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却有专长:绪论,按诊,八纲,病性,脏腑辨证
2024-12-18 11:28:3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医师承却有专长蓝皮书总结,绪论,按诊,八纲,病性,脏腑辨证。用于师承,助理,执业等考试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
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按诊
按肌肤
按肌肤,指触摸某些部位的肌肤,通过肌肤的寒热、润燥、滑涩、疼痛、肿胀、疮疡等不同情况的反映,来分析疾病的寒热虚实及气血阴阳盛衰的诊断方法。
1.诊寒热
肌肤寒冷,或伴体温偏低者,为阳气衰少,属阳虚证。
肌肤灼热,或伴体温升高者,为阳气亢盛,属实热证。
局部病变,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者,为阴证;皮肤灼热而红肿疼痛者,为阳证。
肌肤厥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者,为亡阳之征象。
汗出如油而四肢肌肤尚温,脉躁疾无力者,为亡阴之征。
身灼热而肢厥,为阳热壅盛,格拒于外所致,属真热假寒证。
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为热在表。
肌肤初摸时并不感觉很热,但按摸稍久后即感灼手者,称为身热不扬,主湿热蕴结证。
肌肤灼热,或伴体温升高者,为阳气亢盛,属实热证。
局部病变,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者,为阴证;皮肤灼热而红肿疼痛者,为阳证。
肌肤厥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者,为亡阳之征象。
汗出如油而四肢肌肤尚温,脉躁疾无力者,为亡阴之征。
身灼热而肢厥,为阳热壅盛,格拒于外所致,属真热假寒证。
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为热在表。
肌肤初摸时并不感觉很热,但按摸稍久后即感灼手者,称为身热不扬,主湿热蕴结证。
2.诊润燥滑涩
触摸皮肤的滑润和燥涩,可以了解汗出与否及气血津液的盈亏情况。
3.诊疼痛
触摸肌肤疼痛的程度,可以分辨疾病的虚实。
肌肤濡软,按之痛减者,为虚证。肌肤硬痛拒按者,为实证。
4.诊肿胀
用重手按压肌肤肿胀部位,以辨别水肿和气肿
肿胀处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为水肿。
肿胀处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为气肿。
肿胀处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为水肿。
肿胀处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为气肿。
诊疮疡
触按疮疡局部的凉热、软硬,来判断证之阴阳寒热。
疮疡处肿硬不热者,属寒证。肿处烙手而压痛者,属热证。
疮疡根盘平塌漫肿者,属虚证。疮疡根盘收束而隆起者,属实证。
疮疡处坚硬多无脓,边硬顶软的已成脓。
按腹部
诊疼痛
腹痛喜按,按之痛减,腹壁柔软者,为虚证。腹痛拒按,按之痛甚,腹部硬满者,为实证。
腹局部肿胀拒按,多为内痈;按之疼痛,固定不移,为内有瘀血;按之胀痛,病处按此连彼者,为气滞气闭。
腹局部肿胀拒按,多为内痈;按之疼痛,固定不移,为内有瘀血;按之胀痛,病处按此连彼者,为气滞气闭。
诊胀满
腹部按之手下饱满充实而有弹性、有压痛者,为实满。
腹部虽然膨满,但按之手下虚软而缺乏弹性,无压痛者,属虚满。
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者,称为鼓胀。
鼓胀在鉴别为水臌或气臌时,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按诊。具体方法是:两手分置于腹部两侧相对位置,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若有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者,为水臌;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无波动感,以手叩击如击鼓之膨膨然者,为气臌。
腹部虽然膨满,但按之手下虚软而缺乏弹性,无压痛者,属虚满。
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者,称为鼓胀。
鼓胀在鉴别为水臌或气臌时,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按诊。具体方法是:两手分置于腹部两侧相对位置,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若有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者,为水臌;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无波动感,以手叩击如击鼓之膨膨然者,为气臌。
诊积聚
肿块推之不移,肿块痛有定处者,为癥积,病属血分。
肿块推之可移,或痛无定处,聚散不定者,为瘕聚,病属气分
按虚里
概念
虚里即心尖搏动处。按虚里,指通过手掌或指腹平抚于虚里部位,了解其有无搏动、搏动部位及范围、搏动强度和节律、频率、聚散等,以推断宗气之强弱、疾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的诊断方法。
正常征象
虚里按之搏动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节律清晰一致,一息四五至,是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的正常征象。
病理征象
按之动而微弱者,是宗气内虚之征,或为饮停心包之支饮。
按之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是心阳不足之征。
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是心肺气绝之征,证属危候。
按之搏动数急,时有一止者,为宗气不守之征。
虚里动髙,聚而不散,为热甚,多见于外感热病、小儿食滞、痘疹将发之时。
八纲
概述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病位的浅深——表里
病邪的性质——寒热
邪正的盛衰——虚实
病证的类别——阴阳
病邪的性质——寒热
邪正的盛衰——虚实
病证的类别——阴阳
表里
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
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概而言之,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子主题
寒热
1.寒证的临床表现 寒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迟等。
2.热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虚实
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阴阳
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阴证范畴。
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均属阳证范畴。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证候相兼与错杂
1.证候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
2.证候错杂指疾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证候真假
寒热真假
1)真热假寒证 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烦渴饮冷、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等实热证的表现。同时出现四肢凉甚至厥冷、脉沉迟等类似阴证的假寒现象;常有热深厥亦深的特点,故可称作热极肢厥证,古代亦有称阳盛格阴证者。
2)真寒假热 指 “寒极似热”证候。其临床表现有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冷;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志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舌淡,苔白。
真寒假热的实际是阳虚阴盛而阳气浮越,故又称虚阳浮越证,古代亦有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者。
真寒假热的实际是阳虚阴盛而阳气浮越,故又称虚阳浮越证,古代亦有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者。
寒热真假的鉴别:
辨别寒热证候的真假,应以表现于内部、中心的症状为准、为真,肢末、外部的症状是现象,可能为假象,故胸腹的冷热是辨别寒热真假的关键,胸腹灼热者为热证,胸腹部冷而不灼热者为寒证。
辨别寒热证候的真假,应以表现于内部、中心的症状为准、为真,肢末、外部的症状是现象,可能为假象,故胸腹的冷热是辨别寒热真假的关键,胸腹灼热者为热证,胸腹部冷而不灼热者为寒证。
虚实真假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其可有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临床表现。但虽默默不语却语时声高气粗;虽倦怠乏力却动之觉舒;肢体羸瘦而腹部硬满拒按;脉沉细而按之有力。
其可有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临床表现。但虽默默不语却语时声高气粗;虽倦怠乏力却动之觉舒;肢体羸瘦而腹部硬满拒按;脉沉细而按之有力。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指本质为虚证,反见某些盛实现象的证候。其可有腹部胀满,呼吸喘促,或二便闭涩,脉数等临床表现。但腹虽胀满而有时缓解,或触之腹内无肿块而喜按;虽喘促但气短息弱;虽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虽小便不利但无舌红口渴等症。并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脉虚弱,舌淡胖嫩等症。
虚实真假的鉴别
虚实真假的辨别,关键在于脉象的有力无力、有神无神,其中尤以沉取之象为真谛;其次是舌质的嫩胖与苍老,言语呼吸的高亢粗壮与低怯微弱;病人体质状况、病之新久、治疗经过等,也是辨析的依据。
病性辨证
辨阴阳虚损证候
阳虚证与阴虚证
阳虚证
临床表现:畏寒,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溏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数)无力。可兼神疲、乏气、气短等气虚表现,
气虚+寒象
气虚+寒象
阴虚证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亡阳证与亡阴证
亡阳证
临床表现: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精神淡漠,肌肤不温,四肢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亡阴证
临床表现:汗热味咸而黏如油,身热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饮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唇舌干燥,脉细数疾无力。
子主题
气虚类证辨证
(一)气虚证:疲+汗
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舌淡嫩苔白,脉虚。或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
辨证要点:本证以元气不足,机能减退为主要病机;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
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舌淡嫩苔白,脉虚。或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
辨证要点:本证以元气不足,机能减退为主要病机;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
(二)气陷证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气短乏力,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或便意频频,形体消瘦,或内脏下垂,或脱肛、阴挺,舌淡苔白,脉弱。
辨证要点
本证以气虚无力升举而致气下行太过为主要病机;以体弱而瘦、气短、气坠、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气虚+脏腑下垂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气短乏力,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或便意频频,形体消瘦,或内脏下垂,或脱肛、阴挺,舌淡苔白,脉弱。
辨证要点
本证以气虚无力升举而致气下行太过为主要病机;以体弱而瘦、气短、气坠、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气虚+脏腑下垂
血虚类证辨证
血虚证:
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颜色淡白,头晕,或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以病体虚弱,面、睑、唇、舌、爪甲等颜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
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颜色淡白,头晕,或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以病体虚弱,面、睑、唇、舌、爪甲等颜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
气滞类证辨证
气滞证
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胀闷、胀痛、窜痛、攻痛,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排气后症状减轻,且诸症常随情绪变化而加重或减轻,脉弦。
辨证要点
本证以气机运行不畅为主要病机;以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胀闷、胀痛为主要表现。
记忆:胀痛,情,弦
本证以气机运行不畅为主要病机;以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胀闷、胀痛为主要表现。
记忆:胀痛,情,弦
气逆证
肺气上逆则咳嗽频作,呼吸喘促;胃气上逆则呃逆,嗳气,或恶心呕吐,呕血;肝气上逆则头痛,眩晕,甚至昏厥、咯血等
辨证要点
本证以气机升降失常而致气逆于上为主要病机;多见于肺、胃、肝等气机上气,以咳喘,或呕吐、呃逆,或眩晕为主要表现。
本证以气机升降失常而致气逆于上为主要病机;多见于肺、胃、肝等气机上气,以咳喘,或呕吐、呃逆,或眩晕为主要表现。
血病其他证辨证
一)血瘀证
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肿块,在体表者色青紫,在腹内者触之质地坚硬而推之不移;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血块;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肤有瘀点、瘀斑,斑色紫暗,或肌肤甲错,或腹露青筋,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舌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
辨证要点
本证以血行不畅,瘀血内阻为主要病机;以固定刺痛拒按、肿块、出血色暗、瘀血色脉为主要表现。
二)血热证
身热夜甚,或潮热,口渴面赤,心烦失眠,躁扰不宁,甚或狂乱、神昏谵语,或见各种出血,如咳血,吐血,衄血,尿血,月经量多,崩漏等,其色深红,或斑疹显露,或为疮痈,舌绛,脉数疾。 (热证+出血)
辨证要点
本证以血分热盛为主要病机:以身热口渴,斑疹吐衄、烦躁谵语、舌绛、脉数为主要表现。
三)血寒证
临床表现
畏寒,手足或少腹冷痛、拘急,得温痛减,肤色紫暗发凉,或痛经、月经延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唇舌青紫,苔白滑,脉沉迟弦涩。
(寒证+血块)
畏寒,手足或少腹冷痛、拘急,得温痛减,肤色紫暗发凉,或痛经、月经延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唇舌青紫,苔白滑,脉沉迟弦涩。
(寒证+血块)
辨证要点
本证以寒凝血脉为主要病机;以畏寒,患处冷痛拘急、得温痛减,唇舌青紫等为主要表现。
本证以寒凝血脉为主要病机;以畏寒,患处冷痛拘急、得温痛减,唇舌青紫等为主要表现。
气血同病类证辨证
一)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局部胀闷,走窜疼痛,甚则刺痛,疼痛固定、拒按;或有肿块坚硬,局部青紫肿胀;或有情志抑郁,性急易怒;或面色紫暗,皮肤青筋暴露;妇女可见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或夹血块,或乳房胀痛;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等。
(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
二)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无华或紫暗,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局部疼痛如刺,痛处固定不移、拒按,舌淡紫,或有斑点,脉涩等。(气虚+血瘀)
三)气血两虚证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爪甲颜色淡白,或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形体消瘦,手足发麻,舌淡白,脉细无力等。(气虚+血虚)
津液类证辨证
痰证
临床表现:咳嗽痰多,痰质黏稠,胸脘痞闷,恶心纳呆,呕吐痰涎,或头晕目眩,或形体肥胖,或神昏而喉中痰鸣,或神志错乱而为癫、狂、痴、痫,或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舌苔腻,脉滑 (有形之痰||无形之痰)
脏腑辨证
心病辨证
一)心气虚
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气短,精神疲倦,或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本证以心悸、神疲与气虚证并见为主要辨证要点。
二)心血虚
临床表现: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本证以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证并见为主要辨证要点
三)心脉痹阻证
共同症状 为心悸怔忡、胸闷、心痛
瘀阻心脉 刺痛舌暗,有青紫斑点,脉细涩或结代。
痰阻心脉 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
寒凝心脉 痛势剧烈,突然发作,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气滞心脉 胀痛,发作与精神有关+胁胀,善太息,脉弦。
四)痰蒙心神证与痰火扰神证
痰蒙心神与痰火扰神证均有神志异常的表现,均可或见神昏,但痰蒙心神证为痰浊,其症以抑郁、痴呆、错乱为主,无热证表现;痰火扰神证则为痰热,其症以神志狂躁、神昏谵语为主,既有痰,又有火。
肺病辨证
一)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
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益甚,咯痰清稀,声低懒言,或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益甚,咯痰清稀,声低懒言,或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二)肺阴虚证
临床表现
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声音撕哑,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三)风寒犯肺证与寒痰阻肺证
风寒犯肺 咳嗽、咳稀白痰、流清涕+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寒痰阻肺 咳喘、痰多+寒痰证(咳白痰,量多易咳——寒饮者咳痰清稀,痰浊者咳痰稠)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
四)风热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燥邪犯肺证
风热犯肺 咳嗽、痰少色黄、鼻流浊涕+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或恶风、有汗)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肺热炽盛 咳喘气粗,鼻翼扇动+火热证(壮热,口渴,尿少便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燥邪犯肺 干咳痰少,痰黏难咳。或胸痛咯血+干燥证(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便结)或+微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舌苔薄,干燥少津脉浮数(温燥),脉浮紧(凉燥)
脾病辨证
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
四证均以脾气虚为病理基础,(食少,纳呆,腹胀,便溏)
脾气虚证以脾气亏虚,失于健运为主要病机,以食少、腹胀、便溏,兼神疲乏力等气虚表现为特征
脾阳虚证是在脾气虚基础上,阳虚生寒所致,以腹部冷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等虚寒见症与脾气虚证并见为特征
脾虚气陷证是因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清阳下陷所致,以脘腹坠胀,或内脏下垂等下陷证候与脾气虚证并见为特征。
脾不统血证因脾气亏虚,统血无权而致,以各种慢性出血(便血,尿血,吐血,鼻衄,或月经过多,崩漏)与脾气虚证并见为特征。
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
二证均因湿邪困脾,脾胃纳运失职所致,可见脘腹痞闷,纳呆呕恶,便溏,肢体困重,面目发黄,苔腻,脉濡等。区别在于兼热、兼寒之不同。前者病性属湿热,故有舌质红苔黄腻,身热不扬,阳黄,脉濡数等湿热内蕴表现;后者病性属寒湿,故见舌淡苔腻白滑,腹痛喜暖,口淡不渴,带下量多清稀,阴黄,脉濡缓等寒湿内停表现。
肝病辨证
一)肝血虚、肝阴虚证
两者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干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二)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
肝郁气滞 情志抑郁(病情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胸胁或少腹胀痛(肝经循行部位气滞),苔白脉弦。
记忆 :和气滞一样
记忆 :和气滞一样
肝火炽盛 头痛,急躁易怒,耳鸣,胁痛+火热证(口渴,尿少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记忆 :肝火四大证:目赤,口苦,易怒,弦脉
记忆 :肝火四大证:目赤,口苦,易怒,弦脉
肝阳上亢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记忆:上实下虚
记忆:上实下虚
三)肝风内动证
肝阳化风证: 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耳鸣,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面赤,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记忆:肝阳上亢演变而来,肝阳上亢+风的症状
记忆:肝阳上亢演变而来,肝阳上亢+风的症状
热极生风证:高热口渴,烦躁谵语或神昏,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阴虚动风证: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眩晕耳鸣,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血虚生风证: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手足拘急,肌肉动,皮肤瘙痒,爪甲不荣,面色无华,舌质淡白,脉细或弱。
肾病辨证
一)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
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腰膝酸冷疼痛,肢凉畏寒,下肢尤甚,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久泻不止,五更泄泻,完谷不化,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
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腰膝酸冷疼痛,肢凉畏寒,下肢尤甚,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久泻不止,五更泄泻,完谷不化,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
二)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
腰膝酸软而痛,头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或崩漏,失眠,健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腰膝酸软而痛,头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或崩漏,失眠,健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三)肾精不足证
临床表现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骨骼痿软;成人早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脱齿摇,健忘恍惚,神情呆钝,两足痿软,动作迟缓;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欲减退,舌淡,脉弱。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骨骼痿软;成人早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脱齿摇,健忘恍惚,神情呆钝,两足痿软,动作迟缓;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欲减退,舌淡,脉弱。
四)肾气不固证
临床表现
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而量多,或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弱。
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而量多,或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弱。
五)肾虚水泛证
临床表现
腰膝酸冷,耳鸣,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畏寒肢冷,腹部胀满,或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记忆:肾阳虚+阴水水肿(腰以下水肿
腰膝酸冷,耳鸣,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畏寒肢冷,腹部胀满,或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记忆:肾阳虚+阴水水肿(腰以下水肿
腑病辨证
一)胃热炽盛证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口臭,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记忆:胃热四大证:牙痛,口臭,便秘,消谷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口臭,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记忆:胃热四大证:牙痛,口臭,便秘,消谷
二)寒滞胃肠证
临床表现: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得温则减,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腹泻清稀,或腹胀便秘,面白或青,恶寒肢冷,苔白润,脉弦紧或沉紧。
临床表现: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得温则减,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腹泻清稀,或腹胀便秘,面白或青,恶寒肢冷,苔白润,脉弦紧或沉紧。
三)食滞胃肠证
临床表现: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或呕吐酸馊食物,吐后胀痛得减,或腹痛,肠鸣,矢气臭如败卵,下泻不爽,大便酸腐臭秽,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临床表现: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或呕吐酸馊食物,吐后胀痛得减,或腹痛,肠鸣,矢气臭如败卵,下泻不爽,大便酸腐臭秽,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四)肠热腑实证
临床表现:高热,或日晡潮热,汗多,口渴,脐腹胀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大便恶臭,小便短黄,甚则神昏谵语、狂乱,舌红,苔黄厚而燥,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有力,或沉实有力。
临床表现:高热,或日晡潮热,汗多,口渴,脐腹胀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大便恶臭,小便短黄,甚则神昏谵语、狂乱,舌红,苔黄厚而燥,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有力,或沉实有力。
五)肠道津亏证
临床表现:大便干燥如羊屎,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左少腹或可触及包块,口干,或口臭,或头晕,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临床表现:大便干燥如羊屎,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左少腹或可触及包块,口干,或口臭,或头晕,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六)肠道湿热证
临床表现:身热口渴,腹痛腹胀,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泻如水,或腹泻不爽,粪质黄稠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表现:身热口渴,腹痛腹胀,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泻如水,或腹泻不爽,粪质黄稠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泻,暴泻如水,大便急迫,粪质黄稠秽臭—葛根芩连汤
湿热痢,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芍药汤
七)膀胱湿热证—八正散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急迫、短黄,排尿灼热、涩痛,或小便混浊,尿血,有砂石,或小腹、腰部胀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急迫、短黄,排尿灼热、涩痛,或小便混浊,尿血,有砂石,或小腹、腰部胀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八)胆郁痰扰证
临床表现: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善太息,头晕目眩,口苦,呕恶,吐痰涎,舌淡红或红,苔白腻或黄滑,脉弦缓或弦数。
临床表现: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善太息,头晕目眩,口苦,呕恶,吐痰涎,舌淡红或红,苔白腻或黄滑,脉弦缓或弦数。
脏腑兼证
一)心肾不交证
临床表现
心烦失眠,惊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梦遗,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便结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记忆:心火亢+肾阴虚,多见失眠病人
临床表现
心烦失眠,惊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梦遗,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便结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记忆:心火亢+肾阴虚,多见失眠病人
二)心脾气血虚证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头晕,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或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沥不尽,面色萎黄,舌淡嫩,脉弱。
记忆:心血虚+脾气虚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头晕,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或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沥不尽,面色萎黄,舌淡嫩,脉弱。
记忆:心血虚+脾气虚
三)肝火犯肺证 -木火刑金
临床表现
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胀头晕,面红目赤,烦热口苦,咳嗽阵作,痰黄稠黏,甚则咳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记忆 :肝火四大证:目赤,口苦,易怒,弦脉+咳痰血
临床表现
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胀头晕,面红目赤,烦热口苦,咳嗽阵作,痰黄稠黏,甚则咳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记忆 :肝火四大证:目赤,口苦,易怒,弦脉+咳痰血
四)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
胃脘、胁肋胀满窜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不思饮食,情绪抑郁,善太息,或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记忆:肝郁气滞+胃失和降
临床表现
胃脘、胁肋胀满窜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不思饮食,情绪抑郁,善太息,或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记忆:肝郁气滞+胃失和降
五)肝郁脾虚证
临床表现
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
记忆:也就是肝脾不和,
临床表现
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
记忆:也就是肝脾不和,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