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知识体系
2025-04-01 11:12:1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MEM工程管理知识体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工程
(一)定义
工程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实现特定目的,有效地利用资源,有组织地集成和创新技术,创造新的 “人工自然”,并运行这一 “人工自然” 直至退役的全过程活动。它具有技术集成性和产业相关性,是连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的桥梁。例如建筑工程(大楼、桥梁、隧道)、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等。
(二)内涵
1. 工程技术系统
人类应用科学技术创造的,具有一定使用功能或实用价值要求的技术系统,如产品加工线、装配线、高速公路、发电站、医院、住宅小区等。
2. 工程项目
人类为达到一定目的,应用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利用自然资源,通过项目化手段最佳地获得技术系统的活动(过程),像曼哈顿项目、阿波罗登月计划、三峡工程项目等。
3. 工程学科
人类为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问题,将科学知识、技术或经验用于设计产品、建造工程设施、生产机器或材料的科学技术,涵盖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包括土木、化工、电子等五大工科及后续发展的众多学科。
(三)特性与作用
1. 特性
○ 可行性:受工程本身和客观条件制约,需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
○ 实用性:工程成果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 集成性:集成多种技术,如青藏铁路建设集成了冻土处理、高原缺氧应对等多种技术。
○ 经济性:考虑工程成本和效益,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2. 作用
○ 认识自然:如探索宇宙空间、水利发电、南水北调等工程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规律。
○ 改造自然:通过工程活动改变自然环境,如修建桥梁、建造房屋等。
○ 利用自然: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物质和文化需要,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
(四)分类
包括城镇、交通运输、能源、通信、医药与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农业、林业、环境、建筑与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煤等探查与采掘、软件、基因、航空航天研发与制造、国防(兵器、舰船、航空航天)等多种类型。
(五)典型工程项目
我国典型工程项目有两弹一星工程、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长江三峡工程、高速铁路工程、青藏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高性能计算机工程、辽宁舰工程、预警机工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工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深海钻井平台工程、特高压技术、杂交水稻工程、医疗工程、火神山 / 雷神山建设工程、黄河三门峡工程等。
(六)工程系统分析
1. 总体模型
由功能面(如功能面 1、功能面 2 等)和专业工程(如专业工程 1、专业工程 2 等)构成,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以工程红线为界限。
2. 工程技术系统
强调其使用功能或价值要求,是实现工程目的的技术支撑。
3. 全生命期过程
包括建设阶段(前期策划、设计与计划、施工)、运行阶段(运行准备、运行、运行评价、运行维护、工程移交)和退役阶段(报废、拆除、生态复原),各阶段具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图)。
4. 工程环境
○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环境理论(如考虑地球承受力、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等)、土地环境理论(改造观、保护观、发展观)、生物环境理论(生态平衡论、环境友好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论、可持续发展论)。
○ 社会环境:涵盖政治学说(行政决策论、科学决策论)、经济学说(低碳经济理论、全生命期理论、生态足迹理论)、习俗学说(移风易俗论、乡规民约论)、文化遗产学说(保护观、融合观)、法律学说(规范观、保障观)。
5. 工程相关者
○ 相关者类别:包括投资者、政府、业主、运行维护单位、项目管理公司、设计单位、承包商、供应商等。
○ 管理步骤:识别工程相关者,分类其位置(如通过工程相关者分析矩阵),决定管理方法(如权力 / 利益矩阵),制定约定交付物(为每个相关者群组确定观点、矩阵和架构模型视图
(七)基本属性和规律性分析
1. 全生命期规律性
○ 建设阶段:从工程构想产生到立项批准,再到现场开工和竣工,需进行前期策划、设计与计划、施工等工作,具有敏锐性、艺术性、前瞻性、洞察力等特点,如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会审和技术交流、施工过程管理等。
○ 运行阶段:对照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效益、作用与影响评估,包括运行准备(资料、培训、物料准备)、运行、运行评价、运行维护、工程移交等环节。
○ 退役阶段:涉及报废申请至批准、拆除方案制定、拆除过程管理、三废处理、生态复原方案实施、长期维护、评估对环境影响等工作,注重报废后处理方案和危害性分析。
2. 功能属性和变化规律性
○ 功能属性:具有可用性、便利性、有效性、灵活性等,如产品或工程设施能满足使用需求,方便使用且效果良好,功能可灵活搭配组合。
○ 变化规律性:顺其自然,顺应技术进步,满足人类不断变化的需求,植根于本土文化发展。
3. 文化、经济、社会属性及影响规律性
○ 工程文化
○ 定义与核心:工程共同体在工程活动中形成的风俗、习惯、传统、制度、规范等,以及工程实体反映的物质文化总和,核心是工程价值观。
○ 形成与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体现在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使用方等各方面,如业主意志影响工程价值导向,设计者文化素养影响工程文化,施工方对工人态度和环境影响,监理方的控制协调作用,使用者对工程成果的体验等,同时受社会公众和环境影响。
○ 传承与保护:保护第一,开发服从保护,注重传承,整体保护,如北京城市化改造工程中四合院的保护。
○ 工程经济:涉及工程的经济作用和目标、经济评价、工程造价、运行维护费用、投资收益等。
○ 工程社会属性及影响
○ 社会嵌入性:工程活动在特定社会环境中进行,受社会结构和关系影响,同时影响社会结构变化,工程共同体由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工程师、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
○ 社会责任:工程社会责任是指工程共同体在工程活动中基于对社会、环境、未来负责,降低或消除负面影响,包括业主(消除负面影响、建立交流机制、减少风险、关注资源分配)、政府(立项决策科学民主、审批合法合规、监督有效、提升形象、避免不良工程)、工程师(承担多重责任、面临伦理困境)、承包商(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利益)、间接利益相关者(媒体传播信息、公众监督举报、NGO/NPO 客观监督)等各方责任,具有多阶段性、动态性、多维性特点,责任类型涵盖决策立项、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行维护、工程废弃等各阶段的不同责任。
(八)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1. 环境重要性:工程产生于环境需求,实施需环境提供资源和条件,环境决定技术方案,是工程全寿命期的重要约束条件,工程活动不能单纯改造自然。
2. 环境分类:包括自然环境(地理、生态、气候)、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结构、人文、周边居民、社团)、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布局、财政、资金来源、市场)、政治环境(政局稳定性、办事效率、政策)、法律环境(法律完备性、执法严肃性)、工程周边(配套设施)、工程相关者及其他(文化、技术、劳力)。
二、工程管理
(一)定义
工程管理是指对工程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以工程项目的目标为对象,运用工程技术、管理技术来分析项目建设运行的全过程,以达到工程项目的良好运行,其本质是管理,关注重点是构成项目的关联关系。它是工程和管理学科间的桥梁,根据工程实际选取管理知识,与工程融合一体,针对工程实践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活动,强调工程思维和使用技术方法,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二)内涵
1. 职能管理:涵盖工程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确保工程活动有序进行。:对工程活动中的人员、技术、资金、原料、建筑、土地等要素进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2. 全生命期管理:对工程从构思、立项、设计、施工、运行到退役的全生命期进行管理,实现工程各阶段的目标。
3. 综合集成管理:从哲学层面涉及人、工程、社会、自然的关系和互动,进行综合集成管理,平衡各方利益和影响。
4. 要素管理:对工程活动中的人员、技术、资金、原料、建筑、土地等要素进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三)特性
1. 系统性:将工程视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思想进行管理,注重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整体功能的发挥。
2. 综合性:协调不同技术、整合不同产业特性,有效利用多种资源,确保工程与环境相协调。
3. 复杂性:工程由多部分构成,面临多未知因素、多组织参与,需要多学科知识和多约束条件下进行管理。
(四)历史发展
1. 萌芽阶段:人类工程实践催生工程管理萌芽,如长城工程(自西周开始延续 2000 多年)、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 256 年)等古代工程实践积累了初步的管理经验。
2. 成长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工程管理成长,经历工匠式、作坊式、工厂化、流水线、自动化等生产方式变革,管理方法不断演进,出现甘特图、科学管理、系统管理、运筹学、价值工程、优化、控制论等理论和方法。
3. 发展阶段: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工程管理发展,航空航天工程、高铁工程、航母工程等现代大型工程推动工程管理不断创新和完善。影响,如工程选址应考虑市民认同,工程建设应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五)核心价值观
1. 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隐私、特性、习惯、传统,理解人的需求、愿望、诉求、梦想,关心人的痛苦、疾病、困难,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人的长处,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2. 天人合一:在工程管理中注重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工程建设和运行考虑对环境的治理、保护与修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协同创新:强调技术创新(生产力)与管理创新(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推动工程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升,如青藏铁路建设中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体现了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协同作用。
4. 构建和谐:追求工程与社会的和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工程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避免产生负面影响,如工程选址应考虑市民认同,工程建设应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工程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
(一)系统论
工程系统:输入包括土地、资金、原材料、设备、劳动力、工程技术和服务、能源、信息、文化等;输出包括产品或服务、资金、废弃物和噪声;过程涵盖前期策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等工程全生命期。
系统工程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知识维、逻辑维、时间维),如知识维包括数字化信息技术、控制论、数学知识、工程知识、社会科学等;逻辑维包括问题确定、目标确定、系统综合、系统分析、最优化、系统决策、实施等;时间维包括安装阶段、研制阶段、方案确定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等。
系统特性与方法:具有全局性、最优化等特性,采用系统方法如建模与仿真,相关系统科学专著有《General system theory》《Cybernetics》《Information theory》等。
(二)控制论
控制原理:负反馈原理,如冰箱工作原理。
控制方法与过程:手动控制(设定目标、测量数据、比较、采取措施)、自动控制、智能控制;控制过程包括事前控制(前馈控制)、事中控制(实施控制)、事后控制(反馈控制),主动控制(对未来的控制)、被动控制(反馈控制),PDCA 循环控制。
(三)信息论
定义与研究内容: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信息系统是广义通信系统,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传递规律及信息获取、度量、变换、储存和传递等问题。
工程中的应用:工程信息化水平是衡量工程相关产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信息管理可快速决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效控制工程实施,工程信息中心包括人员、软件、硬件、云系统、BIM、移动 APP 等。
(四)组织行为理论
概念:包括组织行为概念、个体、群体、组织系统、组织动力等。
沟通模型:发送者编码信息,通过通道传递,接收者解码信息,过程中存在噪声影响,有效沟通需信息有清晰对象、能传送到对象并被准确理解。
(五)最优化理论
包括运筹学(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网络规划、决策论、对策论、存储论、排队论)、基于约束的优化(TOC)、优化算法(随机搜索、梯度下降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法、粒子群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
(六)人工智能理论
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领域,以神经网络为核心,能够解决大量数据和高维数据问题。列举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生成对抗网络(GAN)等。
自然语言处理(NLP):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包括词法分析、机器翻译等任务。
计算机视觉:使计算机能够像人眼一样识别和理解视觉信息,包括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
四、工程管理专业理论和方法
(一)工程经济学
经济效益评价及比较原理
资金的时间价值与资金等值计算(P、F、A、i、n)
单一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时间、价值、效率)
多项目(方案)的比较和选择(独立、互斥、互补、层混)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盈亏平衡、敏感性、风险)
项目资金筹措与可行性研究(筹资方法,可研报告)
价值工程与项目后评价(VE,技术、生态、经济、社会)
资金的时间价值与资金等值计算(P、F、A、i、n)
单一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时间、价值、效率)
多项目(方案)的比较和选择(独立、互斥、互补、层混)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盈亏平衡、敏感性、风险)
项目资金筹措与可行性研究(筹资方法,可研报告)
价值工程与项目后评价(VE,技术、生态、经济、社会)
(二)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概念、项目管理十大知识体系:项目整合、范围、时间、成本、质量、风险、采购、组织与人力资源、信息与沟通、项目相关方。
(三)工程组织理论概述
定义:围绕造物目标,汇聚各方力量,高效配置和利用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要素的柔性群体。
形式:直线 - 职能制(分工精细、任务明确,但职能间沟通难、缺乏全局观念)、事业部制(分权彻底、利于高层战略谋划,但易产生本位主义、管理成本高)、矩阵制(项目经理权力大、灵活性高,但双重指挥、协调难度大)。
构成要素:有明确造物目标、拥有资源、按契约办事、要素组成结构多样化。
特性:目的性、整体性、开放性、阶段性、动态性、虚拟性。
任务:过去考虑经济利益最大化,现在需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
演进工程本身变化带来的演变:工程共同体、活动、信息流变化,复杂度、科技含量增加,受环境影响更敏感。
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演变:受经济、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影响。
形态进化:人海战术(如万里长城建造)、人 - 机结合(如职能式组织)、人 - 机 - 网结合(如 IPhone 生产),未来发展趋势为新型网络化组织、柔性化组织、无边界化组织、自组织理论新范式。
(四)工程合同管理
包括合同法基本原理、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采购方式及合同类型选择、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FIDIC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合同、工程索赔及其管理、PPP/EPC 项目合同等。
(五)工程信息管理
内容:项目管理软件使用、BIM 介绍与使用、数据集成与共享、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原理、工程信息平台及应用 APP 等。
重要性:满足 “互联网 +”、“中国制造 2025”、“一带一路” 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涉及工程信息过程管理、核心要素、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工程哲学与伦理、工程管理实践、系统、工程信息安全管理、工程利益相关者管理、工程信息标准与规范、绿色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伦理等,涵盖工程信息管理体系、过程、生命周期、利益相关方、安全、标准规范、系统、企业级工程信息管理、工程管理实践、新趋势等多方面内容。
(六)工程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商业合同
合同要件:工作明细说明、截止日期、交付条款、价格与支付条款、须遵守的标准和法规、保证条款、赔偿条款、不可抗力条款。
合同管理过程:谈判、起草、实施,国内与国际合同的差异。
国内合同:相对标准。
国际合同:各国不同。
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涉及大气、水、废弃物、粉尘、噪声等),ISO 140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人力资源:职业素养、职业发展,认证、鉴定和许可证颁发,人事合同,竞业限制。
知识产权
专利:发明、外观设计、植物(申请,公开发明原理)
商标:注册、盗用
版权:文学、音乐、戏剧、哑剧和舞蹈、绘画、刻印和雕塑、电影和其他音像制品、录音、建筑 注册 符号©
商业机密:配方、模式、编辑、程序、设备、方法、技术或工艺(不公开)
担保、责任与保险
担保:工程领域的从业者不能保证或担保完美,在合同中避免不适当条款
职业责任:由工程企业职业责任险来承担职业责任
保险: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职业责任险政策已提供足够的责任保护。但是,如果工程任务的特性可能产生更多的职业责任,企业会考虑扩大其承保范围。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