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
2025-02-27 14:40:1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思维导图——《声现象》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声音的利用与噪声控制
声音的利用
传递信息:B超、声呐、倒车雷达、听诊器
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碎石、除垢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定义: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等级单位:分贝(dB)
超过90dB损害听力
控制途径:声源处减弱、传播中减弱、人耳处减弱
人耳与听觉
人耳结构
外耳:收集声波
中耳:鼓膜、听小骨传递振动
内耳:耳蜗转化为神经信号
听觉形成
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失聪类型
传导性耳聋:鼓膜破损,可通过骨传导助听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伤,不可逆
实验与计算
实验探究题
验证声音由振动产生:纸屑跳动法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
计算题
回声测距:𝑠=𝑣⋅𝑡/2
声速计算:利用两次声音的时间差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物体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条件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实验验证:音叉溅水
实验验证:说话时喉咙振动
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传播声音
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举例:月球上宇航员用无线电对话
声速的影响因素
介质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温度:温度越高,空气中声速越大
15℃空气中声速:340m/s
回声条件:障碍物距离≥17m
声音的应用
测距:超声波测距仪
建筑声学设计:吸音材料减少回声
双耳效应
声音的特性
音调
定义:声音的高低
由频率决定
影响因素:振动快慢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响度
定义:声音的强弱
由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
实验:敲击音叉,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应用:分辨不同乐器或人的声音
音色
定义:声音的品质
由发声体材料和结构决定
应用:分辨不同乐器或人的声音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