
游戏力
在家玩“上学游戏”。
第三章 告别吼叫,让孩子主动合作
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话
给孩子立规矩,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花时间训练,让孩子理解规则。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
立规矩不是为了惩罚孩子
惩罚并不能让孩子学会负责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最重要的前提是应该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语和逻辑去跟他说清楚。
eg:
为了惩罚孩子吃糖,不给她喝水,除了让孩子感到难受、害怕,没有什么好处。
为了惩罚孩子吃糖,不给她喝水,除了让孩子感到难受、害怕,没有什么好处。
用惩罚代替教育,孩子记住的永远只是惩罚。
家长怎么做,孩子才能学会负责
任何教育方式,都不应该以限制孩子当前的生理需求为前提。
想教孩子负责任,就要让他明白:责任是什么,怎么做才叫是负责。
Eg:自己玩完玩具后,自己收拾玩具。
别嫌孩子烦你,是你在烦孩子
“共享空间”实验
孩子想要的,无非是陪伴和关注。
把玩的自由还给孩子,营造共享空间
如果大人在游戏区里更多地配合孩子,遵守孩子的规则,孩子也能学会在日常生活里更多地配合大人,遵守大人的规则。
给予孩子关注和自由,获得共享空间
在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后,孩子获得了充分的关注,因而在情感上是满足的,而当他被赋予玩的自由时,他在精神上也是自由的。因此,家长真的不用担心孩子会一直黏着自己,可以安心地和他共享空间,互不相扰。
分房睡,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什么时候与孩子分房睡最合适
对于分房,比起时间的早晚,父母更应该考虑的是,随着孩子身体和认知的发育,他和父母(尤其是和异性父母)一起睡是不是还合适
步步为营,赢得分房的挑战
第一步:布置房间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第二步:通过绘本或动画片去说服孩子认同。
第三步:独立日真的到了!
打败艰难的反复期,需要满满的爱和耐心
学会花钱,是孩子的一种重要能力
零花钱背后,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自己有几块钱,可以去买零食”的掌控感
学会管钱,是孩子的一种重要能力
小孩从付钱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最棒的掌控感;有了足够的掌控感,他才会萌生强烈的责任感。
学习花钱,也是学习自我管理
大人越放松,孩子越合作
世上没有不爱吃糖的孩子
孩子讨价还价完全不好吗
为了达成某个目的和大人“讨价还价”,是孩子与外界的联系变强的表现。从最初掌控自我,到掌控外物,再到试图去“掌控”他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成长。
孩子带来的每个挑战,都是一个长大的机会
从主动提出到能和父母相互协商、达成共识,这不仅意味着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合作的过程有效,更证明了家庭教育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性教育不会太早,只会太晚
性教育准备:心态要摆正
突破核心内容有套路
先从孩子最熟悉的动物开始讲。
家长担心的那些事
最重要的是,是要让孩子知道他的困惑都能从父母这里得到解答,而不必自己悄悄去通过一些不当渠道找答案。
工具·家庭惯例表
第四章 如何培养一个高情商孩子
孩子情商高,是因为知道你爱他
你的爱,要让孩子看到
确定被爱,让孩子生出爱的勇气
因为被父母珍爱,所以才懂得珍爱自己;因为被父母信赖,所以也能信赖他人。在慢慢把这种肯定内化成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起自立和自信。
自由的孩子才自律
培养孩子自律,从教孩子认识时间开始
在培养孩子自律时,家长还需要给出明确的时间,做好预期管理。
培养孩子自律,需做好预期管理
做出约定,给出预期管理后,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会注意做好巩固。
有了小爱好,内向孩子自信了
发展孩子的爱好,为他打下“自信基石”
爱好能带给孩子意想不到的力量
帮助孩子找到并支持他去做自己真正擅长、喜欢的事情,培养他的爱好,帮他打下坚实的“自信基石”,他会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
现在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也赢不了
别让“争第一”的鼓励变为压力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勇气、有信心,不断超越自己,但这种期望同时也是一种压力。
孩子为什么“什么都想争第一”
对自尊心刚开始萌芽的四五岁孩子来说,家长对他“争第一”的要求和态度只会让他觉得:我必须赢,才能被接受和认可。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姑娘“我最厉害”的想法,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成为最好的那个。但是,他们在这个阶段还不能区分理想能力和实际能力,而且会低估任务的难度,这就形成了矛盾。
争不争第一,让孩子自己选择
比“争第一”更重要的,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学习最棒的动力并不是来自谁告诉你要去做什么,而应是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向往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那种内驱力。
懂得感恩,从教会孩子珍惜开始
不妨对孩子“坏”一点
家里的很多决定并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
不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更懂感恩
“啃老”的孩子,都是这样惯出来的
关于共情,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你的共情是出于理解孩子,还是为了让他听话?
“我爱你”,才是共情的前提
共情从来都不是说话术、手段,更不应该抱有什么目的。它应该是我们和孩子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情感流动和分享的过程。
为什么要让孩子理解死亡
当人们能坦然接受死亡时,就会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生活。
接纳孩子,他就是独一无二的
一个关于成为自己的故事
对自己诚实、走自己的路,不要让社会规定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我养了一个爱粉红色的小男孩
你知道世界上收藏Hello Kitty最多的吉尼斯纪录保持者是谁吗?是个日本的警察大叔,那个大叔都快70岁了,一身正气的堂堂男子汉,却收藏了5000多个粉嫩嫩的Hello Kitty。
摒弃养育包袱,接纳孩子快乐地做自己
工具·家庭树和聊天工具
范本一:家庭树
范本二:四季认知话题
家庭聊天时光·自定义主题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