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思维导图
2024-11-26 11:36:2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最近读了这本超有感触的书📚 📝书中每一句话都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做,教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彼此。它不只是关于育儿,更是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父母。🌱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成长真的是一场双向奔赴。我们要努力成为孩子的骄傲,成为更好的父母。👨👩👧👦 💌如果你也在和孩子的关系中感到迷茫,不妨读一读这本书,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PART 5
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亲子关系决定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是亲子之间的紧密关系。
亲子关系是靠给予和接受的互动培养出来的。所谓给予和接受,是指父母与孩子对彼此的影响。
互动及来回交流
最快乐的家长是心态开放的,他们愿意从孩子身上学习,借由接纳孩子的观点来扩充自己的观点。孩子本人及观点获得尊重时,他也自然会学会尊重别人。
在交流中,无论是只有表情和举动,还是包含声音或话语,双方都会相互影响。我所谓的“举动”,是指所有的身体动作,有些是刻意的,有些更像是身体之间的交流,并从交流中洞悉彼此的情绪和意图。
如何开始交流
呼吸的同步是培养亲子关系的关键。
呼吸练习
面对你的伴侣或朋友,轮流跟随对方的呼吸模式。注意你跟随对方模式时的感觉,以及你引领对方时的感觉,一直做到你放松为止。
互看游戏
你可能会觉得这种协调的互动关系很累人,要求很高,既不自然又不轻松。这不是你的错,那可能与你婴儿时期获得的反应有关,或是因为你本身无法自然地与他人协调。
交流恐惧症
也许你注意到,你对于让孩子影响你(无论孩子是婴儿、幼儿或成人)有些抗拒,这就是所谓的“交流恐惧症”,亦即害怕对话,害怕受到他人的影响,害怕变成“对方行动的对象”。
如果你觉得你有交流恐惧症,请不要自责或感到羞愧。现在你知道你做什么会干扰互动了,你可以做出改变,让你和孩子彼此回应。
练习:注意你的行为模式
孩子想获得关注时,如果你几乎每次都想到你还有更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例如家务、工作或打电话,于是你以那些事情为借口推开孩子,那可能是你的交流恐惧症又犯了。
注意你什么时候有这种反应,然后停下来,克服那个想要把孩子推开的反应,让孩子一起参与你需要完成的工作。
练习:你愿意听他人告诉你一些事情吗?
别人告诉你一些你早就知道的事情时,你有什么感觉?如果别人告诉你的事,是你觉得你应该知道却不知道的事,你有什么感觉?请不要以你回应这些问题的方式回答,而是说出这种事情发生时你有什么感受。无论这个练习让你产生什么感受,那些感受是否可以追溯到你的童年?
专注观察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倾听,但实际上是在等待空档以回应对方。我们花精力去构思要如何反应或回话,而不是去理解对方想表达的意思。停止那样做并让对方影响你,可能会令你感到恐惧。
通过真正的倾听,而不是只想着她该如何反应或想传达什么,她与孩子建立了深厚的爱,彼此亲密无间。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跟孩子相处(无论是婴儿、幼儿或是成年的孩子),甚至可以用于任何人际关系。
当你沉迷于手机时会发生什么
我不建议你长时间在孩子面前刷手机或查看电邮。这样做不仅剥夺了亲子接触的时间,也会让孩子感到空虚。这不是夸大其辞,那种空虚可能使人日后对某种东西上瘾,以阻止那种遭到忽略的空虚感再来纠缠他们。
他们更需要与你联系才能促进大脑发育。人在孤立状态下无法正常成长,人需要真正的人际接触。
我们天生就有交流能力
在亲子交流过程中,父母和婴儿有各自不同的节奏,双方都会注意对方,并互相学习。婴儿和父母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相处模式。
这些模式不是由成人主导的,而是由婴儿与成人共同创造的。这些模式也不会固定不变,它们的变化取决于参与者的情绪与投入程度。
婴儿也是人
人类是通过聆听来学习语言的。比语言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之间的来回交流。
练习:如何改善交流能力
为了进一步改善交流能力,想想你在倾听婴儿、孩子或成人时,你是如何倾听与观察的。你是注意说话者的动作、语调、手势和表情,还是注意他说的内容,或者注意说话者让你产生的感受。
讨厌的孩子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婴幼儿得不到需要的东西,感觉没获得关注,或不确定他们能否得到回应时,就会进入试图引起注意的阶段。
如果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注,以后他只有在直接影响周遭人的行为或情感时,才有真实的感觉。
如果你不回应孩子对关注的请求,他会提高请求的声音,或是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调皮。来自父母的负面关注总是比毫无关注好,因为至少孩子知道你心中有他。
“温情轰炸”时间,有明确的起始时刻与结束时刻,在那段时间里,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发号施令,决定你在哪里,做什么事情。
“温情轰炸”练习就是给孩子加强版的关注。那也打破了你们相互胁迫的行为模式,让你们重新启动一种良好互动的节奏与模式。
为什么孩子变得“黏人”
如果孩子正在经历一段只想要你或只想要另一个家长的阶段,不要担心,其实这是个好迹象。这表示孩子已经和你培养了稳固的关系,他已经有培养稳固关系的能力,那有助于他培养幸福快乐的能力。
孩子黏你、渴望你、爱你的强度,有时会让你觉得太强烈,难以招架,但你应该好好享受它:那说明孩子已经对你形成强烈的依附关系。他们对这种依附关系越确定,就越有安全感,越不需要到处寻找这种依附的保证。
寻找育儿的意义
我们养成倾听的习惯,并让孩子影响我们时,亲子教养会变得很有意义。当你投入心力帮孩子感觉他与你相连,也与他从事的活动或你们一起从事的活动相连时,你就是在培养他的稳定情绪。
培养孩子的稳定情绪
我们多数时间是处于正常、平静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稳定”情绪。你与孩子自然互动的时间是一种投资,那有助于孩子培养稳定的情绪。
用一种让孩子感到安全、被爱、被珍惜的方式去观察、倾听孩子,是对其稳定情绪的一种投资。
睡眠训练是一种控制
睡眠训练不会消除婴幼儿对你的需要,只是帮你消除他对你的哭喊,因为那种训练方式迫使他放弃尝试。
我们不该以疏远孩子的方式来鼓励他独立,因为那样做不仅干扰了分离流程,也延长了分离流程。此外,那也会干扰孩子养成安全型的依附关系的流程。
睡眠训练是一种控制,不是在培养关系。它是把孩子当成“物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它试图以控制的方式,让孩子度过安静的夜晚,而不是让孩子按自己的需要和步调与你分离。
什么是睡眠逐步推进
婴儿不是天生就知道他看不到一个物体时,那个物体依然存在。心理治疗师称之为“物体恒存”概念。所以婴儿独处时,他会觉得自己遭到遗弃了。
当孩子确实有了“物体恒存”概念后(我依然无法告诉你确切的时间点,因为每个人的发育速度不同。孩子可能先有恒存的概念,后来才在身体层面感觉到),就可以逐步推进他晚上独自睡觉
注意孩子何时何地入睡时感到放心与安全。他可能是在吃奶时睡着,并在醒来后又在吃奶的过程中入睡。纳维兹称之为“舒适基线”,这是你开始的地方。
你要做的,是让孩子把床和消除疲劳、感到舒适、睡眠联想在一起,而不是和分离、孤独、绝望联想在一起。
帮助,而不是拯救
不要主动去做孩子可以自己学会的事情,那会剥夺他的学习力。在决定提供孩子多少协助时,你要知道逐步推进或鼓励很有帮助。
练习:让孩子主导
养成和孩子在一起的习惯,不是一起做事情,而是陪伴他,让他主导。从旁观察与帮助他,而不是直接伸出援手。协助他解决问题,而不是替他做事。
游戏力
在游戏的过程中,婴儿学会集中注意力,并养成发现的习惯——其中一项发现是沉浸于当下活动的乐趣。
孩子游戏时,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运用想象力,建构故事。他们的活动有一个开始,一个过程,一个结尾。这种流程重复多次以后,他们便为完成工作与集中精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孩子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玩耍,才能接触他双手可以触及的所有东西。如果大人一直告诉他“不可以”,他的注意力会开始涣散。
孩子投入一项活动时,你的任务是在一旁观察,跟随他的目光,而不是指引他的目光。
游戏是让孩子主导的时间,他会决定要做什么活动,也会指定你在该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你先陪孩子一起启动游戏,之后随着他沉浸在游戏中,你就可以逐渐抽离了。
练习: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不要干扰全神贯注的孩子。
·与不同年龄的玩伴一起游戏,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PART 6
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
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
孩子会模仿你的行为,即使现在不模仿,以后也会这么做。
你的任务是解读孩子的行为。
孩子的行为试图表达什么?
你可以帮他以更得体的方式沟通吗?
他想用身体、声音、言语告诉你什么?
你也应该问自己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他的行为是如何与你的行为共同产生的?
你可以帮他以更得体的方式沟通吗?
他想用身体、声音、言语告诉你什么?
你也应该问自己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他的行为是如何与你的行为共同产生的?
输赢游戏
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而不是从你的角度思考,更有帮助。
输赢游戏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输掉游戏往往令人感到羞耻,羞耻并不会使人变得更谦卑,反而会让人恼羞成怒。那种愤怒会向内转向自我,导致抑郁,或向外转向外界,导致反社会行为。
采用当下可行的方式(因为当下是基于现实),不要担心未来可能发生什么(未来是基于幻想),是因应孩子的实用准则。
先考虑当下可行的状况,别想未来可能发生什么
孩子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阶段性的。所以,不管你现在的处理方式看起来有多怪,请以当下的可行做法为优先选择。
行为得体所需要的特质
举止得体,需要培养四种技能:
1.抗挫折能力;
2.灵活应变的能力;
3.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及感受事物的能力。
1.抗挫折能力;
2.灵活应变的能力;
3.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及感受事物的能力。
如果所有行为都是沟通,那些不得体行为意味着什么
问题在于,我们感到烦躁时,那种烦躁感往往太过强烈,难以确切地表达出来。而且孩子年纪还小,更难明确说出为什么他会觉得有些情况难以忍受或无法处理
早点积极投入时间,就不需要后来被迫投入
孩子本来就需要你投入时间,那是无法逃避的,所以何不积极投入呢?
练习:如何预测麻烦的状况
如果你想改变让孩子感到困扰的状况,或是你知道有一个很麻烦的新状况可能出现,你可以停下来想象如果你是孩子,那种状况是什么样子;你也可以想象,如果孩子知道那是什么感受,能够说出来,也知道怎么做会有帮助时,他会如何表达。
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写一封信给你自己,就像我上面做的那样。写下来确实可以帮你进入孩子的思维模式,也可以帮你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度过更平静的亲子时间。
用语言来表达感受,有助于改善行为
用语言表达需要时间,孩子感到难过时,会觉得很难找到贴切的语言来形容,所以需要你来帮他。
如果你要打破孩子的某个日常习惯,可能需要事先提醒孩子很多次,提前做一些预想,孩子会有什么反应,甚至可以排练一下。
不要随意为孩子的不得体行为找借口
“他那样做只是想引人关注”
如果你的孩子确实是为了获得关注而捣蛋,你可以请他主动说出来,他需要关注。
“他是故意的”
真实原因:幼儿还没有故意搞破坏的能力,他们只是在做自己,而不是故意捣乱。婴幼儿的行为举止就是他们的感受,他们还没学会观察自己的感受,还不懂得自己想要什么并提出要求,他们需要大人帮助才会知道。
可以这样做:你可以把你对他那些行为的感受讲出来,并帮他用言语表达出他想告诉你的事情。
“他知道怎么激怒我”
真实原因:你觉得孩子的任性行为很讨厌,可他自己并不知道,也不知道他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影响
可以这样做:当你示范如何运用语言来描述感受及想要什么时,孩子会学到那种表达技巧。
“他有问题”
真实原因:有些孩子学习社交技能的速度比其他的孩子慢,有些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
可以这样做:你不见得每次都能洞悉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在孩子感到痛苦时,好好地对待他,而不是责骂他,有助于未来的亲子合作及培养亲子关系。
管教孩子应该多严格
管教孩子行为的三种主要方式通常是:严格,宽松,合作。
严格
1.严格管教可能是最常见的管教方式,就是把成年人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这种处事方式会导致对立、争输赢,孩子会感到羞辱和愤怒。
这样做的危险在于,你是在示范“正确做法”,这种做法是“不灵活”的,对挫折的耐受度低。把你的坚持强加在孩子身上,你可能在无意间教他一定要做对、僵化地应对、不能忍耐挫折。
宽松
2.宽松管教是指,你从来不跟孩子谈任何标准或期望。
孩子不知道别人对他有何期许时,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也没有安全感。
有时候不要对孩子抱持任何期望反而比较明智,因为孩子尚未准备好。
不如暂时先放弃期望——也就是说不要坚持孩子一定要把玩具收拾干净,这不算是屈服,而是刻意延迟为孩子设定界限,等孩子准备好以后再设限。
合作
.合作型管教是指你和孩子一起思考怎么解决问题,你更像是辅导员,而不是独裁者。
什么是合作型管教?如何运作?
(1)借由定义自己来定义问题。比如:“我希望你的房间保持整洁,我希望你整理一下。”
(2)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孩子可能需要帮助。比如,“是朋友把你的房间弄得一团糟,所以你觉得让你清理房间很不公平,对不对?”“你是不是觉得作业太多了,永远做不完?”
(3)确认那些感受。“替别人收拾烂摊子,是感觉很不公平”或“万事都是开头难”。
(4)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思考解决方案。“我还是希望你把房间整理干净,你看怎么做最简单?”
(5)坚持下去,必要的时候重复这几个步骤。
(2)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孩子可能需要帮助。比如,“是朋友把你的房间弄得一团糟,所以你觉得让你清理房间很不公平,对不对?”“你是不是觉得作业太多了,永远做不完?”
(3)确认那些感受。“替别人收拾烂摊子,是感觉很不公平”或“万事都是开头难”。
(4)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思考解决方案。“我还是希望你把房间整理干净,你看怎么做最简单?”
(5)坚持下去,必要的时候重复这几个步骤。
当孩子发脾气时
真实原因:幼儿发脾气可能是因为失望,他不会选择要不要发脾气,而是情绪一来就直接发脾气了。他开始发脾气以后,甚至可能都忘了刚刚是什么事情令他失望而发脾气。他可能忘了是你不准他吃冰激凌,当下他只是在表达感受而已。
孩子看到你理解他,你能保持情绪稳定,不会因为他发脾气而斥责他,也不觉得他的感受太夸张,总能包容他的感受时,他也会学着控制自己的感受。
可以这样做
孩子发脾气时,你可以借由拥抱来安抚他的情绪。或者靠近他,蹲到和他一样的高度,对他的感受表示关心。你可以用话语来确认他的感受,或者做出关爱的姿势和表情。
孩子发脾气时,你不需要答应他做他想做的事,你该做的是同情他的失落感。
莫名其妙的哭闹
你要做的第一步是接受孩子的感受,那可以帮你理解他的行为。如此一来,你就能包容他,也更能够与孩子合作来想出解决办法,做出有益的改变。
父母的谎言
想避免孩子感到难过是人之常情,但问题不是出在孩子有那些难过的感受,而是在于我们害怕他有那些感受。
如果我们不把那些坏消息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说出来,无论如何孩子都会察觉到气氛不太对劲,他可能会胡思乱想出更不好的情况。
每个孩子都需要有人肯定他的重要性,肯定他是有人关爱及渴望的。而且,你不能以随性的话语表达,你需要用爱表达,
孩子的谎言
孩子撒谎往往是因为生活中的成年人无法冷静地看待真相,无法对真相不加评判。
对孩子来说,接受幻想比接受现实来得容易,我们需要尊重这点。我们越常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时,孩子就越不需要以撒谎的方式来传达真实的情绪。
家长不要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以及他告诉你的事情反应过度,这样才更有可能维持亲子沟通渠道的畅通。
你越喜欢评判孩子,越喜欢采取惩罚的方式,孩子越不可能对你吐露实情。
“孩子会撒谎。身为家长,你的任务是不要对此大惊小怪。”
界限:界定你自己,而不是孩子
孩子——以及所有的人——需要的,是爱加上界限,而不是只能二选一。
你应该养成一个习惯,通过界定你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来划定界限,
尽量不要以负面的话语来设定界限。
为年龄较大的孩子及青少年设定界限
1.界定问题。
2.找出问题背后的感受。
3.头脑风暴,想解决方案。
反常的青春期
青少年需要爱,再加上界限及父母的乐观,才能学会掌控情绪与冲动。
切记,不要否认孩子对你的感受。
只要不把孩子的感受视为胡闹,只要你能倾听,不做评判,只要你能确认孩子的体验,你就更有可能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
如果你不愿意被孩子的意见与感受所影响,他也不太可能接受你的影响和睿智建议。
练习:给孩子设界限的准则
• 界定你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
• 不要假装你的决定是基于事实,但实际上却是基于你自己的感受与偏好。
• 记住你和孩子是站在同一边。
• 与孩子合作,一起头脑风暴,而不是对他下命令。
• 对孩子刻意隐瞒一些事会导致关系破裂,当你变得诚实时,就可以修复关系。
• 切记,孩子受到什么样的对待,他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待人。
• 不要假装你的决定是基于事实,但实际上却是基于你自己的感受与偏好。
• 记住你和孩子是站在同一边。
• 与孩子合作,一起头脑风暴,而不是对他下命令。
• 对孩子刻意隐瞒一些事会导致关系破裂,当你变得诚实时,就可以修复关系。
• 切记,孩子受到什么样的对待,他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待人。
练习:把较年长的青春期孩子想成房客
• “我希望你把包包放在自己的房间,而不是走廊上。”
• “我希望你十二点以前回家,因为你回来太晚的话,我会一直担心被你吵醒而睡不好。”
• “我不喜欢看到脏盘子堆在水池里,我看到会很不舒服。”
• “你可以随时使用洗衣机。”
• “我希望你十二点以前回家,因为你回来太晚的话,我会一直担心被你吵醒而睡不好。”
• “我不喜欢看到脏盘子堆在水池里,我看到会很不舒服。”
• “你可以随时使用洗衣机。”
如果你把快成年的孩子想成房客,那就可以给他一些渴望的距离,彼此尊重。
孩子长大成人后
父母对成年子女的生活关注但不加干涉,这对成年子女来说意义重大。
修补裂痕永远不晚,但在双方都在世时修补裂痕会更好。具体做法是寻找你的行为和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并试图理解那些感受。
亲子关系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影响我们最深的关系。我们需要在孩子成年后持续尊重他,关爱他,来持续呵护亲子关系。
养儿育女意味着,孩子还小时,你是家长;接着,你和孩子都是成年人;最后,你可能在成年子女的眼中变成小孩。如果我们可以灵活演绎这些角色,每个人都能过得更轻松。
题记
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培养亲子关系,什么因素阻碍了亲子沟通,怎么做可以让亲子关系更加深厚
PART 1
亲子教养的传承
亲子教养的传承
过往经历的影响
你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行为可能触发你过去的绝望、渴望、孤独、嫉妒,或不自信的感觉。
所以,不知不觉中,你挑了一个简单的做法:你不去试图理解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发飙,或陷入沮丧,或开始恐慌。
所以,不知不觉中,你挑了一个简单的做法:你不去试图理解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发飙,或陷入沮丧,或开始恐慌。
练习:我的情绪来自何处?
有孩子时
下次孩子又令你发火(或出现冲动的情绪)时,别再不假思索地就做出反应,而是停下来自问:这种感觉完全是当下的情境和孩子造成的吗?为什么我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呢?
还没有孩子
注意你发飙或自以为是、愤怒、恐慌、羞愧、自我厌恶的频率。从你的反应中寻找规律,好好回想你第一次有那种感觉是什么时候,你会发现那种反应其实积习已久。你早已养成习惯,跟当下的情境无关。
劈裂与修复
破裂是指我们误解彼此,做了错误的判断,伤害了他人。重点不在于关系破裂,而是要加以修复。
父母试图与孩子修复关系,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即使孩子已经成年。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真实可信,而不是十全十美。
修复过去
我们需要在孩子清醒时,表达对他们的爱,而不仅仅是在他们安静入睡时才展现出来。
练习:带着同理心回顾过往
问问你自己,孩子的哪些行为让你产生最强烈的负面反应。你小时候出现同样的行为时,发生了什么事?
练习:来自记忆的信息
闭上眼睛,找到你最早的记忆,那可能只是一个图像或一种感觉,也可能是一个故事。在那个记忆中,你最主要的情绪是什么?那个记忆和现在的你有什么关联?那个记忆如何影响你的亲子教养方式?
如何自我对话
1.首先,找出那个声音。
2.别理会那个声音,也不要和它争论,把它视为一个难相处的人就好。
3.走出舒适区。
4.意识到你把自我批评传给孩子的危险。
练习:揭穿内在的批判声音
随身带着纸笔,记下一天中冒出来的所有自我批判。以前你是否也听过其他人说过类似的自我批判的话?
想想你想达到的目标,以及你需要采取的步骤。现在注意你如何跟自己谈这件事。你是不是说了什么劝退自己的话?那个声音是不是让你想起某个人?
好父母/坏父母:不要轻易评判
贴上“好父母/坏父母”的标签对我们毫无帮助,因为那些评判都是极端的。
练习:不再评判
与其根据你做了什么来评判自己,不如观察及欣赏你做对的事情。注意这样做给你的感觉有何不同。
重点不是那些字眼——我并没有完全禁用“好”或“坏”,而是停止评判,或是别把结论说得太死。这样做对我们自己和孩子的伤害会小一些。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们对孩子的反应负起多少责任,是亲子教养的关键。
PART 2
孩子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成长环境
重点不是家庭结构,而是我们如何相处
研究显示,家庭结构本身对孩子的认知或情感发展几乎没什么影响。
“父母相处融洽是养育快乐孩子的重要因素。”
父母不在一起的时候
当其中一方不愿付出时,我们所能做的是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甚至包括在自己的内心诋毁对方。
如何使痛苦变得可以忍受
在他们感到痛苦时,陪在他们身边。为了孩子,为了你最爱的人,你需要在场。敞开心胸面对和接纳孩子对你展现的情绪以及感受。
父母在一起的时候
如果你们是夫妻俩一起养育孩子,你们之间的爱、善意、关怀和尊重,都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生活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能够接受、处理、拥抱改变,比抵制改变,试图找回失去的东西更积极有效。
争论的方法
在和谐的家庭中,家人争吵时,仍会尊重及欣赏彼此,并想办法让自己的意见获得认可,也让自己的感受获得倾听和理解。
常见处理分歧方式
处理分歧方式1:
争论的主题
对冲突的感受
对方对冲突的感受
处理分歧方式2:
“顾左右而言他”
处理分歧方式3:
牺牲自己
理想的处理分歧方式
处理意见分歧时,一次只解决一个议题,想想争论的焦点究竟是什么。别把怨气憋在心里,而是一次讲个明白。从那个问题带给你的感受开始讲起,而不是先攻击或责备对方。
理想的争论不是以获胜为目标,而是在追求理解。
经验法则: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用“你陈述句”。
良好的互动不是为了操纵对方,而是为了培养和谐的关系。开诚布公地表达你的感受及需求,将有助于双方有效沟通。
练习:拆解争论
1.承认自己的感受,也考虑对方的感受。
2.定义你自己,而不是定义别人。
3.不要反应,而是反思。
4.接纳你的脆弱,而不是害怕示弱。
5.不要径自认定他人的意图。
培养善意
方式
1.回应对方寻求回应或关注的请求;
2.在对方身上寻求慰藉,而不是把对方视为对手。换句话说,就是要合作与协作,而不是竞争。
和谐伴侣关系的关键,在于积极回应及表示兴趣。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夫妻关系,也适用于所有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
练习:注意对方提出的关注要求
多注意家人对你提出的关注或回应的要求。可能的话,最好马上回应那个要求,而不是置之不理。不管那个要求是来自伴侣、父母或孩子,都要这样做。人际关系非常宝贵,回应对方的要求是维系关系的一大关键。
PART 3
回应孩子的感受
回应孩子的感受
人类是先有感觉,之后才动脑思考的。婴儿与儿童特别重视感受。你如何因应及回应孩子的感受很重要,因为人类无论老幼,都需要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来关注及了解自己的感受。
学习如何包容感受
忽视或否认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有害。
包容是指看到孩子的愤怒时,理解他为什么愤怒,帮他用言语表达出来,并为他找到可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愤怒,不让他受到愤怒的惩罚或被情绪压垮。对其他的情绪也是如此。
练习:你接受自己的情绪吗?
每次只观察一种情绪,你可以观察恐惧、爱、愤怒、兴奋、内疚、悲伤、快乐。你平时习惯流露哪种情绪?哪些情绪让你觉得不安?你更容易控制哪种情绪?如果是别人对你表露的情绪呢,或是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情绪呢?
确认感受的重要
你应该坚持安抚的理念,去感受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急着去处理。如果你认真看待孩子的感受,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抚慰,他们将逐渐学会内化那种抚慰,以后就能够自我化解。
你需要练习处理自己的情绪,不是去压抑情绪或彻底爆发,而是承认你的感受,并想办法安抚自己或接受周围人的帮助。
让孩子自由表露对世界、对家庭的感受,不要否认那些感受。因为孩子获准表达所有的感受,而不只是合宜的感受时,孩子更有能力享受快乐。
否认孩子感受的危险
言语的效果是有限的,行为可以让效果进一步发挥。爱无法委托他人来表达,有些育儿工作可以请人代劳,但爱无法代劳。此外,爱也无法延迟给予:它无法等到周末再给,孩子每天至少都需要从一位家长身上获得爱。
修复关系,而不是冷战
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就像我们一样,通常会以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来对待他人。敏感地关注情绪,并在破裂后修复,总是比冷战、争吵、争输赢更好。
去感受,而不是去处理
你明明想和孩子培养一辈子的亲情,你也非常在乎孩子是否快乐,但当你否认孩子的感受时,你们的关系就开始疏远了。
你应该要意识到,孩子只是在告诉你他的感受,你要把握这个机会与他产生共鸣,谈论他的感受,而不是急着否认他。
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无论孩子或成人。当我们感觉不好时,我们不需要被治愈,我们想要的只是有人感同身受,而不是被当成问题来处理。我们希望有人理解我们的感受,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床底下的怪物
孩子还小时,总是会提到床底下有怪物。
重点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话,而是陪伴孩子,直到他们获得安抚,而不是认为他们在胡闹。
告诉孩子“别胡闹了”,会切断孩子与你的沟通,那是很危险的。
接纳每种情绪的重要性
遭到责骂或心烦意乱都无法使人快乐。不管孩子经历了什么,有任何感受,你越是完全地接纳及关爱孩子,孩子越有幸福快乐的能力。这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在你自己身上。我们需要接纳自己及我们的所有情绪。
如果你不把孩子的悲伤、愤怒、恐惧当成需要纠正的负面情绪,而是把那些情绪视为进一步了解孩子、与孩子培养亲密关系的机会,你可以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深厚。你这样做时,就能提高孩子幸福快乐的能力。
人必须快乐吗
练习:体会他人的感受
发挥同理心,并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真正明白及了解为什么别人有那种感觉,最重要的是,你要跟他们一起去体会那种感受。
从感受中转移注意力
只要你维持冷静,接纳孩子的情绪,他也会逐渐学习控制情绪。
但是他感到痛苦的当下,先不要急着让他转移注意力。
练习:先表达感受
想想你感到沮丧的时候,在你准备好以看电影或读书来转移注意力之前,你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用言语表达那些感受,并试着去适应?
PART 4
最初的孕育
最初的孕育
亲子关系从怀孕时开始
怀孕是你反思你和父母的关系,并思考未来想和你的孩子培养什么样的关系的好时机——如何培养诚实、开放的亲子关系,不受各种角色身份的限制。
交感巫术
世界各地都有这种风俗禁忌,人类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交感巫术”(sympathetic magic):与母亲怀孕或哺乳期间所吃的东西或所做的事情有关的现象。
最有帮助的“交感巫术”,是把怀孕的经历想成一种胎教,通过子宫对胎儿讲述出生以后的状况。所以,如果你很开心、很放松、吃得好、很乐观,子宫告诉胎儿的故事,是你和孩子都向往的美好未来的故事。
练习:你对胎儿有什么想法?
当你想着胎儿时,观察你自己的状况。想想你是怎么看待他的,以及你的看法可能对未来的亲子关系产生什么影响。这可以帮你选择,你要以什么方式和这个尚未谋面的人建立关系。
你是哪类家长
管控型的家长是以成人为中心,依循惯例;
引导型的家长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婴儿发展的规律,而不是试图让婴儿去适应家长。
准父母的练习
注意你对于为人父母的期望。思考如何管理这些期望,并注意这些期望如何影响你的行为。
已经为人父母者的练习
与其怀疑你怀孕时做错了什么,现在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更能帮孩子解决问题。
宝宝与你
当你需要建议时,只听从那些让你感觉安心的建议,而不是那些你觉得很夸张的建议。在令人放心的建议指引下,你会觉得日子过得一如往常,不会因为任何意外状况而精神崩溃。
规划分娩
但只要你尽量维持计划的弹性,并在必要时改变计划,事先规划可以让你更贴近想要的分娩方式。这有点像规划你想要的生活:你所能做的,是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前进,然后灵活地因应你无法控制的状况。
讲述分娩经验
成为新手父母本身就不容易,更何况还要克服分娩时遇到的各种状况。即使那是一次美好的经验,你也会觉得那是一次重大事件,需要讲述出来。
请记得,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的意义,就是在每次出现出乎意料的状况时,尽快让人生回归正轨。出了什么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决问题。
吃奶的本能
我们放慢速度,好好观察孩子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学习不疾不徐地生活,孩子可以教我们更好地活在当下。
有一个惊人的例子发生在产后不久的时候。宝宝刚出生时,天生就懂得自己寻找乳房,研究人员把这种现象称为“吃奶的本能”。
让宝宝发挥本能去寻找母亲的乳房吃奶或做出其他自然的行为(例如盯着你看,哭着呼唤你),是在尊重他,信任他,也是从一开始就帮他了解,他是一个有行动力的人,一个与你有关系的人。
最初的关系
怀孕期间,你的感受、你吃的食物、周遭的声音、你身体提供的养分,都在告诉胎儿你的故事,以及你周遭环境的故事。宝宝出生后,这个故事仍会继续下去。
练习:宝宝有什么感觉?
躺在地板上。想象一下,当下你孤独、饥饿、口渴、不舒服,却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觉。想象一下,你只有身体与感觉,但无法坐起来或翻身,也没有归属感,你只能躺在那里体验感觉。
现在,想象一下,有人来拯救你,把你抱起来,让你感到舒服,搂在怀里,使你产生归属感是什么感觉,尽管你依然无法用言语表达,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现在、身体和感觉。
支持:为了呵护孩子,我们也需要获得呵护
你需要的支持,是一个真正倾听你的人,一个理解你的意思、接纳你的所有感觉的人,他就像某种平静的容器,包容你的一切。
练习:你需要什么支持?
在一张纸的中间写下你的名字,或画一个代表你的符号。在你的周围,写下或画出你的支持网络。想一下谁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你,你会想向谁求助。
父母不仅在孩子出生后需要支持,在孩子需要依赖你们的任何时候,都需要支持。所以这个练习可以每隔几年重复一次。
依附理论
当婴儿是什么感觉?
婴儿并不知道作为孩子是什么感觉。他以前也没当过婴儿,婴儿的任何经历都是第一次,他无法想象每件事情是什么样子,但会试着记住经验。
如果你去一个新的地方度假,那里的人碰巧都很和善,天气也很适合你,那个地方可能会让你产生美好的联想,日后你每次想到那里都很怀念。
依附关系的四种主要类型是
安全型
如果在襁褓时期你对亲密关系与食物的需求通常都能获得满足,长大以后,你会觉得其他人都很好。
不安全/矛盾型
你无法把他人的陪伴视为理所当然,总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你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也欣赏不了他人,难以对人产生信任。
虽然人生的首次经历会留下深刻的烙印,但未来如果能调整关系模式,你还是有可能发展出安全型的依附关系。
逃避型
你不相信自己对别人有影响力,不会期望别人理解你,你认为自己是独来独往的独行侠。
不过,就像不安全型的依附关系一样,通过大量的练习与努力,你还是可以改变的。
排斥型
想象一下,你在沙漠里,别人从不停下来。即使他们停下来,也不会看到你的需要,而是期待你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他们还虐待你,不给你食物,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想象一下,那会对你的信念以及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你可能会把别人视为伤害的来源,你不会培养出同理心,你也不相信道德和良心。
强迫性的哭喊
你可能觉得婴儿的哭声听起来像一种要求,那是因为我们把婴儿的哭声称为“强迫性的哭喊”。
婴儿的情绪通常不是很微妙或难以察觉的,婴儿感到痛苦时,哭声听起来很绝望,那是因为他确实那么想。如果你知道“想要”和“需要”对婴儿来说是同一回事,你就更能够理解婴儿。婴儿要是没有你,他无法生存下去。
婴儿的大脑不是自己发展的,而是与周遭环境和其他大脑互动下发展的。大脑会根据我们的人际关系,持续发展到我们死亡那天。
如果你以不回应孩子来训练孩子不要哭,你是在教孩子怎么抽离感受。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可能很好,但未来他们稍大一些或成年后,这些感受会再度浮现。我认为这不是值得你冒的风险,而回应强迫性的哭喊并没有风险。
无论孩子(或成人)年纪多大,觉得自己受到认真对待都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疗愈。如果认真对待你的人是你的父母,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不责怪你,那确实是最温暖的鼓励。
不同的荷尔蒙,不同的你
如果你对事情的感受比以前强烈,不要马上以为你不对劲。你并没有发疯,虽然你的感受放大了,那并不表示那些感受不重要,或你感到激动的事情对你来说不重要。
不要害怕孤独
在原本的生活逐渐消散、新生活尚未确立之前,感到孤独是很常见的现象。新手父母通常会感到孤独无助,除非你生活在大家庭里,或处于亲人朋友的包围中,他们都在你身边,而且和你很亲近。
练习:排解孤独
准备好辨识自己何时陷入孤独。不要否认它,也不要因为感到孤独,而对自己妄下负面的评断。
了解孤独对你的影响。切记,作为社群动物,感到孤独是危险的。
学会辨识那种高度警戒状态,以便克服它——不要像果蝇那样。
主动走出去,让别人可以接触你。
产后抑郁症
当我们勇敢说出自己对孩子的感觉与反应,并让这些想法获得理解及接纳时,就拥有了深思熟虑的能力。
生孩子会带来身心的改变,各种不同的荷尔蒙都在放大你的情绪。
切记,孩子诞生后,你的经验和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无论你觉得那些想法有多怪异及不寻常,都不要把它们藏在心里。
活在当下,寻求认同,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负责。
练习:为人父母隐藏的想法
想象三个房间。第一个是接待室,接待室有两扇门,分别通往第二个房间和第三个房间。把这座有三个房间的房子想象成“你身为父母”的隐喻。
接待室:公众形象
第二个房间是你感到最不确定的地方,可能也是你最生气、最后悔、最羞愧、最沮丧、最伤心或最不满意的地方。
现在打开第三个房间的门。那是你感觉最正面的房间。
在那个房间里,一切都很顺利,你以身为父母而自豪,你感受到你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甚至比你在接待室时还要自豪。
在那个房间里,一切都很顺利,你以身为父母而自豪,你感受到你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甚至比你在接待室时还要自豪。
重点是,不要拿我们那个充满困难的房间去比较别人为人父母的公众形象。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