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救命本[哔哩哔哩:浩然鸽]
2024-12-03 16:40:27 7 举报
AI智能生成
考研模考题 【肖八、肖四】 【考研政治进步框架】 高效刷题→【应试得分】←有效复忆 [理论]考点+时政+技巧→【进步本】←习题+真题+押题[实践] —————————————————————————— 命题手法+原理时政=真题 基础知识+高效复忆=王道 适用实用=应试技巧=霸道 王霸结合、把握真题、高效刷题、归纳总结 学以致用、循序渐进、学而时习、持之以恒 辩证补强、量力而行、专注应试、尽力而为 [哔哩哔哩:@浩然鸽] [良心博主 关注三连] 【浩然出品=必属精品】 为人民服务=浩然鸽原创 哔哩哔哩独家公益分享 【禁止二传修改商用】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选择题
233指南
233指南
肖八
套卷
肖1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肖2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肖3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肖4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肖5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肖6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肖7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肖8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专项
时政【6分=12%】【2章/16节】
一、国内
二、国际
马原【13分=26%】【3章/8节】
零、马克思主义导论【1节/3线】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是什么?
0.定义
1.特征
四性统一
【学个民事法/学革民实发】口诀1
【学个民事法/学革民实发】口诀1
【2】为什么?
2.创立
(1)社会根源
(2)阶级基础
(3)思想渊源
①直接理论来源
②自然科学前提
③思想前提·两个转变
(4)重要著作
【3】怎么做?
3.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了解【5发展】
马、恩
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科学发展观(胡锦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4节/22线】
(一)唯物论【4】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内容]与[分类]
1.世界本原是啥?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2)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3)
2.世界是否可知?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
唯物主义
彻底的唯心主义
不可知论
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庸俗的唯物主义
不是唯物主义
混淆物质与意识的界限
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力是脑物质的分泌物
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力是脑物质的分泌物
3.世界怎样存在?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辩证法*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3类】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2】[物质]
1.是什么?
(了解)前情提要
(1)马克思主义
“物质”范畴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
是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
(2)恩格斯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3)列宁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物质定义/物质范畴】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
并能被人类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并能被人类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2)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抽象出来的共同特性
2.啥意义?
(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
×唯心主义一元论
(2)坚持能动认识论[反映论与可知论]
×不可知论
(3)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
×形而上学唯物论
(4)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彻底唯物主义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最终总结]
原理
世界是唯物一元论
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理解
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包括意识)
世界的发展、变化、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的二重化)
人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也是物质性的活动
意义
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前提【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实践意义
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4.物质世界的二重化[人与自然·实践]
人工智能
↑
【3】 [意识]→实践
↑ ↙
↑ ↙
↑
【3】 [意识]→实践
↑ ↙
↑ ↙
1.【意识定义】
(1)3是
(2)能动性
3性
2用
2.关系【三角循环】
(1)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依赖于物质
③通过实践改造物质
②意识依赖于物质
③通过实践改造物质
(2)性质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3.意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人类智能的物化
某些领域超越了人,但没有意识
物质
↓
【4】[运动]↔静止
↓
时间+空间
↓
【4】[运动]↔静止
↓
时间+空间
1.运动-物质是不可分割关系
[物质的【根本属性/存在形式】是运动]
[物质的【根本属性/存在形式】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是B的A,B是A的B=不可分割】
【A是B的A,B是A的B=不可分割】
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运动定义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运动的源泉和动力不是外在的力量【外因】
而是物质自身的内在矛盾【内因】
而是物质自身的内在矛盾【内因】
3.运动↔静止
(1)绝对与相对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物质的运动过程有相对的静止
物质的运动过程有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即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暂时)
事物空间相对位置暂时不变+事物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事物空间相对位置暂时不变+事物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2)对立与统一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与有条件的相对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互排除、分离|相互依赖、包含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运动→时空
(1)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2)客观实在性
物质运动与时空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空的客观实在性
(3)一维与三维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三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三维性
(4)有限与无限
具体物质的时空是有限的
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5)相对于绝对
物质运动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
物质运动时空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物质运动时空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二)辩证法【8】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实质+核心☆
☆实质+核心☆
【3】斗争性/同一性[基本属性]
1.定义
2.特性
3.关系
4.方法论
【4】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不平衡性)[存在形式]
1.定义
2.关系
3.方法论
↑
【1】[联系]
↓
物质相互联系作用
↓
物质的变化
↓
一切变化=运动
↓
【1】[联系]
↓
物质相互联系作用
↓
物质的变化
↓
一切变化=运动
↓
1.定义
2.特性
可多简便
客多件遍
客多件遍
客观性
多样性
条件性
普遍性
3.方法论
【2】[发展]
1.了解·由来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2.定义+实质
3.发展的方法论
↓
[发展规律]
[发展规律]
【5】量变质变规律
1.定义
2.关系
3.方法论
【6】否定之否定规律
1.由来
(1)形而上学否定论
(2)辩证否定论
2.定义
图解
3.方法论
【7】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对范畴]
1.内容和形式
2.现象和本质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和偶然
5.现实和可能
【8】唯物辩证法
1.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本质特征=认识功能
【批判·革命】
【批判·革命】
2.有什么?
客观/主观辩证法
(1)定义
(2)关系
3.方法论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思维能力增强-跃迁]
[思维能力增强-跃迁]
(1)辩证思维能力
(2)历史思维能力
(3)系统思维能力
(4)战略思维能力
(5)底线思维能力
(6)创新思维能力
(三)认识论【5】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实践]←科学实践观
↓
↓
1.定义+3性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客观实在性】
【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客观实在性】
2.3组成+形式
(1)实践3要素
实践=主体—(中介)→客体的相互作用
(2)实践形式多样性
①物质生产实践
②社会政治实践
③科学文化实践
3.对认识的5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寄来的简历】
基础、来源、目的、唯一检验标准、动力
4.[了解]科学实践观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
(2)能动、革命的反映论
揭露了实践队认识的决定作用
(3)唯物史观
揭露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4)认识改造世界
【2】[认识]←能动认识观
↓
感性认识
↓
感性认识
1.本质
(1)唯心认识论
①主观
主观自生,生而知之
②客观
客观精神的产物
(2)唯物认识论
①旧唯物
机械反映
②新唯物
能动反映
两个新特点
[1]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2]把辩证法应用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
2.过程
主体—中介→客体
||
实践
↓
感性
认识
↓
(1)第一次飞跃
↓
理性
||
实践
↓
感性
认识
↓
(1)第一次飞跃
↓
理性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辨析记忆
感性认识
认识的低级阶段
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
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3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2特点
直接性、具体性
理性认识
认识的高级阶段
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3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2特点
间接性、抽象性
②第一次飞跃的两个条件
通过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来获取大量感性材料
通过理性思维和科学抽象对感性认识处理加工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加工
从而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理性认识)
从而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理性认识)
③第一次飞跃中的影响因素
理性or非理性因素
理性or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
定义
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因素
[主观上的联想、直觉、灵感等]
[主观上的联想、直觉、灵感等]
作用
对认识活动有驱动、激活作用
启示
重视积极的、控制消极的
认识
↓
(2)第二次飞跃
↓
实践
↓
(2)第二次飞跃
↓
实践
更重要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而第二次飞跃则是理性认识指导进行实践改造
而第二次飞跃则是理性认识指导进行实践改造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规律
(1)反复
(2)无限
↓
理性认识(特殊)
↓
【3】[真理]←——→谬误
↓
理性认识(特殊)
↓
【3】[真理]←——→谬误
↓
1.定义
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过程]
客观性·客观真理
内容的一元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的统一
2.性质
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客观真理即绝对性又相对性
客观真理即绝对性又相对性
(1)定义
绝对性
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相对性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总是有限不完善的
(2)关系
辩证统一
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割裂辩证统一的关系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真理观
只绝对性=绝对主义
只相对性=相对主义
3.谬误
(1)定义
歪曲反映/错误认识
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
(2)关系
对立统一
斗争、同一
相互对立,相互同一,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4.检验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
【哲学基础】
【哲学基础】
①真理的本性
本性在于主客观的符合
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互符合
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互符合
标准就不能纯粹主观范围内寻找
标准也不能纯粹客观范围内解决
标准也不能纯粹客观范围内解决
所以要主客观联系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
②实践的性质
实践的性质:客观存在性
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命题手法】重要但不关键,决定性还是实践检验
【命题手法】重要但不关键,决定性还是实践检验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①确定性=绝对性=唯一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即使当前的实践不能检验
但不断发展的时间终能验证它是否具有真理性
但不断发展的时间终能验证它是否具有真理性
②不确定性=相对性=有限性
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故有局限性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实践,有限制,故有有限性
实践====辩证统一
↑
【4】[价值]←——→评价
↑
【4】[价值]←——→评价
1.定义及特性
(1)定义
价值是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意义关系的哲学范畴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2)特性
可多助力
客多主历
客多主历
客观性
多维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2.评价及特点
(1)价值评价的定义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大小所作的评判和判断
(2)价值评价的特点
①评价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②结果与主体直接相关
③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客体状况与主体需要的认识
④价值评价有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
3.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1)实践的真理尺度
(2)实践的价值尺度
(3)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即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即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基于实践的客观具体性、社会历史性
所以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也是具体的、历史的
中特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4.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1)定义
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评价标准、原则、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2)特点
正确、错误
先进、落后
积极、消极
(3)作用
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的作用
(4)核心价值观
承载了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
体现了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体现了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国家、建设什么社会、培育什么公民的问题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定义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2.关系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客观世界←→主观世界
3.必然→自由
【方法论】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守正创新
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四)唯物史观【5】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社会史观
唯心史观
2缺陷
只考虑了人的活动的思想动机
1没考虑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2没考虑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
物质生产方式
(1)生产力
①劳动者
体力劳动者
脑力劳动者
②生产资料
③劳动对象
④劳动资料
(劳动手段)
(劳动手段)
(2)生产关系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②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③生产产品的分配关系
2.社会意识
低层次的感性为主的认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高层次的理性为主的认识=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道德、哲学、宗教、法律、艺术]
[道德、哲学、宗教、法律、艺术]
观念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2】社会形态
1.社会形态组成
经济基础
经济形态: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形态]
是政治法律制度、设施、政治组织组成
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政治法律制度:司法制度、立法制度、行政制度
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道德、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艺术]
[道德、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艺术]
2.社会形态定义
(1)定义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不同质态的范畴
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出来,社会制度即社会形态
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出来,社会制度即社会形态
(2)分类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共产
3.社会形态更替的6性质
统一性、多样性
必然性、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性
前进性、曲折性
4.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社会进步
推动人类解放
人类解放本质上是社会长期发展进步的结果
人的发展
人的自由程度变高
【3】社会发展的6动力
1.根本动力
【社会矛盾】
(1)两对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阶段性
相比较非主要矛盾占支配地位
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的矛盾
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条件下会转化[史纲专项]
2.5重要动力
(1)阶级斗争
[直接/重要动力]
(2)社会革命
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3)改革
(4)科学技术
生产劳动中决定作用
社会发展中重要因素
(5)文化
【4】人民群众
0.历史创造者
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
(1)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2)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3)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4)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2)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3)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4)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现实的人:即处于现实生活中的、处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命题手法
社会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创造者问题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存在与意识的决定问题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野
1.定义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从质上说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
从量上说
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不是全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
2.作用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也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历史的创造者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又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些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根本制约因素)、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根本制约因素)、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
3.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历史人物与普通个人
(1)历史人物
①杰出人物
积极的
②非杰出人物
消极的
(2)普通个人
个人≠人人
有影响作用,但没有决定性
(3)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的关系
群众是分阶级的
阶级是政党领导的
政党是领袖主持的
【5】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文明的形成发展
1.交往定义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个人、群体、阶级、民族、国家之间在物质和精神上相互往来、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活动
2.交往与生产力关系
交往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的
交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交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
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是基础
普遍交往是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交往的普遍化推动了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向世界扩张的结果。
4.文明及其多样性
文明是人类创造的所有成果之和
是标志社会进步程度的范畴
是标志社会进步程度的范畴
多样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二、政经【2节】
(一)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17】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6】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定义
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不为交换
商品经济
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简单商品经济
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①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私有制
①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私有制
2.产生条件
①社会分工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2】劳动二重性
商品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
具体劳动
使用价值
个人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
抽象劳动
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货币
【3】货币的本质和5职能
1.本质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
一般等价物=社会关系
2.5职能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⑤世界货币
【4】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3.作用
积极
①②③
消极
①②③
【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中,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劳动产品归他自己占有和支配,这是私人劳动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劳动产品归他自己占有和支配,这是私人劳动
但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
他们的劳动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这是社会劳动
他们的劳动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这是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得到社会承认,转化为社会劳动
这种转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并且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基本矛盾】
这种转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并且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基本矛盾】
PS:了解商品拜物教
【6】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1.理论内容
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价值规律]
揭示了私有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实践意义
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有指导意义
3.当代对其的深化认识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7】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了解】
1.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1)原始社会
石器·生产力代表
(2)奴隶社会
阶级剥削社会
奴隶主阶级
奴隶阶级
(3)封建社会
封建地主占有生产资料
不完全占有农民(农奴)
(4)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生产力的提高↑
←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
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资本的原始积累
↓
↓
暴力手段
将生产者(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
具体通过两个途径掠夺
将生产者(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
具体通过两个途径掠夺
①掠夺土地
②掠夺财富
【2】 资本主义所有制
↓
↓
通过原始积累,资本家拥有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使得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劳动者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为商品,给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结合进行商品生产
劳动者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为商品,给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结合进行商品生产
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
【雇佣劳动关系】
隐蔽剥削
【雇佣劳动关系】
隐蔽剥削
非奴隶社会的完全占有
非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
而是基于劳动者人身自由基础上的“平等”关系
非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
而是基于劳动者人身自由基础上的“平等”关系
【3】劳动力成为商品
↓
↓
1.基本条件
(1)法律上是自由人,能够将劳动力化为商品待为出售
(2)没有生产资料,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2.特点
(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且创造的价值远大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且创造的价值远大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所决定的
维持劳动力[本人及家属]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4】货币转化为资本
↓
↓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资本首先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等物,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货币所有者[资本家]通过一定量货币购买到劳动力商品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货币所有者[资本家]获得了增殖的价值【剩余价值】,则一定量的货币就变成了资本
货币所有者[资本家]获得了增殖的价值【剩余价值】,则一定量的货币就变成了资本
2.资本定义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劳动者/生产者/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理解资本的考纲论述
资本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它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
资本首先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等物,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
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被用来作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
它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
资本首先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等物,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
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被用来作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
【5】剩余价值理论
↓
↓
1.剩余价值m
(1)剩余价值m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两部分组成
两部分组成
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
生产剩余价值m的过程
【即价值增殖的过程】
【即价值增殖的过程】
雇佣工人的劳动
①必要劳动
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工人获得的工资的价值=可变资本v)
(工人获得的工资的价值=可变资本v)
②剩余劳动
用于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n
隐蔽的剥削
隐蔽的剥削
(2)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分类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m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划分为两部分资本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m的源泉=劳动力的剩余劳动【唯一源泉】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m的源泉=劳动力的剩余劳动【唯一源泉】
(1)不变资本c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2)可变资本v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小计算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m'
m'=剩余价值/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m/v
(3) 剩余价值生产
两种基本方法
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总工作时间或强度,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相对剩余价值
总工作时间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所以资本家想尽办法使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所以资本家想尽办法使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4) 超额剩余价值
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得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降低成本
升级生产技术
改善经营管理(例如裁员广进)
(5)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先进了,本质上还是不变资本c的实物形式
是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
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仍为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是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
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仍为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实践题目复忆】
肖千
真题
肖八
其他
肖四
2.资本积累
(1)定义
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又称为剩余价值资本化
又称为剩余价值资本化
(2)转化过程
将剥削来的剩余价值扩大生产规模
来剥削更多的劳动者,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来剥削更多的劳动者,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与之相对的则是将压榨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
而生产就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而生产就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3)三种构成
技术构成○
价值构成√
有机构成△
理解【技术变化】即可
←技术不断变强
有机构成不断↑
可变资本↓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
生产者/劳动者=失业
【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
(4)影响
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根源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历史趋势】
【实践题目复忆】
肖千
真题
肖八
其他
肖四
3.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定义
(2)三个阶段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3)周转速度2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
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4)再生产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价格补偿
实物补偿
【实践题目复忆】
肖千
真题
肖八
其他
肖四
4.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1)工资
①定义
劳动力的价格
②形式
计时、计件
③趋势
不断增长(虽然少)
(2)利润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利润
【实践题目复忆】
肖千
真题
肖八
其他
肖四
剩余价值理论总结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基石]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基石]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
②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③资产阶级必将灭亡,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
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6】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
↓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
2.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本质特征
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
2.原因
表面、抽象可能由货币引起的
本质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本质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周期性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
危机是基本必经的阶段,其余不必经
危机是基本必经的阶段,其余不必经
资本主义上层建筑【4】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2】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3】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1)生产集中
(2)垄断的形成
(3)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2.发展
(1)金融
金融资本、金融寡头、金融垄断资本
(2)垄断
①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②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和作用
④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
(3)经济全球化
内容及其表现、动因、影响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主要表现、原因和实质
2.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征
3.世界大变局下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2.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征
3.世界大变局下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易混淆1】矛盾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商品经济的矛盾
1.商品经济的4内在矛盾
(1)劳动矛盾
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异质】
抽象劳动是消解劳动具体形式后所呈现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同质】
(2)价值矛盾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的有用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劳动时间矛盾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个别劳动时间是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中,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劳动产品归他自己占有和支配,这是私人劳动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劳动产品归他自己占有和支配,这是私人劳动
但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
他们的劳动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这是社会劳动
他们的劳动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这是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得到社会承认,转化为社会劳动
这种转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并且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基本矛盾】
这种转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并且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基本矛盾】
2.商品经济的1外在矛盾
商品与货币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外在矛盾
(二)社会的2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
(2)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三、科社【1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社会主义[理论]+[发展]【3】
【1】社会主义史纲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3.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4.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5.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实践
6.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7.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3.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4.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5.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实践
6.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7.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
【2】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1.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2.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1.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3.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4.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3.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4.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二)共产主义[理论]+[发展]【【2】
【4】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1.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5】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1.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发展【26分=52%】
史纲【8分=16%】【5章/15节】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6节/8线/32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中国近代史开端[1840]
【1】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2.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3.鸦片战争的爆发。
4.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5.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3.鸦片战争的爆发。
4.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5.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
2.政治控制。
3.经济掠夺。
4.文化渗透。
2.政治控制。
3.经济掠夺。
4.文化渗透。
【3】反侵略战争的斗争历程和失败原因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2.义和团运动。
3.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4.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5.民族意识的觉醒。
2.义和团运动。
3.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4.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5.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太平天国[1851-1864]
【4】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封建阶级·农民运动】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三)洋务运动[1860-1895]
【5】洋务运动的兴衰【封建阶级·地主自救】
1.洋务事业的兴办。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四)戊戌变法[1898]
【6】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资产阶级·维新改革】
1.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五)辛亥革命[1911]
【7】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军阀统治【资产阶级·武装革命】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三民主义的提出。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5.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清王朝覆灭。
6.中华民国的建立。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8.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9.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三民主义的提出。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5.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清王朝覆灭。
6.中华民国的建立。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8.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9.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六)新文化运动[1915]
【8】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思想解放】
1.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2.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4节/15线/53点】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1919-1927]【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5.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5.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3】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
1.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3.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4.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3.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4.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2线/6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性质。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2】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
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2.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
3.红军长征的胜利。
4.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战。
2.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
3.红军长征的胜利。
4.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战。
(三)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6线/23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日本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3】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建立与全民族抗战开始
1.一二九运动与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全民族抗战开始。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全民族抗战开始。
【4】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2.国民参政会的成立及工厂、学校的内迁。
3.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2.国民参政会的成立及工厂、学校的内迁。
3.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5】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5.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7.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8.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9.中共七大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5.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7.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8.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9.中共七大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6】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1945-1949]【4线/15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坚决反击。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坚决反击。
【2】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4】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3.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4.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2.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3.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4.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三、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1949-1976]【3节/5线/24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巩固政权时期【1949-1952】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2.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
3.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4.抗美援朝战争。
5.恢复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6.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除旧布新。
7.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2.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
3.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4.抗美援朝战争。
5.恢复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6.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除旧布新。
7.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1952-1956】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
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
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
2.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1956-1966-1976】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1.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3.提出一系列新方针。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6.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3.提出一系列新方针。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6.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5】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1.“大跃进”及初步纠“左”的努力。
2.国民经济调整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
3.“文化大革命”内乱及其历史教训。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
2.国民经济调整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
3.“文化大革命”内乱及其历史教训。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
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1977-1978-2012]【1节/4线/21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伟大转折和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在徘徊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3. 拨乱反正任务的基本完成。
4. 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明确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5.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6.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7. 对外开放的启动和创办经济特区。
8.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3.“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4.经受严重政治风波的考验。
5.邓小平南方谈话。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3.“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4.经受严重政治风波的考验。
5.邓小平南方谈话。
【3】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的确立。
2.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和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4.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和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4.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4】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部署和改革开放的深化。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部署和改革开放的深化。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至今]【1节/3线/18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习近平同志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确立。
3.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4.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6.全面加强国家安全。
2.习近平同志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确立。
3.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4.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6.全面加强国家安全。
【2】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2.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3.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4.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5.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6.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3.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4.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5.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6.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2.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3.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4.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5.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6.党的二十大召开。
7.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8.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3.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5.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6.党的二十大召开。
7.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8.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中特【4分=8%】【3章/9节】
一、导论【3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毛中特导论【1线/4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二)毛思想导论【3线/7点】
【2】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中特理论体系导论【2线/7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二、毛思想理论【3节】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线/7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3线/6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依据。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的理论成果【2线/6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初步探索的意义。
2.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2.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三、中特理论【3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邓小平理论【3线/11点】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精髓。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党的建设理论。
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党的建设理论。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线/11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6.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6.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科学发展观【3线/9点】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接续发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新思想【14分=28%】【3章/3*5节】
零、新思想导论【1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5.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6.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5.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6.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基本问题(车)【5节】
(一)方向→道路→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线/10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3.坚定道路自信
4.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3.坚定道路自信
4.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3.新时代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3.新时代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2.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前进
2.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前进
(二)目标:民族复兴【3线/10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正确道路
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
1.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2.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3.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1.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2.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3.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1.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
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团结奋斗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
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团结奋斗
(三)司机:党【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加强党的全而领导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加强党的全而领导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2】坚持党对—切工作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3.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3.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1.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2.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
3.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2.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
3.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四)底盘:人民【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1.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2.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3.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2.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3.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2】坚持人民至上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2.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2.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3】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2.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3.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3.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五)动力:改革开放【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招
1.改革开放是我们前进的重要法宝
2.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2.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2】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开放
1.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正确方法论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正确方法论
【3】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1.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2.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3.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3.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二、总体布局(五位一体)【5节】
(一)经济:富强【8线/25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1.我国进人新发展阶段
2.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2.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2.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2.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3.大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2.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3.大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大战略性支撑
1.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
2.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2.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6】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7】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1.科技强则国家强
2.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8】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1.培养入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2.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2.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二)政治:民主【7线/21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
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
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1.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2.全面发展协商民主
3.积极发展基层民主
2.全面发展协商民主
3.积极发展基层民主
【4】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战线
1.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加强和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加强和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2.全面依法治国的唯一正确道路
3.统筹处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
2.全面依法治国的唯一正确道路
3.统筹处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2.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3.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2.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3.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7】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目标
2.法治中国建设的工作布局
3.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2.法治中国建设的工作布局
3.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三)文化:文明【4线/12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1.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2.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3.积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2.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3.积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1.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3.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2.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3.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4】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1.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2.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四)社会:和谐【3线/10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1.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
2.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坚持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2.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坚持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2】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1.完善分配制度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3】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3.加强城乡社区治理
2.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3.加强城乡社区治理
(五)生态:美丽【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生态兴则文明兴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2】建设美丽中国
1.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3.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2.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3.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3】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1.保护人类共同家园
2.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3.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2.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3.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三、内外条件(车)【5节】
(一)车外壳:国家安全【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2.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遵循
3.新时代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2.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遵循
3.新时代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2】构建统筹各领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
1.统筹发展和安全
2.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3.维护重点领城国家安全
2.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3.维护重点领城国家安全
【3】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1.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3.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2.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3.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二)车框架:国防军队【3线/8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1.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强后盾
2.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2.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2】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1.建设强大军队是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
2.强军目标的科学内涵
3.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2.强军目标的科学内涵
3.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3】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2.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
3.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2.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
3.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三)副驾驶座:祖国统一【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1.“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
2.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3.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2.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3.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2】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
2.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3.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3.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3】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3.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2.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3.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四)后排座椅:中国外交【3线/10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新时代中国外交在大变局中开创新局
1.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
3.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2.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
3.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2】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3.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4.坚持外交为民
2.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3.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4.坚持外交为民
【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重要依托
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重要依托
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五)安全带:从严治党【4线/14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1.打铁必须自身硬
2.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3.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
2.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3.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
【2】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党的建设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2.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3.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4.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5.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2.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3.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4.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5.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3】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1.腐败是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
2.坚持标本兼治开展反腐败斗争
3.反腐败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2.坚持标本兼治开展反腐败斗争
3.反腐败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4】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2.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3.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2.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3.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思道法【5分=10%】【3章/6节】
零、绪论【3线】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一、思想修养【3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人生观【3线/9点】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2】正确的人生观
1.高尚的人生追求。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2.反对错误人生观。
3.成就出彩人生。
2.反对错误人生观。
3.成就出彩人生。
(二)理想信念【3线/8点】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1.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2】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1.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2.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3.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3.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三)中国精神【3线/11点】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1.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4.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4.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2.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3.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2.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3.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二、道德修养【2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价值观【3线/8点】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1.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2.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3.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2.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3.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3】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扣好人生的扣子。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二)道德要求【3线/10点】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2.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2.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3.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2.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3.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3】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遵守社会公德。
2.恪守职业道德。
3.弘扬家庭美德。
4.锤炼个人品德。
2.恪守职业道德。
3.弘扬家庭美德。
4.锤炼个人品德。
三、法治修养【1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法律的含义。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建设法治中国。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建设法治中国。
【3】维护宪法权威
1.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2. 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3.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4】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2.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3.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2.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3.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真题
2024
套卷
单选
T1
定位
常识送分
毛中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思想-【2】两个结合
新思想-【2】两个结合
【结合时政:两个结合的新表述】
2023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这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根脉的重要性。
解析
A
T2
定位
马哲·辩证法·【7】五对范畴=【必然与偶然】
纯常识送分
解析
C
T3
定位
马哲·认识论·【1】实践的=【5作用】
(基来动检力/寄来的简历)
解析
D
T4
定位
科社=【4】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不具体,仅方向原则特征)
解析
D
T5
定位
【1957时间提示】初级建设阶段
毛
【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史纲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1.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3.提出一系列新方针。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6.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3.提出一系列新方针。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6.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解析
A
T6
定位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中特-邓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精髓。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史纲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3.“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4.经受严重政治风波的考验。
5.邓小平南方谈话。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3.“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4.经受严重政治风波的考验。
5.邓小平南方谈话。
解析
A
T7
定位
新思想结合时政考·枫桥经验60周年(四)和谐:社会
【3】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3.城乡社区治理
解析
B
T8
定位
新思想结合时政考·(二)=经济【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乡村振兴
解析
C【时政帽子题】
T9
定位
新思想=(二)民主政治【4】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战线=2.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解析
B
T10
定位
史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B
T11
定位
史纲[时间提示]=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解析
A
T12
定位
史纲[时间提示]=抗日战争
解析
C
T13
定位
史纲[时间提示]·解放建国前党的建设·超纲
超纲考点
技巧:常识关键词+排除法
技巧:常识关键词+排除法
解析
B
T14
定位
法治【根本、关键】
党、人民
解析
C
T15
定位
国内时政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
解析
D
技巧=联系=选项与选项之间·层次维度差异
T16
定位
国际时政
纯技巧排除法
解析
D
技巧+常识=联系=选项内部=表述错误
多选
T17
定位
马哲·(三)认识论=【4】价值与真理的关系
送分题
解析
ABD
T18
定位
马哲·唯物论+认识论
反选排除
这题容易把A给排除了,需要对唯物论的物质与意识有深度的理解【故难题】
B一眼错,排除
CD都是价值的论述,正确且符合相关性题意
正选理解
【理解】
【A】马哲·唯物论·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物质第一性原理
【3】意识=1.定义且与物质的关系+【2】[物质]
【A】马哲·唯物论·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物质第一性原理
【3】意识=1.定义且与物质的关系+【2】[物质]
1.从意识起源理解意识的本质定义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 —— 人脑的生成,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的意识内容日益丰富
(1)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 —— 人脑的生成,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的意识内容日益丰富
2.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但是,仅有大脑这个物质基础还不能产生意识。因为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人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各种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这些物质的东西通过感觉器官进入人脑,就像原材料进入加工厂一样。
进入人脑的物质信息不是简单地被复制,而是经过人脑的加工改造。
因为人脑具有主观能动性,它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抽象、概括等加工过程。
但是,仅有大脑这个物质基础还不能产生意识。因为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人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各种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这些物质的东西通过感觉器官进入人脑,就像原材料进入加工厂一样。
进入人脑的物质信息不是简单地被复制,而是经过人脑的加工改造。
因为人脑具有主观能动性,它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抽象、概括等加工过程。
3.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物质第一性原理
能动反映+物质第一性
马哲·认识论·【4】价值=1.定义与特性
(2)特性
可多助力
客多主历
客多主历
客观性
多维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解析
ACD
T19
定位
马哲·(四)唯物史观=【5】文明·多样性
常识排除法
解析
AC
T20
定位
政经·(一)资本主义本质+规律·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1】商品经济的历史条件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定义
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不为交换
商品经济
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简单商品经济
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①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私有制
①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私有制
2.产生条件
①社会分工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生产资料私有制】
【实践题目复忆】
肖千
真题
肖八
其他
肖四
解析
BC
T21
定位
政经·(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全球化
解析
ABD
T22
定位
毛·(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解析
BCD
T23
定位
新思想结合时政考·(二)=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25时政]
解析
全
T24
定位
新思想结合时政考·(二)=经济【5】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解析
全
T25
定位
新思想结合时政考·(二)=经济【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
ABC
T26
定位
新思想结合时政考·(二)=经济【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解析
ABD
T27
定位
史纲·大革命时期
解析
ABD
T28
定位
史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新方针【标签】
解析
ACD
T29
定位
毛→新思想结合时政考·(三)从严治党=自我革命|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
解析
ABD
T30
定位
道德结合时政考(二)道德要求【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解析
ABC
T31
定位
思想+法治结合时政考(三)中国精神=【2】爱国主义与法治结合
解析
全
T32
定位
【冷门·不知道】学习新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解析
全
纯技巧+常识=命题提示
不知道时政内容,一样可以靠技巧做对
T33
定位
【重要时政】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和谈
解析
ACD
技巧+多选原则《疑罪从无》
不知道时政内容,一样可以靠技巧做对
2023
套卷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2022
套卷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肖四
套卷
肖1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肖2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肖3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肖4
单选
T1
定位
解析
T2
定位
解析
T3
定位
解析
T4
定位
解析
T5
定位
解析
T6
定位
解析
T7
定位
解析
T8
定位
解析
T9
定位
解析
T10
定位
解析
T11
定位
解析
T12
定位
解析
T13
定位
解析
T14
定位
解析
T15
定位
解析
T16
定位
解析
多选
T17
定位
解析
T18
定位
解析
T19
定位
解析
T20
定位
解析
T21
定位
解析
T22
定位
解析
T23
定位
解析
T24
定位
解析
T25
定位
解析
T26
定位
解析
T27
定位
解析
T28
定位
解析
T29
定位
解析
T30
定位
解析
T31
定位
解析
T32
定位
解析
T33
定位
解析
专项
时政【6分=12%】【2章/16节】
一、国内
二、国际
马原【13分=26%】【3章/8节】
零、马克思主义导论【1节/3线】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是什么?
0.定义
1.特征
四性统一
【学个民事法/学革民实发】口诀1
【学个民事法/学革民实发】口诀1
【2】为什么?
2.创立
(1)社会根源
(2)阶级基础
(3)思想渊源
①直接理论来源
②自然科学前提
③思想前提·两个转变
(4)重要著作
【3】怎么做?
3.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了解【5发展】
马、恩
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科学发展观(胡锦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4节/22线】
(一)唯物论【4】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内容]与[分类]
1.世界本原是啥?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2)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3)
2.世界是否可知?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
唯物主义
彻底的唯心主义
不可知论
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庸俗的唯物主义
不是唯物主义
混淆物质与意识的界限
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力是脑物质的分泌物
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力是脑物质的分泌物
3.世界怎样存在?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辩证法*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3类】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2】[物质]
1.是什么?
(了解)前情提要
(1)马克思主义
“物质”范畴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
是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
(2)恩格斯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3)列宁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物质定义/物质范畴】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
并能被人类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并能被人类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2)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抽象出来的共同特性
2.啥意义?
(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
×唯心主义一元论
(2)坚持能动认识论[反映论与可知论]
×不可知论
(3)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
×形而上学唯物论
(4)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彻底唯物主义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最终总结]
原理
世界是唯物一元论
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理解
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包括意识)
世界的发展、变化、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的二重化)
人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也是物质性的活动
意义
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前提【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实践意义
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4.物质世界的二重化[人与自然·实践]
人工智能
↑
【3】 [意识]→实践
↑ ↙
↑ ↙
↑
【3】 [意识]→实践
↑ ↙
↑ ↙
1.【意识定义】
(1)3是
(2)能动性
3性
2用
2.关系【三角循环】
(1)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依赖于物质
③通过实践改造物质
②意识依赖于物质
③通过实践改造物质
(2)性质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3.意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人类智能的物化
某些领域超越了人,但没有意识
物质
↓
【4】[运动]↔静止
↓
时间+空间
↓
【4】[运动]↔静止
↓
时间+空间
1.运动-物质是不可分割关系
[物质的【根本属性/存在形式】是运动]
[物质的【根本属性/存在形式】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是B的A,B是A的B=不可分割】
【A是B的A,B是A的B=不可分割】
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运动定义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运动的源泉和动力不是外在的力量【外因】
而是物质自身的内在矛盾【内因】
而是物质自身的内在矛盾【内因】
3.运动↔静止
(1)绝对与相对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物质的运动过程有相对的静止
物质的运动过程有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即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暂时)
事物空间相对位置暂时不变+事物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事物空间相对位置暂时不变+事物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2)对立与统一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与有条件的相对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互排除、分离|相互依赖、包含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运动→时空
(1)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2)客观实在性
物质运动与时空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空的客观实在性
(3)一维与三维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三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三维性
(4)有限与无限
具体物质的时空是有限的
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5)相对于绝对
物质运动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
物质运动时空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物质运动时空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二)辩证法【8】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实质+核心☆
☆实质+核心☆
【3】斗争性/同一性[基本属性]
1.定义
2.特性
3.关系
4.方法论
【4】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不平衡性)[存在形式]
1.定义
2.关系
3.方法论
↑
【1】[联系]
↓
物质相互联系作用
↓
物质的变化
↓
一切变化=运动
↓
【1】[联系]
↓
物质相互联系作用
↓
物质的变化
↓
一切变化=运动
↓
1.定义
2.特性
可多简便
客多件遍
客多件遍
客观性
多样性
条件性
普遍性
3.方法论
【2】[发展]
1.了解·由来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2.定义+实质
3.发展的方法论
↓
[发展规律]
[发展规律]
【5】量变质变规律
1.定义
2.关系
3.方法论
【6】否定之否定规律
1.由来
(1)形而上学否定论
(2)辩证否定论
2.定义
图解
3.方法论
【7】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对范畴]
1.内容和形式
2.现象和本质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和偶然
5.现实和可能
【8】唯物辩证法
1.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本质特征=认识功能
【批判·革命】
【批判·革命】
2.有什么?
客观/主观辩证法
(1)定义
(2)关系
3.方法论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思维能力增强-跃迁]
[思维能力增强-跃迁]
(1)辩证思维能力
(2)历史思维能力
(3)系统思维能力
(4)战略思维能力
(5)底线思维能力
(6)创新思维能力
(三)认识论【5】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实践]←科学实践观
↓
↓
1.定义+3性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客观实在性】
【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客观实在性】
2.3组成+形式
(1)实践3要素
实践=主体—(中介)→客体的相互作用
(2)实践形式多样性
①物质生产实践
②社会政治实践
③科学文化实践
3.对认识的5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寄来的简历】
基础、来源、目的、唯一检验标准、动力
4.[了解]科学实践观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
(2)能动、革命的反映论
揭露了实践队认识的决定作用
(3)唯物史观
揭露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4)认识改造世界
【2】[认识]←能动认识观
↓
感性认识
↓
感性认识
1.本质
(1)唯心认识论
①主观
主观自生,生而知之
②客观
客观精神的产物
(2)唯物认识论
①旧唯物
机械反映
②新唯物
能动反映
两个新特点
[1]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2]把辩证法应用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
2.过程
主体—中介→客体
||
实践
↓
感性
认识
↓
(1)第一次飞跃
↓
理性
||
实践
↓
感性
认识
↓
(1)第一次飞跃
↓
理性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辨析记忆
感性认识
认识的低级阶段
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
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3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2特点
直接性、具体性
理性认识
认识的高级阶段
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3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2特点
间接性、抽象性
②第一次飞跃的两个条件
通过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来获取大量感性材料
通过理性思维和科学抽象对感性认识处理加工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加工
从而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理性认识)
从而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理性认识)
③第一次飞跃中的影响因素
理性or非理性因素
理性or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
定义
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因素
[主观上的联想、直觉、灵感等]
[主观上的联想、直觉、灵感等]
作用
对认识活动有驱动、激活作用
启示
重视积极的、控制消极的
认识
↓
(2)第二次飞跃
↓
实践
↓
(2)第二次飞跃
↓
实践
更重要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而第二次飞跃则是理性认识指导进行实践改造
而第二次飞跃则是理性认识指导进行实践改造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规律
(1)反复
(2)无限
↓
理性认识(特殊)
↓
【3】[真理]←——→谬误
↓
理性认识(特殊)
↓
【3】[真理]←——→谬误
↓
1.定义
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过程]
客观性·客观真理
内容的一元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的统一
2.性质
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客观真理即绝对性又相对性
客观真理即绝对性又相对性
(1)定义
绝对性
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相对性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总是有限不完善的
(2)关系
辩证统一
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割裂辩证统一的关系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真理观
只绝对性=绝对主义
只相对性=相对主义
3.谬误
(1)定义
歪曲反映/错误认识
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
(2)关系
对立统一
斗争、同一
相互对立,相互同一,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4.检验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
【哲学基础】
【哲学基础】
①真理的本性
本性在于主客观的符合
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互符合
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互符合
标准就不能纯粹主观范围内寻找
标准也不能纯粹客观范围内解决
标准也不能纯粹客观范围内解决
所以要主客观联系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
②实践的性质
实践的性质:客观存在性
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命题手法】重要但不关键,决定性还是实践检验
【命题手法】重要但不关键,决定性还是实践检验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①确定性=绝对性=唯一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即使当前的实践不能检验
但不断发展的时间终能验证它是否具有真理性
但不断发展的时间终能验证它是否具有真理性
②不确定性=相对性=有限性
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故有局限性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实践,有限制,故有有限性
实践====辩证统一
↑
【4】[价值]←——→评价
↑
【4】[价值]←——→评价
1.定义及特性
(1)定义
价值是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意义关系的哲学范畴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2)特性
可多助力
客多主历
客多主历
客观性
多维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2.评价及特点
(1)价值评价的定义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大小所作的评判和判断
(2)价值评价的特点
①评价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②结果与主体直接相关
③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客体状况与主体需要的认识
④价值评价有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
3.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1)实践的真理尺度
(2)实践的价值尺度
(3)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即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即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基于实践的客观具体性、社会历史性
所以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也是具体的、历史的
中特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4.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1)定义
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评价标准、原则、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2)特点
正确、错误
先进、落后
积极、消极
(3)作用
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的作用
(4)核心价值观
承载了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
体现了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体现了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国家、建设什么社会、培育什么公民的问题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定义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2.关系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客观世界←→主观世界
3.必然→自由
【方法论】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守正创新
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四)唯物史观【5】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社会史观
唯心史观
2缺陷
只考虑了人的活动的思想动机
1没考虑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2没考虑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
物质生产方式
(1)生产力
①劳动者
体力劳动者
脑力劳动者
②生产资料
③劳动对象
④劳动资料
(劳动手段)
(劳动手段)
(2)生产关系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②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③生产产品的分配关系
2.社会意识
低层次的感性为主的认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高层次的理性为主的认识=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道德、哲学、宗教、法律、艺术]
[道德、哲学、宗教、法律、艺术]
观念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2】社会形态
1.社会形态组成
经济基础
经济形态: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形态]
是政治法律制度、设施、政治组织组成
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政治法律制度:司法制度、立法制度、行政制度
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道德、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艺术]
[道德、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艺术]
2.社会形态定义
(1)定义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不同质态的范畴
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出来,社会制度即社会形态
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出来,社会制度即社会形态
(2)分类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共产
3.社会形态更替的6性质
统一性、多样性
必然性、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性
前进性、曲折性
4.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社会进步
推动人类解放
人类解放本质上是社会长期发展进步的结果
人的发展
人的自由程度变高
【3】社会发展的6动力
1.根本动力
【社会矛盾】
(1)两对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阶段性
相比较非主要矛盾占支配地位
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的矛盾
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条件下会转化[史纲专项]
2.5重要动力
(1)阶级斗争
[直接/重要动力]
(2)社会革命
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3)改革
(4)科学技术
生产劳动中决定作用
社会发展中重要因素
(5)文化
【4】人民群众
0.历史创造者
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
(1)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2)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3)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4)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2)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3)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4)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现实的人:即处于现实生活中的、处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命题手法
社会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创造者问题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存在与意识的决定问题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野
1.定义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从质上说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
从量上说
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不是全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
2.作用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也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历史的创造者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又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些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根本制约因素)、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根本制约因素)、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
3.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历史人物与普通个人
(1)历史人物
①杰出人物
积极的
②非杰出人物
消极的
(2)普通个人
个人≠人人
有影响作用,但没有决定性
(3)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的关系
群众是分阶级的
阶级是政党领导的
政党是领袖主持的
【5】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文明的形成发展
1.交往定义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个人、群体、阶级、民族、国家之间在物质和精神上相互往来、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活动
2.交往与生产力关系
交往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的
交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交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
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是基础
普遍交往是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交往的普遍化推动了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向世界扩张的结果。
4.文明及其多样性
文明是人类创造的所有成果之和
是标志社会进步程度的范畴
是标志社会进步程度的范畴
多样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二、政经【2节】
(一)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17】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6】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定义
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不为交换
商品经济
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简单商品经济
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①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私有制
①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私有制
2.产生条件
①社会分工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2】劳动二重性
商品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
具体劳动
使用价值
个人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
抽象劳动
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货币
【3】货币的本质和5职能
1.本质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
一般等价物=社会关系
2.5职能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⑤世界货币
【4】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3.作用
积极
①②③
消极
①②③
【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中,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劳动产品归他自己占有和支配,这是私人劳动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劳动产品归他自己占有和支配,这是私人劳动
但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
他们的劳动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这是社会劳动
他们的劳动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这是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得到社会承认,转化为社会劳动
这种转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并且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基本矛盾】
这种转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并且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基本矛盾】
PS:了解商品拜物教
【6】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1.理论内容
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价值规律]
揭示了私有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实践意义
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有指导意义
3.当代对其的深化认识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7】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了解】
1.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1)原始社会
石器·生产力代表
(2)奴隶社会
阶级剥削社会
奴隶主阶级
奴隶阶级
(3)封建社会
封建地主占有生产资料
不完全占有农民(农奴)
(4)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生产力的提高↑
←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
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资本的原始积累
↓
↓
暴力手段
将生产者(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
具体通过两个途径掠夺
将生产者(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
具体通过两个途径掠夺
①掠夺土地
②掠夺财富
【2】 资本主义所有制
↓
↓
通过原始积累,资本家拥有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使得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劳动者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为商品,给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结合进行商品生产
劳动者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为商品,给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结合进行商品生产
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
【雇佣劳动关系】
隐蔽剥削
【雇佣劳动关系】
隐蔽剥削
非奴隶社会的完全占有
非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
而是基于劳动者人身自由基础上的“平等”关系
非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
而是基于劳动者人身自由基础上的“平等”关系
【3】劳动力成为商品
↓
↓
1.基本条件
(1)法律上是自由人,能够将劳动力化为商品待为出售
(2)没有生产资料,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2.特点
(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且创造的价值远大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且创造的价值远大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所决定的
维持劳动力[本人及家属]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4】货币转化为资本
↓
↓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资本首先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等物,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货币所有者[资本家]通过一定量货币购买到劳动力商品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货币所有者[资本家]获得了增殖的价值【剩余价值】,则一定量的货币就变成了资本
货币所有者[资本家]获得了增殖的价值【剩余价值】,则一定量的货币就变成了资本
2.资本定义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劳动者/生产者/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理解资本的考纲论述
资本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它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
资本首先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等物,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
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被用来作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
它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
资本首先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等物,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
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被用来作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
【5】剩余价值理论
↓
↓
1.剩余价值m
(1)剩余价值m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两部分组成
两部分组成
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
生产剩余价值m的过程
【即价值增殖的过程】
【即价值增殖的过程】
雇佣工人的劳动
①必要劳动
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工人获得的工资的价值=可变资本v)
(工人获得的工资的价值=可变资本v)
②剩余劳动
用于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n
隐蔽的剥削
隐蔽的剥削
(2)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分类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m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划分为两部分资本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m的源泉=劳动力的剩余劳动【唯一源泉】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m的源泉=劳动力的剩余劳动【唯一源泉】
(1)不变资本c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2)可变资本v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小计算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m'
m'=剩余价值/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m/v
(3) 剩余价值生产
两种基本方法
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总工作时间或强度,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相对剩余价值
总工作时间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所以资本家想尽办法使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所以资本家想尽办法使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4) 超额剩余价值
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得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降低成本
升级生产技术
改善经营管理(例如裁员广进)
(5)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先进了,本质上还是不变资本c的实物形式
是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
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仍为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是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
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仍为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实践题目复忆】
肖千
真题
肖八
其他
肖四
2.资本积累
(1)定义
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又称为剩余价值资本化
又称为剩余价值资本化
(2)转化过程
将剥削来的剩余价值扩大生产规模
来剥削更多的劳动者,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来剥削更多的劳动者,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与之相对的则是将压榨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
而生产就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而生产就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3)三种构成
技术构成○
价值构成√
有机构成△
理解【技术变化】即可
←技术不断变强
有机构成不断↑
可变资本↓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
生产者/劳动者=失业
【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
(4)影响
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根源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历史趋势】
【实践题目复忆】
肖千
真题
肖八
其他
肖四
3.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定义
(2)三个阶段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3)周转速度2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
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4)再生产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价格补偿
实物补偿
【实践题目复忆】
肖千
真题
肖八
其他
肖四
4.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1)工资
①定义
劳动力的价格
②形式
计时、计件
③趋势
不断增长(虽然少)
(2)利润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利润
【实践题目复忆】
肖千
真题
肖八
其他
肖四
剩余价值理论总结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基石]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基石]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
②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③资产阶级必将灭亡,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
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6】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
↓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
2.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本质特征
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
2.原因
表面、抽象可能由货币引起的
本质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本质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周期性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
危机是基本必经的阶段,其余不必经
危机是基本必经的阶段,其余不必经
资本主义上层建筑【4】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2】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3】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1)生产集中
(2)垄断的形成
(3)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2.发展
(1)金融
金融资本、金融寡头、金融垄断资本
(2)垄断
①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②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和作用
④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
(3)经济全球化
内容及其表现、动因、影响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主要表现、原因和实质
2.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征
3.世界大变局下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2.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征
3.世界大变局下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易混淆1】矛盾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商品经济的矛盾
1.商品经济的4内在矛盾
(1)劳动矛盾
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异质】
抽象劳动是消解劳动具体形式后所呈现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同质】
(2)价值矛盾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的有用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劳动时间矛盾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个别劳动时间是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中,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劳动产品归他自己占有和支配,这是私人劳动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劳动产品归他自己占有和支配,这是私人劳动
但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
他们的劳动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这是社会劳动
他们的劳动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这是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得到社会承认,转化为社会劳动
这种转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并且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基本矛盾】
这种转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并且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基本矛盾】
2.商品经济的1外在矛盾
商品与货币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外在矛盾
(二)社会的2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
(2)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三、科社【1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社会主义[理论]+[发展]【3】
【1】社会主义史纲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3.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4.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5.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实践
6.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7.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3.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4.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5.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实践
6.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7.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
【2】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1.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2.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1.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3.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4.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3.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4.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二)共产主义[理论]+[发展]【【2】
【4】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1.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5】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1.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发展【26分=52%】
史纲【8分=16%】【5章/15节】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6节/8线/32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中国近代史开端[1840]
【1】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2.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3.鸦片战争的爆发。
4.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5.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3.鸦片战争的爆发。
4.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5.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
2.政治控制。
3.经济掠夺。
4.文化渗透。
2.政治控制。
3.经济掠夺。
4.文化渗透。
【3】反侵略战争的斗争历程和失败原因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2.义和团运动。
3.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4.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5.民族意识的觉醒。
2.义和团运动。
3.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4.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5.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太平天国[1851-1864]
【4】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封建阶级·农民运动】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三)洋务运动[1860-1895]
【5】洋务运动的兴衰【封建阶级·地主自救】
1.洋务事业的兴办。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四)戊戌变法[1898]
【6】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资产阶级·维新改革】
1.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五)辛亥革命[1911]
【7】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军阀统治【资产阶级·武装革命】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三民主义的提出。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5.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清王朝覆灭。
6.中华民国的建立。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8.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9.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三民主义的提出。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5.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清王朝覆灭。
6.中华民国的建立。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8.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9.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六)新文化运动[1915]
【8】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思想解放】
1.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2.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4节/15线/53点】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1919-1927]【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5.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5.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3】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
1.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3.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4.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3.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4.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2线/6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性质。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2】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
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2.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
3.红军长征的胜利。
4.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战。
2.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
3.红军长征的胜利。
4.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战。
(三)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6线/23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日本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3】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建立与全民族抗战开始
1.一二九运动与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全民族抗战开始。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全民族抗战开始。
【4】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2.国民参政会的成立及工厂、学校的内迁。
3.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2.国民参政会的成立及工厂、学校的内迁。
3.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5】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5.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7.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8.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9.中共七大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5.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7.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8.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9.中共七大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6】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1945-1949]【4线/15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坚决反击。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坚决反击。
【2】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4】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3.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4.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2.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3.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4.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三、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1949-1976]【3节/5线/24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巩固政权时期【1949-1952】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2.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
3.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4.抗美援朝战争。
5.恢复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6.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除旧布新。
7.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2.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
3.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4.抗美援朝战争。
5.恢复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6.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除旧布新。
7.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1952-1956】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
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
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
2.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1956-1966-1976】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1.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3.提出一系列新方针。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6.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3.提出一系列新方针。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6.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5】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1.“大跃进”及初步纠“左”的努力。
2.国民经济调整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
3.“文化大革命”内乱及其历史教训。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
2.国民经济调整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
3.“文化大革命”内乱及其历史教训。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
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1977-1978-2012]【1节/4线/21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伟大转折和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在徘徊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3. 拨乱反正任务的基本完成。
4. 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明确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5.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6.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7. 对外开放的启动和创办经济特区。
8.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3.“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4.经受严重政治风波的考验。
5.邓小平南方谈话。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3.“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4.经受严重政治风波的考验。
5.邓小平南方谈话。
【3】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的确立。
2.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和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4.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和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4.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4】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部署和改革开放的深化。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部署和改革开放的深化。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至今]【1节/3线/18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习近平同志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确立。
3.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4.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6.全面加强国家安全。
2.习近平同志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确立。
3.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4.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6.全面加强国家安全。
【2】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2.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3.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4.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5.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6.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3.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4.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5.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6.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2.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3.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4.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5.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6.党的二十大召开。
7.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8.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3.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5.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6.党的二十大召开。
7.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8.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中特【4分=8%】【3章/9节】
一、导论【3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毛中特导论【1线/4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二)毛思想导论【3线/7点】
【2】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中特理论体系导论【2线/7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二、毛思想理论【3节】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线/7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3线/6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依据。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的理论成果【2线/6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初步探索的意义。
2.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2.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三、中特理论【3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邓小平理论【3线/11点】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精髓。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党的建设理论。
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党的建设理论。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线/11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6.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6.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科学发展观【3线/9点】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接续发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新思想【14分=28%】【3章/3*5节】
零、新思想导论【1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5.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6.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5.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6.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基本问题(车)【5节】
(一)方向→道路→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线/10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3.坚定道路自信
4.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3.坚定道路自信
4.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3.新时代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3.新时代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2.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前进
2.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前进
(二)目标:民族复兴【3线/10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正确道路
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
1.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2.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3.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1.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2.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3.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1.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
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团结奋斗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
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团结奋斗
(三)司机:党【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加强党的全而领导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加强党的全而领导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2】坚持党对—切工作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3.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3.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1.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2.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
3.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2.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
3.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四)底盘:人民【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1.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2.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3.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2.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3.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2】坚持人民至上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2.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2.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3】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2.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3.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3.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五)动力:改革开放【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招
1.改革开放是我们前进的重要法宝
2.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2.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2】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开放
1.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正确方法论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正确方法论
【3】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1.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2.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3.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3.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二、总体布局(五位一体)【5节】
(一)经济:富强【8线/25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1.我国进人新发展阶段
2.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2.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2.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2.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3.大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2.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3.大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大战略性支撑
1.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
2.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2.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6】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7】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1.科技强则国家强
2.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8】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1.培养入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2.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2.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二)政治:民主【7线/21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
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
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1.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2.全面发展协商民主
3.积极发展基层民主
2.全面发展协商民主
3.积极发展基层民主
【4】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战线
1.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加强和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加强和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2.全面依法治国的唯一正确道路
3.统筹处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
2.全面依法治国的唯一正确道路
3.统筹处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2.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3.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2.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3.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7】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目标
2.法治中国建设的工作布局
3.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2.法治中国建设的工作布局
3.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三)文化:文明【4线/12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1.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2.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3.积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2.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3.积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1.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3.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2.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3.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4】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1.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2.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四)社会:和谐【3线/10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1.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
2.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坚持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2.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坚持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2】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1.完善分配制度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3】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3.加强城乡社区治理
2.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3.加强城乡社区治理
(五)生态:美丽【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生态兴则文明兴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2】建设美丽中国
1.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3.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2.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3.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3】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1.保护人类共同家园
2.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3.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2.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3.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三、内外条件(车)【5节】
(一)车外壳:国家安全【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2.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遵循
3.新时代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2.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遵循
3.新时代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2】构建统筹各领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
1.统筹发展和安全
2.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3.维护重点领城国家安全
2.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3.维护重点领城国家安全
【3】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1.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3.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2.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3.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二)车框架:国防军队【3线/8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1.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强后盾
2.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2.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2】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1.建设强大军队是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
2.强军目标的科学内涵
3.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2.强军目标的科学内涵
3.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3】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2.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
3.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2.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
3.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三)副驾驶座:祖国统一【3线/9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1.“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
2.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3.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2.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3.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2】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
2.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3.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3.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3】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3.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2.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3.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四)后排座椅:中国外交【3线/10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新时代中国外交在大变局中开创新局
1.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
3.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2.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
3.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2】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3.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4.坚持外交为民
2.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3.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4.坚持外交为民
【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重要依托
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重要依托
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五)安全带:从严治党【4线/14点】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1.打铁必须自身硬
2.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3.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
2.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3.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
【2】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党的建设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2.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3.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4.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5.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2.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3.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4.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5.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3】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1.腐败是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
2.坚持标本兼治开展反腐败斗争
3.反腐败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2.坚持标本兼治开展反腐败斗争
3.反腐败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4】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2.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3.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2.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3.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思道法【5分=10%】【3章/6节】
零、绪论【3线】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一、思想修养【3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人生观【3线/9点】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2】正确的人生观
1.高尚的人生追求。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2.反对错误人生观。
3.成就出彩人生。
2.反对错误人生观。
3.成就出彩人生。
(二)理想信念【3线/8点】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1.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2】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1.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2.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3.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3.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三)中国精神【3线/11点】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1.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4.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4.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2.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3.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2.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3.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二、道德修养【2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一)价值观【3线/8点】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1.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2.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3.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2.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3.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3】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扣好人生的扣子。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二)道德要求【3线/10点】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2.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2.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3.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2.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3.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3】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遵守社会公德。
2.恪守职业道德。
3.弘扬家庭美德。
4.锤炼个人品德。
2.恪守职业道德。
3.弘扬家庭美德。
4.锤炼个人品德。
三、法治修养【1节】
【实践题目复忆】
【理论知识复忆】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法律的含义。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建设法治中国。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建设法治中国。
【3】维护宪法权威
1.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2. 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3.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4】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2.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3.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2.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3.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错题
分析题
肖四逻辑串讲
肖四逻辑串讲
肖一
3天
第一天:陌生→了解
第二天:了解→熟悉
第三天:熟悉→复现
肖二
3天
第一天:陌生→了解
第二天:了解→熟悉
第三天:熟悉→复现
肖三
3天
第一天:陌生→了解
第二天:了解→熟悉
第三天:熟悉→复现
肖四
3天
第一天:陌生→了解
第二天:了解→熟悉
第三天:熟悉→复现
最后2天以专项为单位:反复【复现】
同学们
如果复习时间紧张
在熟悉进步本框架
重点掌握【应试技巧】后
其余内容通过直接"做题"来反推命题的考点=关键词/句[标签]
从而学以致用、专注应试的高效备考
【能帮一把是一把,能救一个救一个】
如果复习时间紧张
在熟悉进步本框架
重点掌握【应试技巧】后
其余内容通过直接"做题"来反推命题的考点=关键词/句[标签]
从而学以致用、专注应试的高效备考
【能帮一把是一把,能救一个救一个】
为人民服务=浩然鸽原创
哔哩哔哩独家公益分享
【禁止二传修改商用】
哔哩哔哩独家公益分享
【禁止二传修改商用】
【1】考研政治政治救命课
冲刺上岸
哔哩哔哩独家@浩然鸽
冲刺上岸
哔哩哔哩独家@浩然鸽
1.是什么?
是全国统考的【公共课】
[同一张考研政治卷子]
[同一张考研政治卷子]
考试平均分不能过低[政治任务]
如何让各个专业、各个学校的同学都能【过线】
如何让各个专业、各个学校的同学都能【过线】
规律性的命题【命题惯性】
【上限下限明确】
下限最低50分+
绝大多数同学对汉语肯定比英语熟悉
只要你想上岸,不存在政治不过线
[严谨注释:除非选择题答题卡没分等]
只要你想上岸,不存在政治不过线
[严谨注释:除非选择题答题卡没分等]
上限最高90分+
不存在因为政治高分破格录取的考研考生!
2.为什么?
为什么考研政治
平均分不过60?
平均分不过60?
(1)主要矛盾:选择题
现象
选择题正确率得分不高
【20分+-,35分+-,40分+】三个阶段
尤其是多选题导致的正确率不高
【20分+-,35分+-,40分+】三个阶段
尤其是多选题导致的正确率不高
分析
宏观
①考研政治考试的真题的题干与选项表述与课本考纲一样吗?
不一样
转化语言表述
结合时政表述
教考分离
我们学的是理论
而考试考察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考试考察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出题人是考察同学们死记硬背的记忆力吗?
不是,连史纲也是弱化了记忆的部分(具体的时间、事件、人物、地点、内容)
更多是通过党的具体历史实践来理解党的抽象政治理论[给毛中特、新思想打基础]
[不理解+不做题是培养不出题感=命题手法、干扰选项]
更多是通过党的具体历史实践来理解党的抽象政治理论[给毛中特、新思想打基础]
[不理解+不做题是培养不出题感=命题手法、干扰选项]
③出题人是想考察什么?
出题人通过选择题分析题都在考察:同学们的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观
有很多上岸的学长说:
真题的题目与内容是和当年时政的紧密结合,所以学习的参考价值不大,不用做!
去做像真题的习题、模拟卷,这样既能押到题目和原理,又能节约时间和精力
可谓是考研政治的应试秘籍
真题的题目与内容是和当年时政的紧密结合,所以学习的参考价值不大,不用做!
去做像真题的习题、模拟卷,这样既能押到题目和原理,又能节约时间和精力
可谓是考研政治的
【匪夷所思】
我是旗帜鲜明反对的
想要在25考研考场上做政治真题套卷得分
却在复习备考中不做往年真题
我是旗帜鲜明反对的
想要在25考研考场上做政治真题套卷得分
却在复习备考中不做往年真题
(1)正面驳斥
①真题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命题惯性】
真题=命题手法(遣词造句、干扰选项)+理论知识(教材考纲、当年时政)
命题手法=命题套路=挖坑方式=干扰选项重复考
命题手法=命题套路=挖坑方式=干扰选项重复考
核心考点重复考
干扰选项重复考
②锻炼出政治选择题应试的直接经验【题感】
【在不知道考点具体内容,通过审题来结合应试技巧与常识推理选出答案的能力】
真题对考点的论述
①在课本考纲中的论述并不相同【陌生】
②在结合时政考察时也可能从未见过【陌生】
而正是如此才考察学生对命题手法的熟悉敏感性→考生考研政治【应试】的能力
————————————————————————————————————
【在不知道考点具体内容,通过审题来结合应试技巧与常识推理选出答案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有且只能通过真题来练习和提升
选择技巧课只是他人给您的间接经验,如果您不能实践内化掌握
在考场面临陌生、限时、高压的环境下就不能灵活应用,也就不能应试得分
真题对考点的论述
①在课本考纲中的论述并不相同【陌生】
②在结合时政考察时也可能从未见过【陌生】
而正是如此才考察学生对命题手法的熟悉敏感性→考生考研政治【应试】的能力
————————————————————————————————————
【在不知道考点具体内容,通过审题来结合应试技巧与常识推理选出答案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有且只能通过真题来练习和提升
选择技巧课只是他人给您的间接经验,如果您不能实践内化掌握
在考场面临陌生、限时、高压的环境下就不能灵活应用,也就不能应试得分
浩然鸽选择题满分解题程序·三步走
马原
2024年T3
2024年T19/马哲唯物史观冷门新题
史纲
2024年T13
(1)坚定党与人民的政治立场
(2)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主次分明的审题分析能力
(4)结合常识的逻辑判断能力
(2)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主次分明的审题分析能力
(4)结合常识的逻辑判断能力
2024年T27
毛思想+邓理论
2024年T5
2024年T22
新思想
2024年T8/新思想结合时政
2022年T8/新思想结合时政
2024年T25/新思想结合时政
2024年T26/新思想结合时政
时政
T15
定位
国内时政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
解析
D
技巧=联系=选项与选项之间·层次维度差异
T16
定位
国际时政
纯技巧排除法
解析
D
技巧+常识=联系=选项内部=表述错误
T32
定位
【冷门·不知道】学习新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解析
全
纯技巧+常识=命题提示
不知道时政内容,一样可以靠技巧做对
T33
定位
【重要时政】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和谈
解析
ACD
技巧+多选原则《疑罪从无》
不知道时政内容,一样可以靠技巧做对
思道法
2024年思道法唯一的单选
看似送分,实则暗藏杀机
看似送分,实则暗藏杀机
2024年30T·纯审题送分
③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查缺】
(2)反面驳斥
如果政治的往年真题没参考价值,每年的英语也是通过当年的时政外刊进行命题!
为什么还需要学往年的英语真题,您是记文章内容+选项还是学命题手法+底层逻辑?
【英语备考让您不学真题,您会说他真是个大聪明蛋,真为我好?】
【政治备考让您不学真题,您会说他真是个小机灵鬼,真为我好!】
家人们,这真替我省时间啊,千万别做真题[不是XD]
为什么还需要学往年的英语真题,您是记文章内容+选项还是学命题手法+底层逻辑?
【英语备考让您不学真题,您会说他真是个大聪明蛋,真为我好?】
【政治备考让您不学真题,您会说他真是个小机灵鬼,真为我好!】
总结
对考点知识进行真题训练:可以
①熟悉命题手法*提高命题考点的敏感性、②内化应试技巧、③查漏补缺理论知识
即锻炼同学们的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考点知识进行真题训练是为了在考场上又快又准的做对题目!
而这并不能通过习题、模拟题等很像真题的题目来锻炼
只有面对真题,才能掌握真题
①熟悉命题手法*提高命题考点的敏感性、②内化应试技巧、③查漏补缺理论知识
即锻炼同学们的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考点知识进行真题训练是为了在考场上又快又准的做对题目!
而这并不能通过习题、模拟题等很像真题的题目来锻炼
只有面对真题,才能掌握真题
20分左右=精力投入过低导致的=理论知识薄弱不成体系+应试训练少且无点拨
35分左右=精力投入适中=理论知识扎实成体系+应试训练量变未达到质变且无点拨
40分左右=精力投入过多/适中=理论知识扎实成体系+有应试训练且量变质变或有点拨
(2)次要矛盾:分析题
现象
肖老四套卷,押题押到爆,精准爆破
背肖四的同学考场奋笔疾书,感觉良好
分析
分析押题=全国唯一考生肖老的带飞
如何背?不是关键
如何用!才能高分
如何用!才能高分
阅卷标准对考生的要求
[①卷面排版·规范整齐、②书写工整·干净整洁]
[③答案要点·全面准确、④逻辑结构·清晰明了]
[⑤紧密结合材料·反复点题主旨、⑥语言表达·规范明了]
[①卷面排版·规范整齐、②书写工整·干净整洁]
[③答案要点·全面准确、④逻辑结构·清晰明了]
[⑤紧密结合材料·反复点题主旨、⑥语言表达·规范明了]
物理外设怒提五分卷面分
考研政治分析论述题答题纸为纯白纸
物理外设保底提升卷面排版分5分=1分*5
专业课同上
物理外设保底提升卷面排版分5分=1分*5
专业课同上
【考研线尺·挂线四边免画格尺】12.5¥
(10mm是考研英语作文的行间距)
看到这已经值2个硬币了(嘿嘿)
(10mm是考研英语作文的行间距)
看到这已经值2个硬币了(嘿嘿)
分析能力如何提升=如何用辩证满足阅卷标准
考前点拨
【对症下药,适用实用】见
【分析题解题技巧】中【解题程序·目的明确】
哔哩哔哩关注@浩然鸽,原创独家
【考研政治最强应试技巧】
【大道至简=适用+实用=易掌握=应试上大分】
【分析题解题技巧】中【解题程序·目的明确】
哔哩哔哩关注@浩然鸽,原创独家
【考研政治最强应试技巧】
【大道至简=适用+实用=易掌握=应试上大分】
①看课[陌生→了解]
应试技巧课·短小精悍
②实践[了解→熟悉]
往年真题+肖老肖四
③复现[熟悉→掌握]
通过刻意复现来内化技巧
【肖四分析题带背】
哔哩哔哩关注@浩然鸽,原创独家
【大道至简=适用+实用=易掌握=应试上大分】
哔哩哔哩关注@浩然鸽,原创独家
【大道至简=适用+实用=易掌握=应试上大分】
(1)点明原理
考纲的
(2)梳理逻辑
肖老的
(3)实践应用
自己的
3.怎么做?
12月肖四到手前
【1】应试点拨【选择题+分析题】
【大道至简,适用实用】
如何提升?
了解命题规律、形成解题程序
通过多年实践归纳总结于
【考研政治最强应试技巧】
哔哩哔哩关注@浩然鸽,原创独家
【大道至简=适用+实用=易掌握=应试上大分】
如何提升?
了解命题规律、形成解题程序
通过多年实践归纳总结于
【考研政治最强应试技巧】
哔哩哔哩关注@浩然鸽,原创独家
【大道至简=适用+实用=易掌握=应试上大分】
①看课[陌生→了解]
应试技巧课·短小精悍
②做题[了解→熟悉]
往年真题+肖老模拟卷
③复忆[熟悉→掌握]
通过刻意复忆来内化技巧
【2】真题套卷【实操示范+专项总结】
哔哩哔哩关注@浩然鸽,原创独家
【真题套卷=实操[内化技巧]+专项[查漏补缺]】
【真题套卷高分选手实操录像+真题套卷专项复盘复忆=应试上大分】
【真题套卷=实操[内化技巧]+专项[查漏补缺]】
【真题套卷高分选手实操录像+真题套卷专项复盘复忆=应试上大分】
2024
套卷
单选
T1
定位
常识送分
毛中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思想-【2】两个结合
新思想-【2】两个结合
【结合时政:两个结合的新表述】
2023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这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根脉的重要性。
解析
A
T2
定位
马哲·辩证法·【7】五对范畴=【必然与偶然】
纯常识送分
解析
C
T3
定位
马哲·认识论·【1】实践的=【5作用】
(基来动检力/寄来的简历)
解析
D
T4
定位
科社=【4】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不具体,仅方向原则特征)
解析
D
T5
定位
【1957时间提示】初级建设阶段
毛
【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史纲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1.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3.提出一系列新方针。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6.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3.提出一系列新方针。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6.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解析
A
T6
定位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中特-邓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精髓。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史纲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3.“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4.经受严重政治风波的考验。
5.邓小平南方谈话。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3.“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4.经受严重政治风波的考验。
5.邓小平南方谈话。
解析
A
T7
定位
新思想结合时政考·枫桥经验60周年(四)和谐:社会
【3】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3.城乡社区治理
解析
B
T8
定位
新思想结合时政考·(二)=经济【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乡村振兴
解析
C
T9
定位
新思想=(二)民主政治【4】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战线=2.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解析
B
T10
定位
史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B
T11
定位
史纲[时间提示]=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解析
A
T12
定位
史纲[时间提示]=抗日战争
解析
C
T13
定位
史纲[时间提示]·解放建国前党的建设·超纲
超纲考点
技巧:常识关键词+排除法
技巧:常识关键词+排除法
解析
B
T14
定位
法治【根本、关键】
党、人民
解析
C
T15
定位
国内时政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
解析
D
技巧=联系=选项与选项之间·层次维度差异
T16
定位
国际时政
纯技巧排除法
解析
D
技巧+常识=联系=选项内部=表述错误
多选
T17
定位
马哲·(三)认识论=【4】价值与真理的关系
送分题
解析
ABD
T18
定位
马哲·唯物论+认识论
反选排除
这题容易把A给排除了,需要对唯物论的物质与意识有深度的理解【故难题】
B一眼错,排除
CD都是价值的论述,正确且符合相关性题意
正选理解
【理解】
【A】马哲·唯物论·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物质第一性原理
【3】意识=1.定义且与物质的关系+【2】[物质]
【A】马哲·唯物论·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物质第一性原理
【3】意识=1.定义且与物质的关系+【2】[物质]
1.从意识起源理解意识的本质定义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 —— 人脑的生成,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的意识内容日益丰富
(1)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 —— 人脑的生成,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的意识内容日益丰富
2.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但是,仅有大脑这个物质基础还不能产生意识。因为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人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各种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这些物质的东西通过感觉器官进入人脑,就像原材料进入加工厂一样。
进入人脑的物质信息不是简单地被复制,而是经过人脑的加工改造。
因为人脑具有主观能动性,它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抽象、概括等加工过程。
但是,仅有大脑这个物质基础还不能产生意识。因为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人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各种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这些物质的东西通过感觉器官进入人脑,就像原材料进入加工厂一样。
进入人脑的物质信息不是简单地被复制,而是经过人脑的加工改造。
因为人脑具有主观能动性,它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抽象、概括等加工过程。
3.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物质第一性原理
能动反映+物质第一性
马哲·认识论·【4】价值=1.定义与特性
(2)特性
可多助力
客多主历
客多主历
客观性
多维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解析
ACD
T19
定位
马哲·(四)唯物史观=【5】文明·多样性
常识排除法
解析
AC
T20
定位
政经·(一)资本主义本质+规律·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1】商品经济的历史条件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定义
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不为交换
商品经济
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简单商品经济
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①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私有制
①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私有制
2.产生条件
①社会分工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生产资料私有制】
【实践题目复忆】
肖千
真题
肖八
其他
肖四
解析
BC
T21
定位
政经·(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全球化
解析
ABD
T22
定位
毛·(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解析
BCD
T23
定位
新思想结合时政考·(二)=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25时政]
解析
全
T24
定位
新思想结合时政考·(二)=经济【5】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解析
全
T25
定位
新思想结合时政考·(二)=经济【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
ABC
T26
定位
新思想结合时政考·(二)=经济【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解析
ABD
T27
定位
史纲·大革命时期
解析
ABD
T28
定位
史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新方针【标签】
解析
ACD
T29
定位
毛→新思想结合时政考·(三)从严治党=自我革命|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
解析
ABD
T30
定位
道德结合时政考(二)道德要求【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解析
ABC
T31
定位
思想+法治结合时政考(三)中国精神=【2】爱国主义与法治结合
解析
全
T32
定位
【冷门·不知道】学习新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解析
全
纯技巧+常识=命题提示
不知道时政内容,一样可以靠技巧做对
T33
定位
【重要时政】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和谈
解析
ACD
技巧+多选原则《疑罪从无》
不知道时政内容,一样可以靠技巧做对
【3】肖八套卷【实操示范=1~2套】
【4】时政补强[专项+模拟题]
哔哩哔哩关注@浩然鸽,原创独家
【时政专项·结合模拟卷应试学习】
【时政专项整理+主流模拟卷结合时政押题=应试上大分】
【时政专项·结合模拟卷应试学习】
【时政专项整理+主流模拟卷结合时政押题=应试上大分】
为人民服务=浩然鸽原创
哔哩哔哩独家公益分享
【禁止二传修改商用】
哔哩哔哩独家公益分享
【禁止二传修改商用】
12月肖四到手后
【5】肖四套卷【实操示范+专项整理】
哔哩哔哩关注@浩然鸽,原创独家
【肖四套卷=实操[内化技巧]+专项[查漏补缺]】
【肖四套卷高分选手实操录像+套卷专项复盘复忆=应试上大分】
【肖四套卷=实操[内化技巧]+专项[查漏补缺]】
【肖四套卷高分选手实操录像+套卷专项复盘复忆=应试上大分】
为人民服务=浩然鸽原创
哔哩哔哩独家公益分享
【禁止二传修改商用】
哔哩哔哩独家公益分享
【禁止二传修改商用】
【6】肖四分析串讲点拨
(1)点明原理
考纲的
(2)梳理逻辑
肖老的
(3)实践应用
自己的
尾言
时间紧迫,精力有限
刷的每一道题,都应复忆一串的知识点
每一道题无论对错,都会成为你的养分
供你在考场上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刷的每一道题,都应复忆一串的知识点
每一道题无论对错,都会成为你的养分
供你在考场上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做题时
注重思路而非答案
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注重能力而非技巧
注重思路而非答案
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注重能力而非技巧
【了解命题规律、形成解题程序】=应试上大分
祝同学们都能考出心仪的分数!
祝同学们都能考出心仪的分数!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