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
2025-04-12 10:48:19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心理健康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儿童期心理健康
胎儿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要点
母体情绪影响胎儿
注重孕妇的营养与保健
保持孕妇稳定愉快情绪
避免有害物质刺激
科学地进行胎教
乳儿期(出生~1周岁)心理健康
乳儿期身心发展特征
整体动作转化为专门动作
神经系统发育直线上升
运动能力达到受意识控制水平
会表达需要和感情
乳儿期心理健康
提倡母乳喂养
重视乳儿情感需求
适宜的信息刺激
正确进行动作及言语训练
婴儿期(1~3周岁)身心发展特征
身心发展特征
运动功能进一步发展,生活范围扩大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记忆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形象记忆为主
社会性情感增多
心理健康
加强口头言语训练
促进运动和智力发展
培养良好习惯
饮食习惯
睡眠习惯
卫生习惯
幼儿期(3~6周岁)身心发展特征
生理发展特征
神经兴奋性逐渐增高
睡眠时间相对减少
条件反射比较稳定
大脑的控制、调节功能逐渐发展
思维具有形象性
出现简单的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
丰富想象力
感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模仿力极强
语言进一步发展
词汇量增长最快
情感体验丰富
具有易变性
活动目的性、独立性逐步增加,活动能力增强但自觉性、自制力仍然较差
心理健康要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父母的言传身教作用
正确对待幼儿独立愿望
重视智力开发
重视幼儿正确的性别角色培养
学龄期(6~11、12周岁)儿童身心发展特征
生理发展特征
感知能力发展迅速
记忆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思维形式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
掌握书面语言,词汇量不断增加
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行为自控能力增强
独立活动范围增大
从游戏为主的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校园学生生活
有极强求知欲和想象力
情绪稳定性差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性格可塑性大
心理健康要点
学校生活的适应
注意培养学习方法
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青少年期(12~18周岁)身心发展特征
身心发展特征
体质发育快,生理功能不断成熟
心理发展不断完善,身心发展不平衡
闭锁性开放性矛盾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性意识与道德规范的矛盾
心理健康要点
正确对待和引导青少年的独立性
科学的性教育
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青年期(18、19~35周岁)身心发展特征
身心发展发展特征
生理发育成熟
心理能力逐渐发展
认知语言能力成熟
情绪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
意志发展迅速
人格逐渐成熟
心理健康要点
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做好青年择业的心理指导
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引导性心理健康发展
树立正确恋爱观
建立健康价值观
中年期(35~60周岁)身心发展特征
身心发展特征
生理功能由成熟走向衰退
心理功能逐渐发展和成熟
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
情绪趋于稳定
个性的成熟与稳定
心理健康要点
构建和谐的家庭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心理负荷过重
正确认识更年期反应
老年期(60岁以上)身心发展特征
身心发展特征
生理变化
身体器官老化
疾病的增加
心理变化
认知功能下降
情绪的变化
智力开始下降
人格的改变
常见心理问题
离退休综合征
对死亡的恐惧
多疑、孤独心理
心理健康要点
正确对待退休生活
正确对待疾病与死亡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构建和谐的家庭
保持和谐人际关系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