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2025-04-17 09:34:2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内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摩擦力
符号:f或F 摩
单位:牛;N
滑动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产生条件:
1.相互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有相对运动
三要素
大小:与粗糙程度、所受压力有关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接触面上
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
木块
钩码
弹簧测力计
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从左到右:1;2;3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结论:
①:(对比1组和2组)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对比2组和3组)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改进:
拉动木板不需要匀速直线运动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相对静止,但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产生条件:
相互接触且有压力
接触面粗糙
有相对运动趋势
三要素:
大小:与其平衡的力大小相等。(存在最大静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增大有益摩擦:增大F;增大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减小F;减小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合力
如果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
力的合成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结论
F1、F2同方向:F合=F1+F2
F1、F2反方向:F合 = |F1 - F2|
特点
同时性
非共存性
等效替代性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目的: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木板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静止下滑(目的:让小车到达水平表面时有相同的初速度))
实验结论:去掉木板上的棉布,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
推论(科学推理法):若阻力为0,速度不会减小,物体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内容(牛顿总结)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注: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惯性(物体的固有属性)
定义:物体这种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注: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注:惯性不是力,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
解释惯性现象
例:锤子的锤头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解释:因为锤柄和锤头一起向下运动,锤柄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锤头就会牢牢地套在锤柄上。
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二力的大小、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把卡片从中间剪开
注意事项
桌面要光滑且水平,尽量避免摩擦力和小车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小车的质量不宜太大,钩码质量稍大一些
实验结论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