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逻辑考试题目整理_研究生MBA逻辑题整理 - 思维导图工程文件24年9月版
2024-12-03 12:32:5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研究生MBA逻辑整理 ,MBA逻辑考试题目,2024年MBA考研逻辑是MBA考试内容之一,是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断和综合,以及相应的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题型专题
直言命题
一、推出结论题
1.题型识别:题干含有较多的直言命题。
2.处理思路:能串联则串联,不能串联则利用对当矩阵逐一验证选项。
3.做题技巧:“有的”开头优先串,相同部分可串联。
二、补充前提题
(一)正向思考
(二)逆向思考
三、矛盾命题
(一)对当矩阵找矛盾
1.直接转换
2.串联后转换
(二)选项代入找矛盾
复言命题
一、推出结论题
1.题型识别:题干含有较多的复言命题。
2.处理思路:能串联则串联,不能串联则逐一验证选项。
3.做题技巧:假言命题优先看,串联首尾是答案
二、二难推理题
(一) 联言式
已知:①P∧Q ②P→J ③Q→K
结论:J∧K
(二) 选言式
已知:①P∨Q ②P→J ③Q→K
结论:J∨K
(三) 永真式
已知:①P→Q ②¬P→Q
结论:Q
(四) 归谬式
已知:①P→Q;②P→¬Q
结论:¬P
三、补充前提题
(一)正向思考
(二)逆向思考
四、矛盾命题
(一)联言命题的矛盾
(二)选言命题的矛盾
(三)假言命题的矛盾
模态命题和关系命题
一、模态判断
(一)什么是模态判断
模态判断就是断定事物情况存在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判断,即包含了“必然 ”、“可能 ”等模态词的判断。
(二)模态词表现形式
分支主题
(三)模态对当关系
分支主题
1.上反对关系
“必然 P ”与“必然非 P ”是上反对关系,它们之间的真假关系是:至少一假。
2.下反对关系
“可能 P ”和“可能非 P ”是下反对关系,它们之间的真假关系是:至少一真,可以同真。
3.矛盾关系
(1)“必然 P ”与“可能非 P ”的关系为矛盾关系。
(2)“可能 P ”与“必然非 P ”的关系为矛盾关系。
4.推出关系
(1)“必然 P ”与“可能 P ”:当“必然 P ”为真时,“可能 P ”必真;当“可能 P ”为假时,“必然 P ”必假。
(2)“必然非 P ”与“可能非 P ”:当“必然非 P ”为真时,“可能非 P ”必真;当“可能非 P ”为假时,“必然非 P ”必假。
二、模态命题的矛盾命题
并非+原命题=矛盾命题
“并非必然 P ”等值于“可能非 P ”。
“并非必然非 P ”等值于“可能 P ”。
“并非可能 P ”等值于“必然非 P ”。
“并非可能非 P ”等值于“必然 P ”。
三、关系命题
1.对称性关系命题
如果b与a一定有关系R,则关系R就是对称的。
如果b与a一定没有关系R,则关系R就是反对称的。
如果b与a不一定有关系R,则关系R就是非对称的。
2.传递性关系命题
如果a与c一定有这种关系R,则关系R就是传递的。
如果a与c一定没有关系R,则关系R就是反传递的。
如果a与c不一定有关系R,则关系R就是非传递的。
假言命题
一、假言判断
(一)什么是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命题),又称条件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二)P→Q的本质
1.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是指在 P、Q 这两种情况中,如果有 P 就会有 Q,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有它就行)
2.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是指在 P、Q 这两种情况中,没有 P 就不会有 Q,则 P 是 Q 的必要条件。(没它不行)
(三)假言命题的结构
箭头左边是充分条件,箭头右边是必要条件!
(四)假言命题的表示形式
前推后
1.前推后:
如果P,那么Q。
如果p,就Q
只要P,就Q。
若P,则Q。
一P,就Q。
P,就要Q
所有P都是Q
后推前
2.后推前:
Q是P的基础
Q是P的前提
Q是P的先决条件
只有 Q,才P
必须 Q,才P
不 Q.不 P
特殊的
【注意】“除非”的处理——去除去否,箭头往右。
除非A,否则B=非A→B=非B→A
A,否则B=除非A,否则B
B,除非A=除非A,否则B
若要A,除非B=如果A,就B=A→B
除非A,才B=B→A
二、假言判断的推理
(一)推理规则
【结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后不定,肯后前不定
【结论】逆否命题等价于原命题P→Q=¬Q→¬P
(二)连锁推理
(1)已知:①A→B,②B→C。
A→B→C
(2)已知:①A→B,②C→非B
A→B→非C
三、假言判断的矛盾
P→Q的矛盾:
P且非Q
四、假言转化为选言
P→Q的等价命题:
非P或Q
五、充分必要条件
(一)什么是充分必要条件
是指在 P、Q 这两种情况中,有 P 就会有 Q,并且没有 P 就不会有 Q,则 P 和 Q 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二)PQ本质
本质上充要条件就是等价关系。
(三)充要条件的表示形式
P 当且仅当 Q
P是 Q 的唯一标准
能否P决定是否 Q
(四)PQ的矛盾
同生共死的矛盾:要么要么
P∀Q的矛盾:要么P要么Q
(五)真假判断
分支主题
不相容选言命题
一、不相容选言判断
(一)什么是不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命题)是反映事物的若干种情况或性质中有且只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不相容选言命题表示P、Q有且仅有一个成立。“∀”表示“有且仅有一个”,念作“要么”。
(二)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结构
语言表达式:要么P要么Q
符号表达式:P∀Q
(三)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表示形式
1.要么P要么Q
2.不是P,就是Q
3.P和Q,二者必居其一
(四)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假判断
分支主题
二、不相容选言推理
要么命题,仅一肢真则要么真,其余情况则要么假
三、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矛盾
¬(P∀Q)= ( P∧Q )V(¬P∧¬Q)
要么要么命题的矛盾是:同生共死。
概念和种类
一、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一)内涵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二)外延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数量和范围。
二、定义
定义是描述概念的思维方法。一个完整的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组成。
一个严谨的定义需要满足如下四条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相同;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3)不能用含混的概念或比喻的手法进行定义;
(4)不能用否定的形式进行定义。
违反(1)会导致定义过宽或者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违反(2)会导致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违反(3)会导致犯定义含混或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违反(4)会导致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1)同语反复指的是定义项直接包含被定义项,其定义的结构往往是“A就是A”。
(2)循环定义指的是定义项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其定义的结构往往是“A是B,B是A”。
三、概念的种类
(一)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外延指向的对象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就是集合概念;
外延指向的对象是一个类的概念,就是非集合概念(类概念)。
区分方法
类具有的属性一定为这个类的分子所具有;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不一定为组成这个集合体的个体所具有。
方法1
(1)若概念的性质其部分不一定有,则该概念是集合概念。
(2)若概念的性质其部分也有,则该概念就是非集合概念(类概念)。
方法2
在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时要注意,在需要做出判断的词语前加上“每一个 ”,如果意思与原句相同,则为非集合概念;如果意思与原句不同,则为集合
概
(二)分解谬误和合成谬误
集合概念的典型特征是集合概念的性质其部分不一定具有。部分的性质集合概念也不一定具有。违背这两条原则的话,就会犯分解谬误和合成谬误。
(1)分解谬误:认为整体的性质部分也有。
(2)合成谬误:认为部分的性质整体也有。
四、概念的关系
(一)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概念 A 和概念 B 完全等价
(二)交叉关系
概念A和概念B既有重复的部分,也有各自独立的部分
(三)包含关系
若概念A的元素完全属于概念B,而概念B有的元素不属于概念A
(四)矛盾关系
若概念A和概念B没有交集,且二者包括了所有的元素,则A和B是矛盾关系。
(五)反对关系
概念 A 和概念 B 没有交集,但二者之和不包含所有元素
总结
分支主题
直言推理
一、直言判断
(一)什么是直言判断
判断一定范围内的对象是否具备某个性质的命题就是性质命题,
1.主项指的是性质命题讨论的对象。
2.量项指的是主项的数量。
全称量项:对主项的全部外延做了断定;例如,所有、都、全部、任何、一切、凡是、每一个等。
特称量项:只对主项的部分外延做了断定;例如,有的、有些、部分、大多数、极少数、至少有一个、百分数(如50%)等。
单称量项:所断定的主项只是个别对象;例如,这个、那个、文叔等明确的一个对象
3.联项指的是连接主项和谓项的词。
一般用“是”和“不是”表
4.谓项指的是性质命题所讨论的性质
(二)直言命题的分类
分支主题
有的”在逻辑中表示至少有一个,即“有的”的范围是(0,所有]。
“有的不”在逻辑中表示至少有一个不是,即“有的不”的范围是[0,所有)
二、直言命题的对当矩阵
分支主题
(一)矛盾关系
1.矛盾关系
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在外延上互相排斥,而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全部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2.矛盾命题
矛盾命题是和原命题构成矛盾关系的命题,它是原命题的反面。这就意味着:
(1)当原命题为假时,其矛盾命题就为真;
(2)当原命题为真时,其矛盾命题就为假。
并非+原命题=矛盾命题
并非A可以用符号¬A表示。
3.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
“所有的 S 都是 P ”与“有的 S 不是 P ”。
“所有的 S 都不是 P ”与“有的 S 是 P ”。
“某个 S 是 P ”与“某个 S 不是 P ”。
对于直言命题的矛盾转换:
如果是全称命题或特称命题,将“所有”和“有的”互换,“是”和“不是”互换即可。
如果是单称命题,将“是”和“不是”互换即可
(二)上下反对关系:
1.上反对关系:
上反对关系
“所有的 S 都是 P ”与“所有的 S 都不是 P ”
至少一假
下反对关系:
“有的 S 不是 P ”与“有的 S 都是 P ”。
至少一真
2.上反对关系口诀
(两个“所有 ”):
至少一假,可以同假,一真推另假,一假另不定。
(两个“有的”):
至少一真,可以同真,一假推另真,一真另不定。
(三)推出关系
1.定义:若A真可以推出B真,我们就说A和B构成推出(推理)关系。
2.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
(1)所有 S 都是 P → 某个 S 是 P → 有的 S 是 P。
(2)所有 S 都不是 P → 某个 S 不是 P → 有的 S 不是 P。
口诀
“都”的处理
都碰到所有,表示语气助词。
都单独出现,表示所有。
矛盾针尖互穿肠,
推出像水样流淌,
上下反对想官民,
记住图像别再想!
三、有的互换规则
【结论】有的A ⇒ B 等价于 有的B ⇒ A
联言推理
一、联言判断
(一)什么是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逻辑形式:P 且Q。联言命题也叫且命题。
(二)联言判断的结构
语言表达式:P 且 Q
符号表达式:P∧Q
(三)联言判断的表示形式
1.P 并且 Q
2.既 P 又 Q
3.P 而且 Q
4.P,而 Q
5.P,却 Q
6.不但 P,而且 Q
7.虽然 P,但是 Q
8.P和Q
(四)联言命题的真假判断
分支主题
二、联言推理
(1)肢→干:全真方真,一假则假。
(2)干→肢:真则全真,假则至少一假。
三、联言推理的矛盾
¬(P∧Q)=¬PV¬Q
相容选言命题
一、相容选言判断
(一)什么是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命题)是反映事物性质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逻辑形式:P 或Q。联言命题也称为或命题。
(二)相容选言判断的结构
语言表达式:P或Q
符号表达式:P∨Q
(三)相容选言判断的表示形式
1.P或Q
2.或者P或者Q
3.不是 P,就是Q
4 P 和 Q 至少一个
5.可能P,也可能Q
(四)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假判断
分支主题
二、相容选言推理
干→肢:已知PVQ为真
(1)当其中一肢为假时,另一肢必须为真;
(2)当其中一肢为真时,另一肢可真可假。
肢→干
(1)P、Q任意一肢为真,则PVQ为真;
(2)P、Q全部为假,则PVQ为假。
PVQ=¬P→Q=¬Q→P
三、相容选言命题的矛盾
¬(PVQ)= ¬P∧¬Q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