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培训:让学习过程变得积极愉悦的成人培训新方法》
2025-04-09 13:32:0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交互式培训:让学习过程变得积极愉悦的成人培训新方法》是一本开创性的指南,旨在转变成人教育培训的模式。本书深入探讨了通过互动、讨论和共同参与的形式,大大提升成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愉悦感,从而显著提高培训效果。作者结合丰富的经验与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成人培训专业人士提供了全面而实用的策略和技巧。 这本书包含大量的案例研究、实际操作的建议,以及效果评估的工具,帮助培训师优化课程设计,构建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书中还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融入数字工具,进一步促进参与者之间的实时互动和深度交流。此书不仅丰富了成人培训的理论基础,还拓展了培训实践的可能性,是任何致力于在培训领域产生积极影响的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人类学习者——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章:学习并非易事(特别是人为地加大学习难度的时候)
挑战一:记忆数字
任务:在60秒内记住17个数字(73200239410124566)。
方法:通过将数字转化为故事(如“7个小矮人遇到了3头小猪,时间是2002年,地点是距离一个4条路交叉的十字路口39步远的地方……”),帮助记忆。
结果:实验表明,大部分人通过故事法能更好地记住数字。
原因:故事法通过关联和情境化帮助大脑更容易记住信息。
应用:在培训中,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故事或情境,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某销售团队通过故事法记住产品特性,销售业绩提升20%。例如,某电子产品销售团队将产品的技术参数编成一个探险故事,销售人员在三个月内对产品特性的掌握度提高了40%,客户咨询回答准确率提升30%。
工具:记忆宫殿技术(具体操作:选择一个熟悉的环境,如家,将信息放置在环境的不同位置,通过联想记忆)、思维导图工具(如XMind,用于将故事结构化,帮助记忆)。
挑战二:路线说明
任务:阅读一段复杂的路线说明并回答问题。
方法:提供地图辅助理解。
结果:地图使回答问题变得容易。
原因:视觉化工具(如地图)能帮助学习者更直观地理解信息。
应用:在培训中,使用图表、图片等视觉化工具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某物流公司通过地图和流程图培训新员工,缩短上岗时间30%。例如,某快递公司为新员工提供带有详细地图的配送流程图,新员工平均上岗时间从两周缩短至一周。
工具:流程图工具(如Visio,用于绘制详细流程)、在线地图工具(如Google Maps,用于创建定制化地图)。
写作本书的意图
消除误解:纠正传统培训中不符合事实的看法。
实践建议:提供基于研究的实用培训方法。
互动学习:通过互动和参与式学习提高效果。
目标:帮助培训师成为更高效的教育者。
方法:通过练习和案例分析,让读者参与其中。
案例:某企业通过互动式培训提高员工参与度,培训效果提升40%。例如,某制造企业将传统讲座式培训改为互动式工作坊,员工在培训后的技能应用率从30%提升至70%。
工具:互动式电子白板(如Smart Board,用于实时互动)、在线协作平台(如Miro,用于小组协作和头脑风暴)。
第二章:对一些“熟悉的术语”进行说明
基本词汇
培训:改变学习者行为,使其准确重复所学内容。
例子:打字、组装设备、背诵乘法表。
指导:帮助学习者超越具体学习内容,自己总结经验。
例子:处理客户投诉、选择合适的产品。
教育:积累经验,建立整体性心智模型和价值体系。
例子:培养安全意识、预测危险。
学习:变化的过程,培训、指导和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学到东西。
例子:通过培训学会操作设备,通过教育建立价值观。
案例:某制造企业通过分层培训提升员工技能,事故率下降50%。例如,某汽车制造厂为生产线员工提供设备操作培训,为管理人员提供安全意识教育,一年内生产事故率下降了50%。
工具:培训需求分析模板(如ATD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学习管理系统(LMS,如SAP SuccessFactors)。
两个关键原则
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的需要、担心、愿望等。
例子:在设计培训时,了解学习者的工作背景和需求。
以绩效为基础:注重学习者能够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动。
例子:培训的目标是让学习者能够正确地完成任务,而不仅仅是了解理论。
案例:某银行通过以绩效为基础的培训,员工处理客户投诉的效率提升30%。例如,某银行为客服人员设计基于实际案例的培训,三个月内客户投诉解决时间缩短了30%。
工具:绩效评估表(如平衡计分卡)、360度反馈工具(如领导力评估工具)。
多种媒体的运用
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的组织和设计方式。
媒体选择:现场培训、远程技术手段等效果相同。
应用:根据培训内容和学习者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体。
案例:某跨国公司通过混合式培训(线上+线下)提高全球员工的参与度。例如,某科技公司为全球员工提供线上课程和线下工作坊相结合的培训,员工参与度从50%提升至85%。
工具:在线学习平台(如Coursera,用于线上课程)、视频会议工具(如Zoom,用于远程培训)。
第三章:人类学习者
什么是学习
定义:学习是变化的过程。
目标:通过培训、指导和教育改变学习者。
应用:设计培训时要明确学习目标。
案例:某科技公司通过持续学习文化,员工技能更新速度提升50%。例如,某软件公司实施每月技术分享和在线学习,员工新技术掌握速度提升了50%。
工具:学习目标设定模板(如SMART目标设定工具)、学习路径规划工具(如Degreed)。
我们怎样学习:感知、过滤和记忆
感知:通过感官接收信息。
过滤:大脑对信息进行筛选。
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影响因素:注意力、兴趣、信息组织方式。
案例:某教育机构通过多感官教学法提高学生记忆效果。例如,某语言学校结合听、说、读、写多种方式教学,学生词汇量在六个月内增长了40%。
工具:注意力训练应用(如Headspace,用于冥想和专注力训练)、记忆增强工具(如Anki,用于制作和使用闪卡)。
长期记忆:时效和容量
特点:长期记忆可以存储大量信息,但提取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影响因素:信息的关联性、重复次数、情感因素。
应用:通过重复和关联帮助学习者记住信息。
案例:某语言学习应用通过间隔重复法提高用户词汇量。例如,某应用使用算法安排词汇复习时间,用户三个月内词汇量增长了30%。
工具:间隔重复软件(如SuperMemo,用于安排复习时间)、情感化学习设计指南(如Kahneman的《思考,快与慢》)。
对于学习者和培训师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培训师的角色:了解学习者的记忆特点,设计有效的培训。
学习者的特点:不同学习者有不同的记忆和学习方式。
应用:设计培训时要考虑学习者的记忆特点。
案例:某企业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提高员工培训效果。例如,某咨询公司为员工提供定制化学习计划,员工在培训后的知识应用率从40%提升至70%。
工具:学习风格评估问卷(如VARK学习风格评估)、个性化学习计划模板(如LinkedIn Learning学习路径)。
第二部分:优秀培训师需知
第四章:让学习者学有所成
不同类型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事实、概念等。
例子:历史事件、科学原理。
程序性知识:如何做某事。
例子:驾驶汽车、编程。
案例:某驾驶学校通过模拟器训练提高学员的程序性知识掌握。例如,某驾校使用驾驶模拟器进行培训,学员在实际路考中的通过率从60%提升至85%。
工具:知识管理软件(如Notion,用于整理陈述性知识)、技能模拟训练平台(如Flight Simulator,用于程序性知识训练)。
学习支持的关键要素
练习: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反馈:及时提供反馈,帮助学习者改进。
应用:创造实际应用的机会,让学习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案例:某软件公司通过代码审查和pair programming提高程序员技能。例如,某互联网公司实施代码审查制度,新员工在三个月内的代码质量提升了50%。
工具:在线练习平台(如LeetCode,用于编程练习)、反馈收集工具(如SurveyMonkey,用于收集学员反馈)。
适应能力、知识背景和动机方面的不同
适应能力:根据学习者的能力水平调整培训内容。
知识背景:考虑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动机: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某培训机构通过分层教学满足不同水平学员的需求。例如,某语言培训机构将学员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针对性教学使学员满意度提升了40%。
工具:动机评估问卷(如内在动机 Inventory)、适应性学习平台(如Knewton,用于个性化学习内容)。
第五章:成年人的学习原则
受欢迎的课程和不受欢迎的课程
受欢迎的课程:内容实用、互动性强、与工作相关。
不受欢迎的课程:内容枯燥、理论过多、缺乏实际应用。
案例:某企业通过实践性强的课程提高员工满意度。例如,某零售企业将理论培训改为实际销售场景模拟,员工培训满意度从60%提升至90%。
工具:课程满意度调查模板(如Net Promoter Score)、互动式课程设计指南(如Kirkpatrick评估模型)。
成年人学习的四大关键原则
自主性:成年人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权。
经验:成年人的学习建立在经验基础上。
实用性:成年人更关注学习的实用性。
动机:成年人需要明确的学习动机。
案例:某领导力培训项目通过自主选择学习模块提高参与度。例如,某企业领导力培训允许学员自选学习模块,参与度从50%提升至80%。
工具:自主学习计划模板(如GROW模型)、经验分享平台(如内部知识库)。
成人学习原则的底线
尊重:尊重成年人的学习特点。
设计:设计符合成年人需求的培训。
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和情境化学习提高效果。
案例:某医疗机构通过情境化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例如,某医院通过模拟急诊场景培训医护人员,应急处理正确率从65%提升至90%。
工具:情境模拟设计指南(如哈佛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脚本模板(如STAR法则)。
第六章:设计出色的培训项目的五步模型
由学习方面研究总结出的六大通用原则
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的需求。
以绩效为基础:注重实际应用。
提供及时反馈:帮助学习者改进。
创造实际应用机会:让学习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促进学习迁移:帮助学习者将知识应用到新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
案例:某销售团队通过以绩效为基础的培训提高销售业绩。例如,某化妆品公司通过销售技巧培训,销售人员人均业绩在六个月内增长了35%。
工具:绩效反馈模板(如Patty McCord的绩效对话指南)、学习迁移促进指南(如Bloom's Taxonomy)。
将培训内容结构化的通用模型
分析学习需求: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目标。
设计学习目标:明确培训的目标和预期成果。
开发学习内容:根据目标设计培训内容。
实施培训: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培训。
评估培训效果:评估学习者是否达到目标。
案例:某企业通过系统化培训设计流程提高培训效果。例如,某制造企业实施系统化培训设计,员工在培训后的操作合格率从70%提升至95%。
工具:学习需求分析模板(如DACUM法)、培训效果评估问卷(如柯氏四级评估模型)。
培训课程计划表
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培训时间。
内容安排:明确每个时间段的培训内容。
资源安排:准备必要的培训资源。
案例:某高校通过详细的时间和资源安排提高课程完成率。例如,某大学通过详细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课程完成率从60%提升至85%。
工具:项目管理工具(如Trello,用于任务管理)、资源分配表(如RACI矩阵)。
培训课程提纲
课程目标:明确培训的目标。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培训内容。
评估方法:设计评估方法,检验学习效果。
案例:某在线课程通过清晰的提纲设计提高学员满意度。例如,某在线教育平台通过结构化课程提纲,学员满意度从70%提升至90%。
工具:课程提纲模板(如ICD课程设计模型)、评估方法设计指南(如Kirkpatrick评估模型)。
应用五步模型对现有培训进行改进
分析现有培训的问题:找出培训中的不足。
应用五步模型进行改进:根据模型改进培训设计。
评估改进效果:评估改进后的培训效果。
案例:某企业通过五步模型改进培训,员工技能提升明显。例如,某金融公司通过五步模型改进培训,员工在六个月内技能应用率从40%提升至75%。
工具:问题分析模板(如5 Whys分析法)、改进效果评估表(如前后对比评估表)。
五步模型的终极回顾
总结应用效果:总结五步模型的应用效果。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案例:某培训机构通过持续改进提高课程质量。例如,某职业培训机构通过定期回顾和改进,课程通过率从65%提升至85%。
工具:总结报告模板(如SWOT分析)、改进建议收集表(如建议箱系统)。
第七章:帮助学习者记忆
元认知:学习的“主管”
定义: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
作用:帮助学习者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
应用:通过元认知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某学校通过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某中学通过学习计划和反思训练,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提高了20%。
工具:元认知训练指南(如Zimmerman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学习监控工具(如学习日志模板)。
认知策略:如何学得更快、更好、付出更少
策略:关联、重复、情境化、可视化。
方法:通过故事、图表、练习等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应用:在培训中使用认知策略帮助学习者记住信息。
案例:某语言学习应用通过可视化方法提高用户记忆效果。例如,某应用使用图片和动画辅助词汇学习,用户在一个月内的词汇量增长了40%。
工具:可视化工具(如Prezi,用于创建动态演示)、重复练习软件(如Duolingo,用于语言学习)。
第三部分:应用学到的知识——实现学以致用
第八章:培训方法以及各种学习活动
四种主要培训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传递知识。
讨论法:通过讨论促进互动和思考。
演示法:通过演示展示技能和操作。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技能。
案例:某技术公司通过多种方法结合提高培训效果。例如,某IT公司通过讲解理论、小组讨论、现场演示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员工技能掌握速度提升了50%。
工具:讲义模板(如PowerPoint模板)、讨论引导指南(如Facilitation Skills Handbook)、演示文稿工具(如Keynote)。
四种培训方法的综合
优势: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选择方法:根据培训内容和学习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应用:在培训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案例:某企业通过混合式培训方法提高员工参与度。例如,某制造企业结合线上课程、线下工作坊和实践练习,员工参与度从40%提升至80%。
工具:培训方法选择矩阵(如培训方法选择指南)、混合式培训设计指南(如Blended Learning Toolkit)。
25项可用的培训活动
列举活动: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适用场景:每种活动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效果评估:评估活动的效果,改进培训设计。
案例:某销售团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客户沟通能力。例如,某医疗设备销售团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客户谈判,客户满意度从60%提升至85%。
工具:活动设计模板(如培训活动设计清单)、效果评估问卷(如反应评估问卷)。
活动总结
效果总结:总结培训活动的效果。
改进建议:提出改进培训活动的建议。
案例:某培训机构通过活动总结提高课程质量。例如,某教育机构通过学员反馈总结活动效果,活动参与度从50%提升至75%。
工具:活动效果评估表(如柯氏评估模型)、改进建议模板(如改进建议表)。
第九章:测试与考试的区别
为什么要教给你这个小窍门
目的不同:测试用于评估学习过程,考试用于评估最终成果。
作用:测试帮助学习者发现不足,考试检验学习效果。
案例:某学校通过形成性评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某小学通过定期小测验调整教学内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提高了25%。
工具:形成性评估指南(如形成性评估策略)、总结性评估模板(如期末考试模板)。
测试与考试
测试:形式多样,如小测验、练习题。
考试:形式正式,如期末考试、资格考试。
案例:某企业通过定期测试提高员工知识掌握程度。例如,某银行通过月度知识测验,员工在半年内的业务知识掌握度从60%提升至85%。
工具:在线测验工具(如Kahoot!,用于创建互动测验)、考试管理平台(如ExamSoft)。
怎样设计测试
设计原则:测试应与学习目标一致。
编写技巧:设计清晰、具体的测试题。
案例:某在线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测试提高学员参与度。例如,某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分阶段测试,学员完成率从50%提升至75%。
工具:测试设计模板(如测试题编写指南)、题库管理软件(如Questionmark)。
第十章:是与非:什么是真理
学习的底线
原则:学习应以实际应用为目标。
目标:帮助学习者掌握技能,提高绩效。
案例:某企业通过应用导向的培训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例如,某物流公司通过实际操作培训,员工分拣效率在三个月内提升了40%。
工具:技能应用指南(如工作辅助工具)、绩效提升模板(如绩效改进地图)。
“是与非”最后一道配对题
配对题:通过配对题检验学习效果。
答案和解释:提供答案和详细解释,帮助学习者理解。
案例:某培训课程通过配对题巩固学员知识。例如,某历史课程通过事件与时间配对题,学员知识掌握准确率从60%提升至85%。
工具:配对题设计模板(如配对题生成器)、在线测验平台(如Mentimeter)。
第十一章:交互式培训——对本书的总结
对本书的迅速回顾
主要内容:总结本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重要性:强调交互式培训的重要性。
案例:某企业通过交互式培训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例如,某科技公司通过交互式培训,员工满意度从60%提升至90%,绩效指标完成率从70%提升至95%。
工具:交互式培训设计指南(如Interactive Training Design Handbook)、参与式学习平台(如Top Hat)。
一些需要我们思考的东西——来自卡尔·荣格(Carl Jung)的观点
观点:引用荣格关于学习和成长的观点。
启示:对培训和学习的启示。
案例:某领导力培训项目通过荣格理论提高学员自我认知。例如,某企业领导力培训引入荣格的性格类型理论,学员自我认知准确率从50%提升至80%。
工具:自我反思指南(如Journaling for Self-Reflection)、成长型思维工具(如Dweck的成长型思维工具包)。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