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培训:让培训体系与人才战略共舞(1-6)
2024-11-29 11:29:3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重新定义培训:让培训体系与人才战略共舞(何欣)】本书所有思路及实践工具均脱胎于作者在万达、华润、碧桂园、平安、家乐福五家世界500强担任企业大学校长、职能部门总经理、首席学习官的职业经历,以强大的标杆企业培训体系打造实践,启迪本企业人才培养、培训管理思路,落地解决建设问题。本书内容涵盖培训体系规划、需求定位、价值呈现、讲师建设、行动学习、场景化教学、客户运营等诸多经典培训管理场景,包括50张以上的工具图表,对国内企业基于业务挑战、战略性人才培养任务下的培训体系建构、成果打造、提升人力资源与业务单位的协同帮助巨大。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推荐序
所有人才工作的基本前提,都是助推业务战略落地及指标达成。
人才战略的根基是业务战略。
自序
什么是人才供应链?
主要答案可归结为4个方向:战略方向对不对、指标如何能达成、有没有人、人是否好用。
HR与业务部门有效联动的五大方式
第一章 人才领航:对人才战略与人才供应链的基本思路
前序:人才战略
前提:企业决策层(即管理团队)是人才战略的“天花板”。
软硬结合的两大抓手:组织能力与工作流程
第一节:HR基于人才战略的定位思考:人力资源的三大“原罪”(全员需求调研的“532模型”)
迈向未来的人才发展战略的三个关键词
万能的救世主:人力资源工作是以人为核心,以业务为动力的;人才供应链,就是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
“密联业务”的幻觉
员工满意度陷阱:向上看,高层决定事情的方向,中层决定事情的内容,基层的建议作形式上的补充。(全员需求调研的“532模型”)
第二节:人才供应链的数量和质量是人才战略的关键
三大供应链工具
填补人才缺口的方法,通常是“招聘+培养”,两者往往各占50%或根据实际微调。处在中间的“借用”手段,往往是企业发生阶段性缺人的时候发生的补充行为,分为外部(第三方)和内部(成熟部门人员借调)两种方式。
人才出栏率
人才培养工作是人才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培养项目可以分为数量级和质量级。
数量级的培养项目(人才梯队培养),目的是快速补充业务战略所需的人才。
质量级的培养项目(入职培养、新晋升培养、在职的战训、专业问题的研修班等),目的是通过提升在职人员的作战能力,助推绩效的达成。
问题解决数:针对学员在课堂当中的Q&A、能量集市、与老师的线上线下互动环节中解决的个人业务问题,进行统计,汇编成册后推广以便于更多学员学习;
组织改善率:针对每个学员在对应主题学习中提出的关于本项目管控、工艺、流程等方面改善的建议,提交给他的直接领导来打分;
第三节:人才战略还要锁定“关键岗位”,建设“培养基地”
关键岗位:管理的“精益性,只能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到和战略强相关的人才和岗位上去,关键岗位可以分为“关键管理岗位”和“核心专业岗位”两大类。
三个维度:人才培养基地涵盖三个维度:战略、运营以及员工成长。
在战略端,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是“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既要考虑当下人才培养的任务,也要考虑老板未来战略布局(区域、产品线等)变化带来的新的人才培养需求。
在运营端,人才基地的培养作用是“提升业务部门为完成指标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包括运营管理和专业技能)”,这恰恰是业务管理者、中层管理干部的痛点。
在员工成长端,人才基地的培养作用是“为员工执行战略和达成业绩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与平台”。一个组织的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放到员工端的资源,更应该与战略、业务强相关,而不是盲目地满足员工不同类型的个性化需求。
两个密联:管理者承诺,员工发展
管理者承诺:卷入培训对象上级,甚至更高层(敬畏心)
员工发展:人才培养的活动必须在对员工发展中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才能使培训成为一种必要(进取心)
第四节:人才战略需要回答的五大问题和基本过程
人才战略的根基是业务战略,我们对人才战略的工作分解,需要思考五大问题
TTSC:从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出发,到建立满足需求的人才标准,再到建设一条可持续供应的“生产线”(即人才供应链),最后将这个环节固化为公司的人才管理制度与流程。
三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流程化,流程的问题客户化。
第五节:人才战略关键技能罗盘:人力资源从外到内的整体思考
维度一:市场趋势,包括行业发展、竞争对手、政策变化
维度二:公司战略:“选跑道、选选手、选KPI”
人才管理能力(外延技能),如人才盘点、保留、培养、关键岗位建设等。关于人才培养、关键岗位建设等其他重要内容
内涵技能,也可以理解为内环境,包括企业文化和激活组织这两个要素。
第二章:人才引爆点:关键岗位打造五步法
抓住关键人才、培养好关键人才。
第一节:界定(关键岗位?)
关键岗位,是指直接影响组织发展及绩效达成的、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的管理类及业务类岗位的总和。
规模产出、质量控制、注重效益
第二节:供给
高层管理干部供给原则:短期强化外部挖猎,长期稳固内部供给
行业挖猎:顶尖人才的离职动因公式:期望内的回报-意外的失望=较高的离职动因
内部绩优:有人才梯队,领导力=素质×绩效
跨行业搜寻:后台管控人员&新业态领导
中层管理干部供给原则:强化内部供给为主,外部供给补位为辅
方式:训战结合
适应企业文化、流程的业务人才;对职能管控有充分理解的板块负责人;对公司事业坚定不移的潜力人才
第三节:识别
空间维度:胜任力模型/任职标准
招聘:建立针对每项素质的结构化面试题。
培训:建立相匹配的培训课程资源体系。
自学:建立相匹配的自学阅读书籍体系(可做拆书会、社群学习等)。
实践:建立相匹配的个人行动/在职实践指引体系。(可嵌入PDP个人成长计划、师傅指导计划中)
时间维度:如果把不适合某个阶段的管理者放到该阶段,那么必然会造成人才的主动变成被动流失。
第四节:培养
两个密联
四看
三化:客户化运营、项目化运作、专业化生存。
第五节:评价
“前后对策”应该是同样的题目,才能验证学员经过学习之后在测评中体现的变化。(逻辑重组)
基于场景
三堂会审
第三章 :谁是真的用户:跳出培训规划及需求设计的“天坑”
分流而治
532需求分析模型
工作逆转法:基层抽取新老员工、绩优绩差员工,做对比
痛点与需求的不对等:针对中层(找问题的根因,而不是根据表象来设计)
高层:汇报式调研
组织战略推演法:由业务战略推导到人才挑战,再由人才挑战推导到人才培养,再由人才培养推导到培训体系。
第四章 选、育、用、留:打造内部讲师平台生态圈
第一节:选:谁来做,做什么
讲师分级(主要为业务线“老师傅”)
VIP讲师(公司的管理团队成员)
学员讲师
三个渠道区别
第二节:育:怎么做,什么要求
“第四道”理论
学习文化建设
训前督导
“密联员工发展”的方法(任职资格体系)
”教学相长“
传统TTT的方式
基于成人教学风格的“教学四步法”(训战结合 — 案例学习+研讨答疑)
两种方法的区别
第三节:用:日常激活,动力激励
列出培训计划,提前安排讲师时间
讲师资源库及讲师经纪人制度
讲师活动
课酬及课程开发激励
讲师的评奖
示例
绩效指标类推动
互联网手段增强讲师的归属感
管理层驱动
第四节:留:讲师池动态管理
第五章 源、点、线、面:基于客户的培训项目运营手册
聚焦业务的培训项目运营管理逻辑
第一节:前端手册:培训项目需求管理及立项(源)
客户经营五要素
客户经营表(上半部分)——梳理客户痛点及培训工作定位
客户经营五要素
客户调研
产品定制
客户营销
客户服务
持续改进
客户经营表(下半部分)——围绕客户经营五要素开展工作
客户对接表
客户日常对接表——沟通渠道及执行动作
沟通层级对等
培训密联业务
需求立项表P1——从组织能力挑战到培训举措(示例)
需求立项表P2——从培训举措到项目立项(示例)
第二节:中端手册:培训项目设计及交付(点+线)
项目运作四要素
示例
交付对接
运营创新
第三节:后端手册:项目效果、教学复盘、能力提升(面)
四个聚焦 — 项目复盘
效果落地(数量+质量)
前后打分
第六章 有用:从数量、质量双维度看人才培养的效果
第一节:对四级评估的应用级建议
“柯氏四级评估”各级优劣势分析
培训效果评估时机
关键点:
“学员反应”主观因素较多,要多方面综合考虑
“培训效果评估表”要分开课程及讲师
课程
讲师
学员
“学习效果”不一定要以考试来作为考核手段
“行为改变”可从直属领导反馈中获取
IDP个人发展计划(岗位价值分析、基于SMART的个人发展计划)
“绩效提升”不是所有培训都适用:主要专业技能课程类使用
第二节:“人才出栏率”:从人才供应链数量角度思考培训的价值
管理者的两项任务
人才出栏率
三堂会审
第三节:从“满意度”到“有用度”:从人才供应链质量角度思考培训的价值
满意度旋涡
有用度
问题解决数
以问题始,以答案终
组织改善率
第七章(思维导图过长,在下一文件中体现)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